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徐敬業起兵反唐,爲什麽很快就處于失敗狀態?

人文之光 2024-05-02 12:16:05

唐朝高宗皇帝李治駕崩後,李顯登基做了皇帝,這便是唐中宗。當然李顯爲人怯懦,同時早在李治在世的時候,朝廷的很多大權都歸武後把持。所以李顯登基以後,並沒能掌握權力。

其實權力鬥爭是一門藝術——當然,對于當事人來說可以視爲表演藝術,而對于我們這些旁觀者來說可以視爲一門觀賞藝術。李顯雖然怯懦,但即便如此,還是和武後有了權力沖突。

其實這種現象在中國曆史上屢見不鮮,比如後世晚清的光緒帝也是傀儡皇帝,但是光緒帝畢竟名義上還是皇帝,所以有部分想做大業的人,就會形成一個“帝黨”,來幫助皇帝奪權,最終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當然理解成野心也可以)。唐朝其實也是如此。雖然李顯怯懦,但是李顯的妻子韋後卻也是一個野心家。所以韋後開始和武後奪權。

韋後當然不是武後對手。所以韋後奪權失敗的同時,李顯也一並被武後廢掉,武後改而冊立李旦爲新的唐朝皇帝,這便是唐睿宗。

其實不論是李顯做皇帝,還是李旦做皇帝,用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都是皇帝的家事兒。但是對于想刷業績的人來說,這倒是一個搞事情的機會。所以在這個背景下,徐敬業宣布在揚州起兵,名義上就是反對武後弄權,支持李顯複辟。而徐敬業的反武活動,也就維持了一個多月就歸于失敗。

唐朝著名詩人駱賓王曾跟隨徐敬業起兵反武,一般認爲,徐敬業失敗後,駱賓王也隨之被殺。

很多人對于徐敬業起兵失敗感到意難平。但卻很少有人總結過,徐敬業爲何起兵失敗?

1、統計學問題

其實小編同很多別的曆史作者不同之處在于,小編有時候喜歡用現代學科的視角,來看待古代問題——比如,徐敬業犯了統計學錯誤。其實即便是當下,很多人依舊喜歡犯統計學錯誤而不自知。

李顯在位期間,徐敬業在揚州做官。隨著李顯倒台,很多原本在中宗朝廷受重用的官員,也因爲中宗朝廷被睿宗朝廷取代,而邊緣化,並流放到了揚州。這些官員在揚州營造了一種輿論氛圍,那就是天底下的人都對武後不爽。而這種輿論氛圍也給徐敬業造成了一種古代版的信息繭房:于是徐敬業根據這一錯誤的依據,得出錯誤的結論:那就是自己只要振臂一呼,武後的統治必然土崩瓦解。

2、戰略問題

徐敬業在戰略思維方面也犯了錯誤。而這一點導致徐敬業更大的被動。

徐敬業造反之初,他的謀士提出了建議:認爲徐敬業起兵畢竟對抗的是整個睿宗朝廷,所以想要達到推翻武後統治,擁護李顯複辟,就得速戰速決——謀士給出的具體操作方案就是徐兵直接進攻唐朝的東都洛陽。即便是武後帶著李旦逃到長安,徐敬業也可以通過洛陽爲中心,號令天下和武後分庭抗禮。

其實後世的靖難之役,朱棣能夠翻盤,也和這個戰略有關。

但是徐敬業沒有采納這個主張,而是認爲應該奪取金陵,而後割據一方,和武後長期鬥爭。當然徐敬業的思路認爲謀士的主張太冒險——一旦洛陽久攻不下,那麽自己連根據地都沒有,很可能團滅,反倒是如果以金陵爲中心占領東南州府,還可以有根據地和武後長期周旋。

而後世清朝的吳三桂,其實也是以雲貴爲根據地,和康熙朝廷打持久戰,最終導致吳三桂的叛亂以失敗而告終。

3、臨戰經驗問題

其實很多業務能力往往需要實戰去鍛煉和灌溉。比如當代社會,本科生畢業後也得去實習才能基本掌握工作技能,但是想要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工作技能,則需要熬工齡。所謂熬工齡,其實就是通過實戰積累經驗技巧。

徐敬業在軍事鬥爭方面其實沒有實戰技巧,他能做官是因爲他的爺爺是李世民時代的功臣、大將,所以靠這一點他得以進入仕途。當然,如果徐敬業假以時日進行鍛煉,或許也能成爲將才。但起來造反時候的徐敬業,並沒得到軍事方面的能力成長。因此在和睿宗朝廷的實際交戰中,徐敬業昏招不斷,導致敗亡。

4、識人不明

其實幹事業,往往需要團隊戰。即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才需要拉攏一些人才,形成合力一起幹事業。而領導者往往也是協調者。比如劉邦就善于協調人才、應用人才,才能確立西漢的統治。

徐敬業在反對武則天的時候,也需要招攬一些人才來協助自己反對武則天。但是徐敬業的識人能力一般,因此麾下也沒積累太多真正能獨當一面的人才,所以隨著武後完成兵馬調集並對徐敬業開始討伐後不久,徐敬業的力量很快陷入混亂狀態。

0 阅读:216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8:13

    他不是爲了唐反武則天,他是真想造反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