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西方繼續向中國賣鴉片,中國又流失了多少白銀?

大球卷史風 2024-05-14 03:20:05

在鴉片戰爭前的四五十年的時間裏,英美等國鴉片商人向中國走私鴉片,造成中國大量白銀外流,據估計大約有4億兩之多。

鮮爲人知的是,鴉片戰爭之後,我國的沿海許多口岸開放,鴉片交易逐漸成爲一項合法化的貿易,結果帶來了更多的白銀流失,可以說一點不比鴉片戰爭的前四十年少。那麽,鴉片戰爭之後,我國因繼續存在的鴉片貿易,又有多少白銀外流呢?

龐大的鴉片吸食人群

據較保守的估計,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全中國的鴉片吸食者在300萬人以上,如果再加上偶爾吸食者這個數量可能會更加龐大。1850年代以後,隨著鴉片貿易合法化,鴉片貿易數量的增加以及宮內自種罂粟面積的擴大,鴉片吸食人數也是增加迅猛。

綜合各類史料分析,19世紀中後期,中國吸食鴉片人數大約在2000萬左右,占到了成年人口的約7%—8%。當時的神州大地到處是煙館,國民百姓一個個臥倒在床榻上,吞雲吐霧,面有肌黃之色,體無縛雞之力。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地區和東南沿海一些地方的大街上整箱的鴉片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搬來搬去。甚至連天子眼皮子底下的北京城,也是鴉片毒霧彌漫。甚至連許多進京的舉人竟攜帶鴉片到北京城內拍賣賺錢。

據不完全統計,1842-1849年間,輸入中國的鴉片平均每年39000箱,1850-1854年間,增加到平均每年53500箱。其中以上海爲中心的北方消費量占四成,以廣州爲主要市場的南方消費量占六成。在廣州及華南,幾乎無例外地都用白銀來購買鴉片鴉片大量走私,造成中國白銀繼續大量外流。

據統計,1843-1846年四年間,中國白銀外流約有4700多萬兩。鴉片戰爭後十年間,白銀外流量高達一億五千萬兩以上。

白銀的大量外流,使銀貴錢賤的情況比鴉片戰爭前更爲嚴重。在18世紀初期,一兩白銀能換1000文錢;到1850年,2300多文銅錢才能兌換一兩白銀。在此之後,銅錢貶值的更加厲害。當時白銀是清朝法定貨幣,與銅錢兼用,完糧納稅須用白銀支付。由于國內大量白銀外流,造成通貨緊縮,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到1858年,國外輸入到中國鴉片已大幅增長到6.2萬箱,鴉片問題已經嚴重到了禁而不能止的程度。于是清政府幹脆允許國內大量種植鴉片,對鴉片征收重稅。

1867年,鴉片進口貨值在中國進口貨值中占比高達46%。到1879年,鴉片自給率達到8成以上,進口數量大降。同時,這一年鴉片的進口量爲8.3萬擔,達曆史最高峰。主要是鴉片吸食人群越來越多,使得鴉片消費量有增無減。當時,進口一擔外國鴉片的平均價格在390兩白銀,相比之前已經大大降低,主要還是在于本土鴉片産量的增加。

1880年,國産鴉片超過了進口數量,本土鴉片逐漸代替印度的産品。1882年,我國生産的鴉片居然實現了對外出口創彙,外國鴉片在華市場占比將至不足一成。

另一方面清政府抽取的鴉片稅厘,居然成爲僅次于田賦、洋關稅、鹽稅、厘金的第五大稅種。全國鴉片稅厘收入在1868年至1886年每年約爲300萬兩,1887以後突然增爲每年900萬兩甚至超過1000萬兩,1895年以後又降爲600萬至700萬兩。

粗略估計,從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到1882年中國實現鴉片反向出口,這40年的時間裏,中國進口國外鴉片起碼造成了7億兩白銀的外流,比《馬關條約》與《辛醜條約》的賠款額總和還要高!

0 阅读:0

大球卷史風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