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擇困難症困擾、終究難逃一死的英布

老暢 2024-05-08 12:29:04

據傳英布犯法被判處黥刑後,他愉快地笑著說“有人給我看了相,說我當在受刑之後稱王,現在就是我稱王的開始吧。”後來他被帶到骊山當役徒,修築秦始皇陵墓,專和罪犯的頭目、英雄豪傑來往。其後帶領一些人逃到其它地方成爲盜賊。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首義,英布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起兵反叛秦朝,隨後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歸屬了項梁。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歸屬項羽。巨鹿之戰中,項羽派英布率先渡河攻擊秦軍,爲後續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秦軍奠定了基礎。後在新安項羽又派英布等人領兵趁夜襲擊並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萬秦軍。此時的英布春風得意,深得項羽信重,常常擔任軍隊的前鋒,一些心腹之事項羽也委托他去處理,如楚義帝之死。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天下,英布被封爲九江王,定都六縣,衣錦還鄉的英布心滿意足,日日莺歌燕舞,笙歌不絕。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205年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項王前往攻打,向英布征調軍隊。此時英布正沉湎于溫柔鄉中,再也不願征戰疆場。他托辭病重不能前往,只派將領帶著幾千人應征。其後劉邦在彭城打敗楚軍,英布又托辭病重不去救援。項羽因此怨恨英布,屢次派使者前去責備並召他前往。英布越發地恐慌不敢前往。項羽原本以爲分封諸侯以後,可以天下太平,准備錦衣還鄉,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分封的各路諸侯欲求不滿,普遍認爲分封不公,紛紛起兵相互攻伐。項羽焦頭爛額,不要說去攻打英布,甚至還准備重用他。但英布心懷不安,始終不敢面見項羽。劉邦抓住了這一機遇,他派隨何前去說服了英布。英布雖然暗中答應叛楚歸漢,其實是准備腳踩兩條船,看看風向再說。隨何沒給他這個機會,直接斷了他的後路。這時楚國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隨何徑直闖進去,坐在楚國使者的上席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麽讓他出兵。”英布只好殺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國。

圖片來自網絡

項羽派兵打敗英布,英布逃到劉邦那裏。劉邦正坐在床上洗腳,就叫英布去見他。英布見狀後悔前來想要自殺。然而當他看到爲他准備的住處一如劉邦那麽奢華,英布又喜出望外。後來英布派人到九江招攬了舊部數千人,加上漢王撥了一些軍隊,他的勢力又恢複了一些。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爲淮南王。公元前202年英布率軍到垓下,會合其他漢軍打敗項羽,項羽自殺身亡。

公元前196年,呂後誅殺了淮陰侯韓信。這年夏天漢王誅殺了梁王彭越並把他剁成了肉醬分賜諸侯。至此英布造反已如箭在弦上,只差一個導火索了。不久中大夫贲赫赴長安上書告變,說英布有造反的迹象,建議朝廷在叛亂之前誅殺他。劉邦並沒有完全采信,可英布見贲赫畏罪潛逃,大驚,最終選擇了殺死贲赫全家起兵造反。

英布對他的將領們說:“皇上老了,厭惡打仗了,一定不能夠親自帶兵前來。派遣的將領們我只害怕淮陰、彭越,如今他們都死了,其余的將領沒什麽可怕的。”英布的軍隊向西挺進,在蕲縣以西的會甀和劉邦的軍隊相遇,和英布遙遙相望,劉邦遠遠地對英布說:“何苦要造反呢”英布倒也光棍:“我也想當皇帝。”英布的軍隊非常精銳,列陣一如項羽軍陣。劉邦心生厭惡,大怒罵他,隨即兩軍大戰。英布的軍隊戰敗逃走,渡過淮河幾次交戰都不順利,只好率一百多人逃到長江以南。被長沙哀王吳回派人誘騙到番陽茲鄉百姓民宅裏殺死。

英布在戰場上骁勇善戰,身先士卒,很的士兵擁戴;在決斷上,又顯得優柔寡斷,患得患失,在重大問題面前常常舉棋不定。他的幾個重大決策你無法評判對錯:投奔項羽他勇猛善戰很的項羽之心,封王之後,他也沒有二心,依然忠于項羽,可爲什麽他拒絕相遇的征召?爲什麽在項羽兵敗不肯赴援?其實這與當時形勢有關,秦朝滅亡以後,起義部隊失去共同目標,四分五裂成了必然,項羽實施分封功臣制更是刺激了諸侯野心,不滿分封的諸侯或是趕走老牌諸侯,或是攻伐弱小,壯大自己。像劉邦更是聲討項羽,以恢複天下爲己任,志向遠大。還有一些如英布認爲天下太平,沉溺享樂,不願再去刀頭舔血,對征召往往采取能拖就拖,或是應付差事——後來劉邦征討陳豨時彭越采取的也是這一策略。事實證明自己實力不足采取這一策略是真正的取死之道。至于投降劉邦,當時他還有選擇嗎?英布後來的造反,可以說是不得不反,被逼無奈。“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三人一體功,甯不全自身。”縱觀英布一生,毫無疑問是一個完美的執行者,不問對錯,不講道義,沒有羞惡。坑殺秦兵二十萬,狙殺義帝等等。他後來的路其實都不是自己的選擇,總是被人爲推動,或被人絕了後路,不得已才去做。被動和主動去做一件事,區別是很大的;別人替自己選擇的路和自己選擇的路即便是同一條路,路的盡頭依然會出現分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