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曆史—秦漢大一統【一】

墨水豬 2024-03-22 08:37:05

輕輕松松滅六國

秦國的統一是建立在四個條件之上。首先,生産力的提高和聯系的加強爲統一提供了基礎。其次,人民渴望統一,這也成爲秦國統一的重要動力。第三,秦國自身實力雄厚,既富有又有強大的軍隊。最後,秦王嬴政具備卓越的戰略智慧,在處理外交和軍事方面表現出色。他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消滅了離秦國較近的國家,然後與遠方的國家建立友好關系。

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的:首先是韓國,由于韓國國力較小,很快就被秦國滅掉。接下來是趙國和魏國。雖然楚國龐大,但之前已經遭受過秦國的攻擊,首都也被攻陷,因此實力已經大大削弱,很快被秦國征服。燕國相對較遠,多活了幾年,但最終也被消滅。最後是齊國,因爲齊國距離秦國較遠,且實力強大。因此,秦王與齊王田建達成協議,滅掉其他國家後,平分天下,成爲西帝和東帝。然而,這個協議給田建帶來了滅亡,他被其他國家求援時置之不理,最終孤立無援,最終餓死在關山洞中。

秦國的國力確實非常強大,人口達到500萬,軍隊有100萬。秦國軍隊與匈奴相當,每次出征都動用60萬大軍,具備強大的戰鬥力,給人以傾國而出的感覺。在十年的時間裏,山東的六個國家相繼被滅,秦國的統一勢力得到了彰顯。

修道長城防著你

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六個國家,統一了越族地區,並成功擊退了匈奴,奪得了河套地區。

河套地區指的是黃河大拐彎的地方,這裏擁有水草豐美的鄂爾多斯草原。黃河被稱爲九曲黃河,只有河套地區是最爲肥沃富饒的一片。根據這個意義,河南被稱爲內套,河北被稱爲外套。秦朝奪取了河套地區後開始修築萬裏長城。

那爲什麽要修築長城呢?難道不是已經打敗了匈奴嗎?爲什麽不直接把他們徹底滅掉呢?然而事實上,滅掉匈奴並不容易。匈奴是以騎兵聞名,他們能夠迅速地躲避追擊。當漢族與少數民族作戰時,花費的財力巨大,每次戰爭結束後糧食供應也跟不上,國家的力量基本上都消耗殆盡了。而少數民族並沒有這個問題,因此漢族無法持續與他們作戰。因此,修築長城成爲了一個解決之道。

長城攔住他們,我們不去侵略他們,他們自然也不會襲擾我們。況且那邊的土地並不適合種植,若要在那裏修建城市,還需要從內地運送糧食和物資,成本非常高昂。所以,修築長城成爲了最終的選擇。唐朝時期的崔湜曾說:“只要將軍能夠百戰百勝,就沒必要天子築造長城。”然而,即使將軍再厲害,也不能保證永無敗績,因此長城依然扮演著重要的防禦角色。

在統一越族地區、擊退匈奴、奪取河套並修築長城之後,秦朝的疆域北至長城(即今天的內蒙古和遼甯一帶),東臨大海,南至南海,西至隴西(即今天的甘肅)。據說秦朝的疆域達到了400萬平方公裏,人口達到了2100萬人,相當于400年後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規模,人口比羅馬帝國還多100萬人。

秦統一六國的意義:

第一,經過消除戰亂,國家實現了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和割據,成爲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辦公室經曆了一段混亂的時期,但最終被徹底整理好了。

第二,經濟的恢複和發展使得社會繁榮起來,戰亂也成爲了過去,人民的生活逐漸變得安定,經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就像房間一樣,經過整理,終于可以開始工作了。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