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派別中的南派和北派到底有哪些差異?

人文之光 2024-05-10 13:20:23

記得去年,網上有這麽一則新聞,說的是小說《北派盜墓筆記》的讀者群,有幾個讀者通過群平台認識,並在線下組成了盜墓團隊,開始實踐盜墓活動。當然,這幾個讀者也確實因爲犯法被抓。

其實《北派盜墓筆記》這個小說小編前幾年也聽過有聲書。這個小說裏面不少細節其實經不起推敲。不過,關于盜墓的北派和南派的問題,倒是讓人值得研究一番。

1、南北派的分歧

在我國,傳銷分爲北派傳銷和南派傳銷。盜墓其實也存在南北差異。當然這個差異並非人爲規定,而是因爲盜墓這個活動在漫長的曆史積累下,存在的差異。

最早的盜墓記錄,一般認爲是發生在西周後期。從生産力角度來說,商周時期出現盜墓賊也符合常理,因爲商周之前是夏朝,夏朝之前是原始社會,原始社會和夏朝的共同特點就是生産力不發達,所以即便是部落酋長,其實也沒有什麽值錢的陪葬品可言。而商周時期生産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商朝和西周的貴族老爺喜歡厚葬,所以,這樣滋生盜墓賊。

不同地區因爲環境不同、風俗不同,墓葬風格和設計也就不同。這導致了盜墓賊不能幻想一招鮮吃遍天:比如秦國的盜墓賊,對于盜挖秦國墓葬可能有經驗,但未必了解楚國墓葬的門道和盜挖技巧。同樣,楚國的盜墓賊對于晉國的墓葬,也未必有太多的經驗和盜挖技巧。因爲地域差異,所以也導致了盜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門派。

2、南北派盜墓賊的絕活

而大致來說,在南北差異的大背景下,也確實催生了盜墓的南北派別。

對于北派來說,由于北方很多地區土質較爲黏稠,所以,北派盜墓賊爲了節約成本,發明出了洛陽鏟這樣的工具:即吧洛陽鏟插入到土裏,然後拔出來,根據洛陽鏟上帶出來的土質,來分析判斷這個地區是否有墓葬:比如河北境內某漢朝諸侯王的墓葬,其封土就有大量的石灰成分。盜墓賊根據這一點,往往可以判斷出墓葬是否存在。而且,不同朝代的封土使用的成分也不同。因此盜墓賊也能根據封土的情況,來判斷墓葬的大致年代。

此外,爲了能夠在進入墓葬以後,順利打開棺椁獲取財寶,北派盜墓賊還發明了一系列的工具,這些工具爲盜墓賊的工作提高了效率。所以有說法認爲北派盜墓賊屬于巧力派——即通過工具技巧來爲盜墓節約時間精力成本。

在中國古代史上,南方的開發比起北方較晚。因爲河南、陝西、山西等地早在夏商時期就得到了初步開發,而長江流域的發展,最早大約在西周時期。因此南派盜墓的曆史其實也晚于北派盜墓。

南方的墓葬很多采用磚石墓葬,即通過用青磚修建地下古墓來安葬古代的貴族。所以洛陽鏟對于南方的古墓普遍沒什麽意義。

所以南派盜墓賊的重點在于如何尋找古墓。南派盜墓賊擅長邏輯推理,即反推:因爲古代貴族老爺重視風水,所以會選擇在風水寶地安葬墓穴。而反推的話就是很多風水寶地其實存在貴族墓葬。因此南派盜墓賊開始根據這個思路,尋找墓葬,進行盜墓活動。

當然,光根據風水定位還不行。南派盜墓賊還會根據墓葬的填土、填充味的味道不同,而判斷墓葬的年代。比如秦漢時期的墓葬喜歡灌注水銀,所以如果發現墓葬裏面有水銀的氣味,就可以判斷出這應該是秦漢時期的墓葬。

當然說到這,有必要說一句,從盜墓賊的專業素養來看,即便是當盜墓賊,也得具備成體系的專業知識。

因此,南派盜墓賊又被視爲巧技派盜墓賊。和北派側重工具相比,南派側重技巧。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