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民間傳奇故事:高機與吳三春!

熱愛光明人家 2024-03-26 07:05:33

橫陽民間故事傳奇:高機與吳三春

——被喻爲浙南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2024-03-25

《高機與吳三春》

《高機與吳三春》是一個在浙南地區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一對青年男女爲了沖破封建桎梏而雙雙殉情,被喻爲浙南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與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通過山歌、道情、花鼓、溫州鼓詞、布袋戲等不同的形式在浙西南一帶的漢族民間廣爲傳唱,還被編寫成越劇、瓯劇、婺劇等戲劇的連環畫、章回小說等文藝形式流傳至台州、杭州及廣東的潮州、福建等地。

2007年,“高機與吳三春”的傳說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故事發生在明嘉靖年間,溫州府平陽縣青龍江口白石村(今鳌江鎮五板橋村)人高機是一個手藝高超的織綢工人,長得英俊潇灑。他織的瓯綢平滑細膩而光澤鮮亮,在浙南一帶十分出名,被稱爲“高機綢”。

處州府龍泉縣富商吳文達爲了巴結府尹,擬用最爲昂貴的“高機綢”作爲慶賀府尹之母六十壽誕的禮品,遂重金禮聘高機前往龍泉幫忙織壽屏。吳文達爲此專門把廂房作爲機房安放織綢機,以供高機織綢之用。文達獨生女吳三春天生麗質,聰穎過人,且善于刺繡。她傾慕高機手藝出衆,風流倜傥,經常下樓到機房觀看高機織綢,日久生情,二人情投意合,引爲知己。一年後,高機因母親生病要離開吳家,三春戀戀不舍。丫頭玲聰會意,便安排高機和吳三春二人在繡樓私訂終身,二人盟誓生生世世永爲夫婦。然而,高吳兩家畢竟身份地位懸殊,門不當戶不對,並且兩人是在沒有經過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私訂終身。因此,知道此事的吳文達堅決反對。

高機也覺得兩家門第懸殊,要結爲夫婦幾乎沒有可能,爲此猶豫不決。但吳三春卻不顧父親的反對,拿出那個時代女子少有的勇氣,毅然決定與高機私奔。兩人在船老大黃三的協助下,趁夜偷偷乘船離開龍泉躲到江心嶼。

吳文達到處找不到吳三春,于是嚴刑拷問丫頭玲聰。得知吳三春和高機私奔的消息後,派人追趕,于溫州江心嶼將兩人截獲。吳三春被父親帶回龍泉另配他人,而高機則被擒送到永嘉縣衙,在吳文達的操作下以“拐賣良家婦女”的罪名被判入獄三年。

三年後高機出獄,但是他心裏始終放不下吳三春。爲了探聽吳三春的消息,他喬裝成賣俏客來到龍泉吳家,此時吳家紅燈高挂。通過多方打聽,高機得知吳三春即將于次日出嫁。玲聰認出高機,于是將此事告訴吳三春,並暗地裏把他招引進門。吳三春擔心父親加害高機,便故意裝作不認識他,私下卻讓玲聰將金銀暗藏到麥餅中贈給高機。玲聰引高機到廚房用餐,又在菜肴中暗藏啞謎。高機誤以爲吳三春變心,憤然離去。路經桃花嶺時,從麥餅中發現金銀,又回想菜肴中的啞謎,這才得知吳三春的一片苦心,一時氣塞心頭,竟成瘋癫。

第二天,吳三春迎親花轎途經桃花嶺,見高機瘋瘋癫癫,心痛如絞,以剪刀自裁于花轎之中。高機見吳三春爲己殉情,也投江而死。這時風雨大作,兩人騰空而去。由于他們兩人以死相愛的深情感動了玉皇大帝,遂被封爲“花轎神”。從此,他倆緊隨花轎,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舊時溫州民間女子出嫁時,均有祭花轎神的儀式。

《高機與吳三春》的故事傳說,最先以民間曲藝形式在浙南廣爲傳唱。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引起了藝術家們的關注。1955年春,上海振奮越劇團將該故事改編成越劇《魂斷桃花嶺》,首演于中華大戲院達一個月。同年冬,劇本經修改後由杭州越劇團演出于杭州新中國劇院。1956年,原溫州師範學校教師陳玮君根據唱詞《高機與吳三春》將該故事改寫成章回小說《瓯江怨》(又名《高機與吳三春》)。同年,劇作家林辰夫、鄭伯永再次將《高機與吳三春》的傳說故事改編爲越劇《桃花嶺》在杭州演出。

1957年,溫州劇作家何瓊玮將這個淒美的故事編成了亂彈劇《高機與吳三春》,在浙江省戲劇比賽中獲得了大獎,使這一民間傳說在浙江藝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當時的觀衆評說:“高機與吳三春,比梁山伯與祝英台還生動。”會演結束後,該劇留杭連演半個月,場場座無虛席。

1958年,上海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楊村彬到溫州了解《高機與吳三春》的傳說,稱其“不遜色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並積極策劃欲將之拍成電影(後因與劇作家何瓊玮在拍攝體裁上有分歧而沒有付諸實施)。後來,著名電影演員趙丹、黃宗英還帶著作曲家黃准來溫州改本子,准備拍攝《高機與吳三春》電影歌舞劇,隨著“文化大革命”爆發,這件事也成了泡影。20世紀80年代,這個愛情故事又被改編爲瓯劇電視劇《高機與吳三春》、新編古裝潮劇《百鳥圖》。進入21世紀,溫州瓯劇團編劇張烈寫了一個折子戲《桃花嶺》,即原《高機與吳三春》的結尾部分,二人在桃花嶺上雙雙殉情。此劇曾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好評如潮。

“高機與吳三春”傳說的主人翁平陽人高機具體籍貫何處,目前雖然存在著爭議,但以其爲鳌江五板橋村(舊名白垟村)人的說法最有說服力。

現據五板橋村民們說,本村原名白垟村,就是傳說中所唱的白石村,村中原建有高機廟,雖早已被拆掉了,但老人們還都清楚地記著廟裏原立有高機的塑像和用石灰塑在神龛兩側“高郎自有千秋在,吳女姓名萬古傳”的對聯。根據山歌唱本“家住浙江平陽縣,舻艚港口白石村”的唱詞分析,五板橋村的說法或許可信,因爲鳌江原來稱舻艚頭,白垟村又靠近鳌江港。而藝人陳春蘭演唱的鼓詞唱本則直接道明高機出生在“五板橋村”。

民間學者缪尚宏曾撰文認爲,原高機墓就位于鳌江鎮五下廠社區五板橋村,舊稱白垟地方(現五板橋路老信用社對面50米處)。原五板橋村中還有俗稱爲“高機坦”的“高機故居”遺址,20世紀50年代“五統”時遺址被毀,平整爲田,但“高機坦”原址尚在,村中老人都能指認。2010年,五板橋村重建“戴泗侯王殿”時,在大殿中重塑了高機與吳三春塑像,供人瞻仰。而五板橋村的高機廟則是全國唯一祀奉高機和吳三春的廟宇。

“高機與吳三春”傳說曆經傳唱上百年,具有很高的人文、社會、曆史研究價值,如今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現已成爲溫州市著名的地方文化品牌。五板橋當地民衆對保護“高機與吳三春”的傳說熱情很高,鳌江鎮也曾將建設“高機紀念館”和保護“高機與吳三春”傳說列入當地文化發展規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高機,這位一直活在淒美傳說中的鳌江人能在現代化城鎮中得以重生,並爲更多的人所熟知。

0 阅读:9

熱愛光明人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