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也能騙幹部:1988年,兩個農民冒充戴笠的兒子,騙到巨款

人文之光 2024-04-20 13:47:46

相信最近這幾年,有生活觀察的朋友會發現:那就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小偷這個行當已經遭到了淘汰——畢竟現在人們支付更喜歡掃碼支付,而盜竊一些日用品,往往罪過大收益少。所以機會成本面前,小偷也不得不考慮改行。反倒是騙子這個行業開始發達起來,而且騙局還推陳出新。

從曆史角度來看,騙子曆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今天小編就要說一個發生在1988年的騙局。

1、簡昌文的想法

1979年,我國宣布改革開放。在這之後幾年時間裏,相關單位出台了一系列關于利好市場經濟發展的政策,這其中也包括對民族資本返還的規定。而這些就讓部分別有居心的騙子看到了機遇:騙子可以利用1980年代信息不發達的信息差,從事詐騙作用。今天要說的這個事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事情的主人公叫簡昌文,出生于1941年左右。簡昌文打小就是個不安分的人,在青年時代,就因爲投機倒把坐過牢,1980年代的時候,不安分的簡昌文開始了做小生意——雖然是小生意,但是,1980年代的時候,個體戶處于正當紅的年代,所以簡昌文的收入相對而言並不低。但是簡昌文對這個現實很不滿,認爲自己的能力應該有更多的財富。

其實西漢的司馬遷說過一個真相:農不如工、工不如商。這話意思可以理解成,務農的收入不如做工快,而做工的收入不如經商。當然這個道理在當下也成立。比如務農大戶折騰一年,可能收益還不如程序員一個月的薪酬。

當然,太史公司馬遷還少說了一句:那就是經商不如撈偏門。所謂撈偏門,包括但不限于坑蒙拐騙。這也是爲什麽幾千年來,騙子這個行當一直沒有消失的原因之一。甚至在過去,騙子還形成了蜂麻燕雀這四個幫派。

2、騙局的出爐

1988年,簡昌文結識了一個叫楊紹其的人。楊紹其也是一個想撈偏門的人,但在這之前,楊紹其遭到了偏門的反噬:就是本打算撈偏門搞灰産,結果自己反倒被騙,蒙受巨大損失。

其實很多人被騙,無非兩種反應:一種是感覺自己沒有撈偏門的天賦,于是老老實實做人,另一種是越戰越勇。楊紹其屬于後者。所以,當簡楊二賊相識以後,居然有種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感覺。他倆經過一番研究、設計,最終有了想法:那就是通過僞造股票的手段,再社會上進行行騙。

簡、楊二人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炮制除了一種美國花旗銀行擔保的3億美元的股票。當然,此二人需要給這種股票炮制一個來曆。于是,二人經過苦思冥想,想出了一個劇本:那就是簡昌文僞造身份,聲稱自己是戴笠的私生子,而這個股票,其實是戴笠所有,因此自己作爲戴笠的後代,有繼承權。同時,簡昌文還僞造了一系列的文件,包括對于幫助解凍該股票的成員會得到獎勵的文件。

當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騙局很粗糙。但是在1980年代,這的確是可以哄騙很多人的騙局。

3、第一個上當的人

騙局的劇本設計好以後,簡昌文和楊紹其開始爲行騙進行活動。他們把被騙的對象對准了榮昌縣一個叫郝景功的人。郝景功也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之前因爲投機被騙過,還一度坐過牢。楊紹其和郝景功曾經有來往,所以,楊紹其選擇先騙郝景功。

郝景功不是傻子,對于簡昌文自稱是戴笠的後代,以及3億美元的股票,直接當笑話聽。不過好在簡昌文補救及時,拿出了僞造的紅頭文件,這才讓郝景功開始選擇性相信此事,同時,楊紹其還表示:只需要郝景功出面幫他們湊解凍資金就可以,不需要郝景功投資,而且郝景功可以分到股票30%的好處,同時簡昌文和楊紹其還寫了保證書,保證一旦出事兒,和郝景功沒任何幹系。

郝景功經過盤算,認爲這是空手套白狼的情況,所以也就答應了,並開始爲簡昌文發展下線。

郝景功可以被理解成這個騙局中第一個上當的人,同時也可以視爲這是雙方互相算計。

4、從騙財到騙色

在簡昌文等人的運作下,很多人,包括一些基層幹部,也都紛紛被騙局卷了進去。就這樣,簡昌文、楊紹其騙的財富越來越多。並且,還開始了騙色。

當時有個女青年周某,二十出頭的花樣年華,處于待業狀態。周某有一次知道了簡昌文的情況,于是有了想法:雖然簡昌文是個快五十歲的老頭子,但是手裏有3億美元的股票,自己如果能夠傍上這樣的土豪,那後半輩子豈不是不用奮鬥了?

于是周某開始找機會靠近簡昌文,表示自己愛上簡昌文了。簡昌文畢竟快五十歲了,哪能看不出小姑娘的這點心態?簡昌文對于投懷送抱沒有拒絕,而是選擇不斷畫大餅,最終,占有了周某。

5、收場

終于到了1990年,簡昌文的騙局引起了相關單位的重視,所以1990年8月,相關單位逮捕此二人,並且經過統計,也就一年多的時間裏,此二人詐騙的人數多達170多人。被騙的人裏面,有基層幹部、大學生甚至一些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員。而簡昌文和楊紹其,其實都是文盲學曆。

所以,這事情,是否讓人感到一種黑色幽默?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