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怎麽成了漢奸(二)

老暢 2024-04-29 11:43:35

公元前201年秋天,匈奴冒頓大規模入侵,並包圍了韓王信所部馬邑。

漢高祖劉邦一邊派出援兵,一邊給韓王信寫信希望他能堅守馬邑。但不久邊關傳來消息:韓王信投降匈奴了,並帶著匈奴大軍攻打太原。朝中嘩然,憤恨者、不解者、幸災樂禍者,漢高祖劉邦是最不能明白的,他寫給韓王信的信雖有責備,但核心還是希望他死守城池,不要心存僥幸。信中說:“作將軍的,抱著必死之意不能算勇;抱著必生之心就不能勝任軍職了。匈奴圍攻馬邑,你韓王的力量不足以堅守城池嗎?雖處危亡之地,執忠履信,方可安存,這就是朕之所以要責備你韓王的原因。”可謂語重心長。韓王信投軍一直在劉邦帳下效力,從裏巷平民到南面稱王,即使在荥陽保衛戰中,被項羽關押投降,劉邦依然信重,分剖符節封爲韓王。

圖片來自網絡

韓王信爲什麽投降匈奴?

其實從漢高祖劉邦登基,韓王信被封王以後,一直心不自安。韓王信非常熱愛生命,他對死亡有著異乎尋常的恐懼,所以他的危機意識非常強。他聯想到文種、範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他又想到伍子胥在吳國之所以被殺。他自己,一個曾經被俘投降過項羽的人,劉邦會放過自己嗎?而且劉邦削平異性王的想法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圖片來自網絡

當劉邦把他的封地都邑改封到山西晉陽——抵禦匈奴的前沿時。他覺得劉邦要對他動手了,借助匈奴人的手來剪除他的羽翼,在做他圖。此時匈奴異常強大,正是處于最鼎盛時期,一旦匈奴南下,首當其沖就是韓王信的封地。韓王信封賞已到頂峰,戰勝匈奴賞無可賞;一旦戰敗削爵罷官。韓王信終究不是韓信,他沒有韓信的軍事天才,他也沒有韓信那麽兒女情長。他給劉邦上疏說:晉陽距離邊境較遠,請允許我建都馬邑。這是一次試探,試探一下劉邦對他的重視程度,試探出劉邦的真實想法,要知道抵抗匈奴的總指揮部前移,甚至到了匈奴一箭之地,一旦覆滅,整個晉地將徹底糜爛,從大局出發這一要求是不會被同意的。但劉邦同意了這一要求,韓王信心涼了。當匈奴出兵包圍馬邑時,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向胡人求和,也許商討的就是投降條件,只是還沒把自己買出好價錢,劉邦寫信指責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韓王信的投降匈奴應該是早有預謀的,史記記載“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沒有提到匈奴攻城、韓王信抵抗——匈奴一圍城,就派出使者求和;劉邦指責信中:“匈奴圍攻馬邑,你韓王的力量不足以堅守城池嗎?”應該是能守住或者絕對可以堅持到援軍來。他把都城遷徙到馬邑更方便于他與匈奴媾和,通過他與柴武通信流露出的想法,他並不想投降匈奴,他只是希望倚匈奴自重求得保全,這也只是他的異想天開。韓王信投降匈奴以後可謂死心塌地,先後多次率軍南侵,在邊關制造動亂,勸說陳豨造反。特別是公元前200年冬漢高祖的白登被圍,使得匈奴窺得了漢室底細,助長了匈奴氣焰,從而肆無忌憚挑釁、擄掠、南侵。打那時候起,漢朝開始采取屈辱的“和親”政策,才跟匈奴的關系暫時緩和了下來。

圖片來自網絡

從這個角度說,韓王信百死難以恕其罪。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