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文治重于武功著稱,那麽在曆史中,是否真的有80萬禁軍呢?

文官探史 2023-09-11 18:23:57

在曆史記載中,《水浒傳》等作品中頻繁出現的80萬禁軍名號,引發了對北宋禁軍規模的質疑。宋朝以文治重于武功著稱,那麽在真實曆史中,是否真的有80萬禁軍呢?

根據詳實的史書記載,宋仁宗時期全國禁軍總數達到89萬,湘軍更有60萬之多,合計近150萬人。需要解釋的是,“禁軍”指京都警衛隊,而“湘軍”則是地方軍隊在株洲地區的守衛隊。

那麽,爲什麽北宋軍隊龐大至此?這些軍隊的戰鬥力又如何呢?

早在周世宗柴榮執政時期,全國禁軍僅有23萬人,甚至東晉、南唐吞並後也不過28萬人。當時的宋太祖時期,禁軍規模雖不超過30萬,但卻是猶如精銳中的精銳,經過戰事的洗禮,戰績赫赫。

然而,到了宋仁宗執政時期,禁軍的規模已經擴大到100萬人,舉國上下幾乎達到了80萬禁軍的實際數字。然而,不幸的是,北宋禁軍最終輸給了西夏和遼國。

其中,宋太宗時期的進軍管理制度與這一失敗密切相關。宋太祖趙匡胤爲更好地管理軍隊,確保百姓的長治久安,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將民間的地痞流氓充軍,讓他們發揮特長。

這一法令在《水浒傳》等作品中得到了生動的诠釋,即林沖、楊志、宋江等犯罪之後被發配充軍。這樣的制度在和平時期,使得北宋社會治安大爲改善,人們逐漸享受到了安定的生活。然而,這個管理制度也使得軍隊與百姓處于對立的兩極。

因此,在整個宋朝時期,無論是軍人的反叛還是百姓的起義,都未曾成功。然而,由于充軍的地痞流氓數量越來越多,北宋軍隊規模不斷膨脹,最終形成了百萬雄師的局面。

據記載,北宋朝廷需要將80%的財政收入用于軍費,以勉強支撐軍隊的正常補給。這種失衡的軍費分配比例爲北宋的統治埋下了嚴重隱患。

由于長時間沒有經曆實戰洗禮,宋朝軍隊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戰鬥意識都相對較差。遼國與北宋開戰時,許多禁軍士兵穿戴盔甲後甚至無法上馬,戰鬥力比起北宋初期大大削弱。

所以,人數的多少並不代表戰鬥力的強弱,這也與宋朝重視文治輕視武功的政策有一定關系。北宋的戰馬養在溫暖地區,無法適應北方嚴寒,導致大量死亡,這也是北宋在很多戰役中屢戰屢敗的原因之一。

宋朝禁軍的人數龐大,在一定程度上與充軍制度及軍費分配不均有關。然而,宋朝禁軍的戰鬥力並不一定與人數相匹配,武器裝備的老舊以及長時間沒有實戰經驗都對其戰鬥力造成了削弱。這種情況與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有著一定的關聯。

0 阅读:163
评论列表
  • 2023-09-12 06:36

    【廂軍】!字都沒搞對。大多數是難民,因天災人禍全家逃難,失去土地。朝廷出面“收養”編撰成軍,在汴京的就叫禁軍,地方上的就是廂軍!其實就是“難民營”,當民夫將就,真正打仗是幾乎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