i713700KF和R77800X3D對比,結局你預料到了嗎

銘記華麗 2024-04-08 21:02:06
銘說:兩款甜品級CPU

intel 酷睿 i7-13700KF是英特爾13代酷睿桌面處理器,是一款16核24線程的桌面處理器。而AMD Ryzen 7 7800X3D則采用了台積電5納米工藝,擁有8核16線程,具有較大的L3級緩存。

從核心參數來看,13700KF是一款16核24線程的處理器,主頻爲3.4GHz,最高睿頻可以達到5.4GHz,擁有30MB的三級緩存,熱設計功耗爲125W。而7800X3D則是8核16線程的處理器,核心最高頻率可以達到5.0GHz,擁有8MB二級緩存和96MB三級緩存。

從參數來說兩者各有特色,AMD的主要優勢在于制程功耗和超大的三緩;而intel在于高頻率,多8個能效核心,兩相對比,Intel的主要優勢在于生産力,而AMD偏向于遊戲,從平台來看,intel支持DDR4和DDR5而AMD只支持DDR5,從成本控制來說intel要更優秀一些。

當然,影響整機測試成績的因素有很多,不僅僅只是CPU的差別,例如內存頻率,顯卡型號等都會有影響,很多評測都喜歡將RTX4090挂在嘴邊,但普通消費者連夠到4070都是問題,所以這裏用4070Ti作爲參考。

從價格來說,JD自營盒裝13700KF爲2589rmb,7800X3D爲2549rmb,基本上是同一條線,話說AMD的CPU性能並不差,但掉價也確實厲害,一陣不不看已經掉了500。

這裏推薦下德商德靜界 Shadow Base 800DX機箱,做工用料確實不錯。

中塔機箱,尺寸不小,當然擴展也很不錯,最多支持8個2.5驅動器支架或者4個3.5驅動器支架。

也是少有的支持前置,頂置兩種安裝方式的,且支持420mm冷排的中塔機箱,前進頂出,可以更快速的接觸外部空氣對于CPU水冷散熱效果會更好。

所有螺絲支持手擰,拆卸便利。

下置電源,背面空間也很寬敞,走線方便得多。

現在還有幾款機箱使用隔音棉?還挺厚實!

缺點當然也有,用料非常紮實,所以又大又重,桌子上是不建議放了,還是落地安心點,當然對于喜歡機箱堆料的消費者還是挺友好的,後期二手也好出。

13700KF搭配技嘉B760M冰雕降壓後的溫度表現

由于本人的平台是AORUS B760M冰雕,所以第一件事是給CPU降壓,不然溫度鐵定壓不住。

技嘉的設置方法是頻率/電壓控制中的Select MCU設置Rev 0x104;重啓後再設置Dynamic Vcore和CPU環形總線電壓補償均調整爲-0.1,保存重啓即可。

經過設置後溫度表現從96℃下降到了最高80℃,而功率也下降到的200W,降壓的效果非常明顯,核心電壓爲1.212V。

7800X3D得益于5nm技術的加成,功耗表現要更好,不過存在祖傳積熱問題,所以散熱器的好壞反而並不是那麽重要,往好了說平台成本可以降低不少,整個200左右的六熱管風冷就行,往壞了說就別想著超頻了,影響穩定性不說別設錯參數一鍵灰飛煙滅,畢竟X3D的三緩對電壓非常敏感。

一.理論性能測試

1.1 CPU-Z

常用測試工具,默認測試結果。

由于13700KF屬于大小核混合核心,多達16核24線程,從CPU調度來說更容易控制和分配性能,而單核性能也是intel的強項,可以看到領先幅度非常大,單核差距達到了26%,多核差距達到了63%。

1.2CineBenchr23

CineBench也是常用的CPU生産力測試工具。

其中多核測試僅做參考,我們同樣主要觀察下單核性能表現,不是新裝幹淨系統,且開了很多頁面,所以多核測試的成績會略低一些,和CPU-Z測試結果類似,其單核性能差距達到了22%。

1.3 AIDA64 Cache&Menory

在高頻DDR5上面,intel的表現也是一如既往的穩,本人也是小超了一下默認6400直接上到了6800,最後的數據也是挺好看的,特別是延遲,僅63.2ns,有技嘉主板的High Bandwidth和Low Latency兩項加持,延遲表現確實相當亮眼。

13700KF,DDR5 6800與7800X3D,DDR5 6000對比,其寫入破100GB/s,複制也幾近破100GB/s,兩者性能差距寫入達到了75%,複制也有25%的性能差距,而且這並非我現有平台的極限,要知道技嘉B760M冰雕可是支持到DDR5 8266頻率,找時間挖一挖金百達這個條子的極限性能。

1.4 3DMark

在3DMark的CPU Profile測試對比中,13700KF表現依然搶眼。

7800X3D受限于核心數,16線程和最大線程數測試7800X3D所得分數基本上一致,13700KF最大線程成績比7800X3D高了51%。

如果你是作爲生産力工具,intel的多核多線程高頻率有著天然優勢,理論測試上7800X3D基本上被13700KF壓著打,大三緩的優勢在于部分3A大作,至少其他人是那麽告訴我的,那本人就拿一些我經常玩的遊戲來對比下。

