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亂世的貧瘠超乎想象:因爲這個漢末將領的部下,都穿死人衣服

人文之光 2024-05-15 16:04:41

在人類曆史上,對人類造成巨大傷亡的現象,到底是天災嚴重一些還是人禍嚴重一些?這一問題爭議很大。很多人傾向天災。比如地震帶來的傷亡,就是無差別的。當然,個人覺得人禍對人類世界的毀滅性打擊,其實不遜于天災。

以中國古代史爲例。東漢末年的戰亂,其實就差不點把華夏族群推向滅亡的邊緣。

1、恐怖的漢末社會

當代人對東漢末年的亂世印象普遍停留在黃巾起義和漢末諸侯混戰方面,但是對于戰爭帶來的次生災害,卻都普遍忽視——因爲漢末朝廷對地方的管控處于癱瘓狀態,所以群雄逐鹿之下,社會生産秩序也處于崩潰局面,如此亂世在中國古代史上其實堪稱罕見。

社會生産秩序時空意味著生活資料的來源受到了破壞——因爲戰亂、瘟疫,導致勞動力大量喪生,最終糧食補給成爲了問題。所以後世普遍認爲,曹操集團統一中國北方,等于把失控的漢末社會,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戰爭造成的物資貧瘠,當然光靠空洞的描述是難以讓人有立體印象的,所以,個人覺得,漢末將領李堪,其實可以說明漢末戰爭給社會財富帶來的消耗。

2、李堪盜墓

說起馬超,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尤其是馬超追殺曹操的橋段,更讓很多人津津樂道。在曆史上,馬超曾經有個部將,叫李堪。當然李堪後來背叛了馬超。在李堪追隨馬超之前,李堪利用漢末亂世的背景,組織了一支自己的隊伍。這個隊伍大概幾千人。當然這個隊伍比較特殊。因爲本質上來看,這支隊伍就是流寇,但是名義上,這個隊伍又是以勤王的名義拉起來的,所以自我定位又不屬于流寇。

幾千人的隊伍,每天開銷就是一筆巨款。其實在漢末的時候,很多這樣的隊伍,都因爲得不到補給而自己陷入潰敗。所以隨著隊伍的壯大。李堪深感如果解決不了軍糧問題,自己的部下鬧不好會起來嘩變。于是李堪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東漢有東西兩個京都,即長安和洛陽。當然,洛陽是東漢的正牌首都,而長安屬于陪都。其實中國古代史上,很多朝代都有陪都。甚至北宋有四個都城。

李堪有個想當然的想法:那就是如果把隊伍拉到長安,好歹長安也是京城之一,應該可以獲得口糧。于是李堪帶著隊伍浩浩蕩蕩向長安前進。結果到了長安才發現:因爲整個中原的生産都陷入癱瘓,長安也沒有糧食能養活李堪的隊伍。

不過,李堪雖然沒解決口糧問題,但是卻解決了衣服問題:前文說過,李堪的隊伍沒有像樣的補給體系。因此不光口糧得不到保障,衣服也得不到保障。但是,隨著李堪的隊伍進入長安一帶,有人給李堪出了個主意:那就是盜墓——畢竟長安城外那麽多墳地,有很多是新墳,死者都是穿衣服下葬的,所以……

當然正常來說,活人都忌諱穿死人的衣服。此外,盜墓一般都是奔著值錢的東西去的。所以像李堪的隊伍這樣盜墓爲了找衣服的,還真是罕見現象。而從這,也不難看出漢末天下的貧瘠局面:即軍隊組團盜墓,居然僅僅爲了衣服。

而李堪的隊伍穿上這些衣服以後,整個隊伍都有種屍臭味道。在當時,也算是比較有特點的軍隊。

其實穿這樣的衣服也等于擔了風險,因爲從科學視角來看,這些衣服上難保沒有傳染病的病毒(比如瘟疫)之類的。但是,對于窮到一定程度的李堪等人來說,也沒這麽多的顧慮了。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