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尴尬:雖生前耗費大量財力修陵,但依舊躲不過赤眉軍挖墳

人文之光 2024-04-16 14:10:45

西漢皇帝普遍是一個矛盾體:那就是一方面,西漢皇帝從登基第二年開始,就耗費大量財力修建皇帝陵寢,並且出資占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西漢皇帝又不乏幻想能長生不死的。比如漢文帝被視爲賢明的君主,也一樣被江湖術士哄騙。至于漢武帝對于長生不死的渴求,更是直追當年的秦始皇。

所以後世對于這一幕也是哭笑不得:看來,劉家皇帝對自己能長生不死,也是沒太大信心。不然不至于修建如此龐大的陵寢。

不過,厚葬也意味著墳墓裏有大量的財富,而這當然也會引起盜墓賊觊觎,尤其是在社會局勢失控的時候。

比如漢武帝的墓葬,在新莽時期就被盜挖。當然,盜挖漢武帝墓葬的並非新莽朝廷,而是赤眉軍。而赤眉軍,名義上居然也是複辟漢朝的。

1、新莽的動亂

後世曆史學界習慣上把唐和武周合並,把西漢和新莽合並。當然合並的邏輯不一樣:西漢和新莽合並的根本原因是,新莽其實就是西漢的延續,而非真正的新王朝——西漢所面臨的一切社會問題,其實都等于和平交接給了新莽朝廷。

當代很多半瓶醋曆史讀者認爲王莽是什麽穿越者。其實但凡對曆史有一丁點了解,都說不出這樣的話。因爲王莽的改革本質上是複古改革:即把西周那會兒的井田制,在西漢後期恢複起來——要知道,井田制在東周,尤其是戰國時期,就因爲農業技術的大幅度提高而被淘汰。歸根結底在于,井田制已經不適合當時的生産力。當然王莽沒學過經濟學,也不懂這個理兒,所以,在王莽的複古改革下,本來就處于社會矛盾嚴重激化的西漢末年社會,變得更加激化。

其實王莽的改革就等于在2020年代宣布廢掉機械化農業,改成繼續用耕牛來從事農業作業。從頭到尾就是個大笑話。

所以在王莽的操作下,在天下人眼裏,西漢居然變得神聖起來——本來天下人認爲西漢天命已經沒了,該被淘汰了。但是因爲新莽的陪襯,天下人居然懷念起了西漢。于是,以複辟漢朝爲名義的農民起義,在新莽境內爆發起來,而且聲勢浩大。

赤眉軍就是衆多農民軍的一支。

2、赤眉軍占領長安

赤眉軍之所以叫赤眉軍,是因爲赤眉軍的士兵用紅色的顔料把眉毛塗紅,所以才叫赤眉軍。赤眉軍的領導者叫樊崇。起初赤眉軍也就幾百人的規模。但是新莽社會的局面和晚明差不多,所以有人帶頭宣布反抗官府,就有大量生無可戀的破産百姓加入抗爭者的隊伍。所以,樊崇的赤眉軍很快壯大起來。赤眉軍很快也發展成主要的農民軍之一。當然,赤眉軍也引起了王莽的重視。于是王莽派軍隊去進攻赤眉軍。不過,新莽的潰敗是系統性潰敗,因此即便軍隊的素養強于農民軍,其實也無濟于事。所以,新莽還是遭到了推翻。劉玄入主長安,宣布稱帝,這便是玄漢。

劉玄的皇位沒等坐穩,赤眉軍就宣布擁立劉盆子爲皇帝,而後推翻了劉玄的朝廷,占領長安。

其實在古代中國,農民起義想推翻或者說打崩一個政權並不難,但是,想建立一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新王朝,卻很不容易。赤眉軍攻入長安以後,對于建設和發展毫無章程和執行力可言。所以,赤眉軍爲了解決經費,把目光對准了西漢的皇陵——要知道,劉盆子的國號也是漢。這等于挖了自家祖墳。當然劉盆子也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所以,赤眉軍的行動,劉盆子倒也說了不算。

3、漢武帝陵墓遭盜挖

赤眉軍將西漢的皇陵挖了個遍,當然漢文帝算是例外。因爲漢文帝主張簡樸,所以傳說認爲漢文帝的陵墓沒什麽值錢的陪葬品。赤眉軍挖墳也得考慮成本,因此在面對大量可選擇盜挖陵墓的情況下,沒有對漢文帝的陵墓動手。而漢武帝的陵墓,成爲赤眉軍最熱衷盜挖的對象。史書認爲,赤眉軍出動上萬人從漢武帝陵墓裏盜挖財富,搬運了幾個月,也沒拿走漢武帝陵墓裏一半的財富。

之後赤眉軍在此次盜挖之後,也有過第二次對漢武帝陵墓的盜挖。所以,和漢文帝相比,武帝無疑是很尴尬的:聚斂那麽多財富隨葬,最終也不過便宜了盜墓賊。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