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前與後

觀世傳真俠 2024-03-31 06:37:02

張洪興

秦國的先祖名叫嬴非,即秦非子,于公元前900年被周孝王封于秦地,成爲周朝附庸。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被冊封爲諸侯,秦國正式立國。

戰國前期,秦國的實力是靠後的。

當時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這樣的:魏國,齊國,趙國,楚國,韓國,燕國,秦國。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以後,下令求賢,招納能使秦國強大的人才。

商鞅知道後,千裏迢迢,來到秦國,通過孝公寵臣景監引見得以拜見了孝公。

商鞅向秦孝公介紹了他的霸王之道,秦孝公很贊成,重用了他。

商鞅入秦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59年,向孝公提出變法革新的措施和要求。

公元前356年,開始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主要是:民爲什伍,實行連坐法;重農易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按功受爵:燔詩書而明法令.

公元前350年,進行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統一秦國的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爲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

第一次變法使秦國走向了富強,第二次變法就是使秦國走向中央權力集中制。秦國由弱變強。

·上海博物館有一件國寶,“商鞅方升”,上面有一段銘文。

“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爲皇帝,乃诏丞相狀、绾,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這段銘文。說明了商鞅變法的重大影響。雖然當時各諸侯國都有變法,但秦國是其中唯一貫徹執行變法的國家,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積累起大量的財富,成爲名副其實的“戰國七雄”之一。

到了戰國中後期,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發生了很大變化,秦國已經排名第一了。

從戰國中後期的七雄各國巅峰兵力看,情況是這樣的:

秦國,兵力100萬左右。楚國,兵力大約在90萬左右。齊國,在60萬左右。趙國。在50萬左右。魏國。在40萬左右。燕國。在30萬左右。

商鞅變法,強化中央集權和法治,改革了軍隊,改革了土地制度,統一了度量標准,推行一夫一妻制,改變了當時的社會風俗。爲秦始皇的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社會基礎。

舉報/反饋

0 阅读: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