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一小縣城,2200多年沒改過名字,誕生一成語人盡皆知!

大球卷史風 2024-04-25 05:26:55

在我國衆多曆史文化名城中,河北邯鄲是過去3000多年裏,唯一一個沒有改名的城市,這裏也誕生了耳熟能詳的成語。在邯鄲往南100多公裏處,也有一座古城,雖然名氣沒有邯鄲那麽大,但是在過去的2200多年中也沒有改過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還誕生了一個全國人都知曉的成語典故!

這座古城就是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的河南內黃縣,戰國時期政治家商鞅、東晉十六國時期冉魏皇帝冉闵的故裏。

內黃縣面積不大,只有1100多平方公裏,人口67萬。于公元前198年置內黃縣,從此內黃縣名一直延續到今,算算已有2200多個年頭了。曆史上,華夏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業、建陵于此,稱得上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內黃是千年古城,關于縣名的起源,卻衆說紛纭。大體來說,有兩個說法:一說因黃河得名;一說因黃澤得名。

1、黃河內外說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河以北爲內、爲陽,河以南爲外、爲陰。內黃縣地處黃河以北,故稱內黃,內黃的縣志多沿襲此說,。

關于黃河名稱起源,事實上在遠古時期,黃土高原植被尚未遭到大規模破壞。黃河水面開闊,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時,它的名字並不叫黃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大河”。

到了西漢,隨著關中地區的大規模墾殖、開發,加上人口繁衍衆多,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稱它爲“濁河”或“黃河”,但未被普遍認可,到了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固定下來,廣泛使用。

在春秋戰國時期,內黃叫“黃城”,漢高祖置內黃縣,縣府址設在黃城。

2、黃澤說

我國遠古時期多大澤,如今天的洞庭湖在古代被稱爲雲夢。黃澤就是一個古老的水泊。據《穆天子傳》記載,穆天子曾東遊黃澤,說明在周朝時期就已有黃澤了。黃澤是怎麽産生的呢?

根據地質考察,它是黃河流經內黃縣境時留下的一古窪大澤,秋夏季節泛濫,冬春時節則是一塊水涸的窪地。成書于北魏晚期的《水經注》一書,就有內黃縣有“黃澤”的文字記載。

無論內黃縣名起源于哪種說法,內黃縣的得名與黃河有著很深的淵源,起名“內黃”無可厚非。

內黃在曆史上也曾是風雲際會之地,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戰就發生在今天內黃縣的楚旺鎮“楚旺”亦因“ 西楚霸王”而得名。

公元前208年,趙王歇被秦國大將章邯包圍在钜鹿一帶。趙軍矢盡糧絕,危在旦夕。各路諸侯兵馬雖在附近,無人敢去救援。唯獨項羽敢下決心揮師渡河與秦軍決戰。

他率軍進抵漳水南岸後,即委派英布率2萬人爲前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的通道,分割王離與章邯軍之間的聯系,使王離軍陷入缺糧的困境。接著,項羽本人親自率領楚軍主力渡河跟進,並下令全軍破釜沉舟,規定每位將士只帶3日幹糧,以顯示全軍上下一往無前、義無反顧、與秦軍決一死戰的決心。

項羽的軍隊以雷霆萬鈞的氣勢,九戰九捷,終于大敗秦軍,秦國的滅亡已是旦夕之間的事了。這場曠世大戰誕生了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相信,但凡上過九年義務教育,沒有誰不知道這個成語典故!

1 阅读:50

大球卷史風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