二.遊戲測試

最經常玩的遊戲,有《環世界》,有3A大作《賽博朋克2077》,也買了《巫師3》雖然玩的很少,《CS:GO》,《孤島驚魂6》也是玩的比較多的。顯卡和AMD平台都是借測的,本來想等5系出了再換顯卡,我的內心在蠢蠢欲動。

1.《賽博朋克2077-往日之影》

波蘭蠢驢至今沒有優化完善的遊戲,但是遊戲性又是那麽的好,可惜的是屬于單機遊戲,沒辦法和好兄弟一起玩耍,這點個人認爲它是不如《GTA5》的,可惜的是玩這個遊戲需要優秀的網絡,那會經常和朋友一起做任務卡半天,不是你卡,就是我卡。

測試分辨率均爲2K分辨率,也是較爲接近真實環境,均開超級光追+DLSS 3質量,成績如下,賽博朋克確實沒想到,碾壓之態未能看到,兩者相差無幾,基本上算是誤差內的區別,基本上算是打平。

2.《CS:GO》

嚴格來說,CS其實就是網遊了,玩的不多,不過對顯卡要求也確實不高,畢竟是老引擎了,也沒有光追,最高畫質。

兩者差別,同樣,基本上,差不多,最高幀看看就好,已經溢出了,1%low幀也基本上在100左右,從實際遊戲來看沒有太大差別。

3.《孤島驚魂6》

孤島驚魂系列也是少有的幾個基本上每一代都會玩一下的遊戲,特別是前期遊戲性非常強,自由度也高,雖然不支持光追和DLSS,畫面也是少有的細致,對顯卡要求不高,即使是2070S也可以愉快玩耍。

如果打開HDR1000,配合minled的亮度超過1000你尼特的顯示器玩,畫面效果會更好。

表現和上面兩款遊戲差別不大,2K都能流暢玩,13700KF的表現稍好一些。

4.《巫師3-狂獵》

話說你給波蘭蠢驢貢獻了多少人民幣?特價98入手,不過玩的同樣不多,畫面很強,2K最高畫質。

終于,7800X3D掀桌子了,平均幀數比13700KF高了28%,不過兩者也依然可以流暢玩耍。

遊戲部分到這裏就結束了,說實話有些意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是7800X3D不如13700KF嗎?不好意思,倒也沒有,撇開那點性能差距,實在無法感知,也無法理解爲什麽會有AMD對付intel就是嘎嘎亂殺的結論。

從本人的使用角度來說,3A遊戲我也不是不玩,steam雖然買的不多,手頭也是有不少遊戲了,以上只是展示一部分,之前賬號被盜提心吊膽了好幾天,好在是順利拿回,不然這次碼字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總結:幾點感受和幾個結論

實際上有一段時間,本人都是想把3700X+570Pro的主板做一次升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換CPU的想法越來越小,因爲升級CPU最佳方案是將3700X替換成5800X3D,雖然有提升,但是越晚越沒有意義,畢竟AM4接口也已經被AMD給淘汰掉了,但是去升級AM5就相當于再換一套電腦了,這也是爲什麽本人會將i5 12490F作爲過渡U的原因,而現在,將U替換成13700KF也算是基本上完成了這次的升級。

關于CPU:

從12490F到13700KF,提升確實非常大,簡單來說就是日常視頻處理,剪輯處理更快了,13700KF有著絕對的基礎性能優勢,而價位也是本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那7800X3D就差嗎?也沒有,相較于生産力,遊戲中的體驗差異更小,簡單來說,7800X3D在優勢的項目上沒能拉開差距,但在劣勢項目上差距又比較大。

當然,本人相信7800X3D在遊戲上表現更好的結論一定是成立的,只能說是我的遊戲方向和其他人不同,舉個例子,環世界我玩的非常多,爲什麽不拿來測試因爲不需要,這款2D類遊戲對于CPU的依賴程度更高,反而對顯卡要求低的多,對于13700KF這種16核24線程這種級別的CPU,顯然是更合適《環世界》的。

那麽,7800X3D就沒有啥優勢了?個人覺得還是對于功耗和散熱要求,不是需求,是要求,積熱問題也是削弱了7800X3D的超頻潛力,360水冷這種給7800X3D也沒啥意義,好處嘛,在CPU散熱器和電源上省幾百還是沒問題的(本人的技嘉B760M冰雕是朋友半賣半送給我的)

關于B760M搭配13700KF這類帶K的CPU:

如果有上中高端Z790主板的條件,當然強烈建議上Z790並且配360水冷,畢竟13700KF還是有一定的超頻潛力的,超頻後的性能也更好,但如果你手頭已經有了B760M的主板,且沒有替換想法的,那上13700KF也是沒問題的,不帶K?13700F也不便宜啊!

那麽需不需要降壓?普通消費者基本上很難將13700KF壓到性能極限,日常使用溫度也並不高,所以跑個CPU-Z觀察下CPU電壓就可以了,如果CPU電壓默認過1.4V,那建議還是進BIOS開104微碼,將電壓調低0.1,效果立竿見影。

銘說:選擇CPU,只有合不合適,沒有絕對的好壞!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