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鐵漢彭德懷落淚的鐵原阻擊戰,63軍血戰美聯軍13天,2萬人打光

舊聞檔案 2024-04-08 09:37:07

1951年5月底,結束第五次戰役進攻階段,轉而進入防守階段的志願軍在立足未穩之際,遭到了美軍重兵團的追擊。

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利特親自指揮5萬余美軍精銳,直撲志願軍後方重鎮——鐵原。

鐵原不僅是志願軍最爲重要的後勤補給樞紐,亦是志願軍重整防線的核心所在.

一旦在防線重整之前被美軍攻克,志願軍主力將陷入歸路斷絕的險境,後果不堪設想!

關鍵時刻,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親自去電63軍,要求他們堅守鐵原,且語氣罕見地強硬表態:“就算把63軍打光,也要在鐵原堅守15天!”

1951年的鐵原阻擊戰,到底有多凶險?

保衛鐵原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後期,當志願軍上下還沉浸在進攻階段取得巨大戰果的喜悅中時,身經百戰的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已經嗅到了危險的氣息,開始爲下一階段的作戰未雨綢缪。

彭老總有如此嗅覺,主要源自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隨著一個星期的進攻周期已經見底,再打下去,喪失後勤的志願軍一旦遭受美聯軍的反撲,將無力回擊;

其二,從第四次戰役開始,彭老總就敏銳的察覺到,美軍似乎已經找到了破解志願軍攻勢的戰法,即在戰役前期盡可能撤退避免與志願軍決戰,等拖到志願軍後勤消耗殆盡,再伺機反撲。

在第五次戰役的早期,美軍便是一直避戰,而將韓軍推到前面充作炮灰,這也讓彭老總愈發的不安。

于是,在實現第一階段戰略進攻的目標後,彭老總立刻命令志願軍出擊的各部迅速回撤至38線附近,重整防線以防美聯軍的反撲。

同時,彭老總還要求各部在撤退時留下一個師或一個軍的兵力墊後,以監視美聯軍的偷襲。

隨著志願軍全線轉入防守姿態,美聯軍的迅猛反擊也證實了彭老總的先見之明。

蓄謀已久的美軍在察覺到志願軍開始撤退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範弗利特,便集中美軍當時在朝鮮的全部4個主力師,展開了對志願軍的全線反擊。

由于美軍裝甲部隊推進迅猛,志願軍的防線很快被突破,而範弗利特的目標也十分明確,那便是位于志願軍後方的“鐵原-金化-平康”一帶。

“鐵原-金化-平康”是位于志願軍後方的鐵三角區域,是志願軍補給中樞和整條防線的核心所在,一旦這一區域陷落,志願軍不僅面臨後勤被切斷、未及時撤退的部隊喪失歸路,成爲孤軍的險境。

整條防線也將徹底崩潰,那麽朝鮮的戰局也將隨之逆轉。

而在這個鐵三角區域中,位置前出的鐵原也就成了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亦成了美軍進攻的重點目標。

1951年5月28日,隨著65軍在漣川以南的陣地連續被美軍攻克,美軍主力的兵鋒已經直指鐵原。

危急之下,彭德懷在短暫地查看作戰地圖後,便親自去電剛剛撤退至鐵原一線的63軍,要求他們在朔甯、高公山一線建立防禦陣線。

最大可能阻擊美軍前進的步伐,爲全軍重整防線爭取時間。

在電報中,志司罕見地以極爲嚴厲的語氣作出要求:

“無志司兵團命令,不得放棄!”

而在發給19兵團的電報中,彭老總的措辭更加嚴厲:

“就是把63軍打光,也要在鐵原堅守15天!”

鐵原,這座原本寂寂無名的朝鮮半島小城,突然成了決定未來世界走勢與格局的勝負手。

化整爲零的妙手

在志司總部去電63軍的同時,彭老總也下令65軍立即組織機動力量,對美軍進攻部隊的側翼發起進攻,以遲滯美軍的進攻腳步,爲63軍構築陣地爭取時間。

不僅如此,爲了以防萬一,彭老總還調來了作爲總預備隊的39軍立即馳援鐵原。這是彭老總手中最後一支機動部隊,亦是爲最壞結果做打算的最後一張底牌。

在彭老總積極籌備的同時,傅崇碧也親赴前線勘察地形,作出了自己的決策部署。

這位16歲便參加革命的老將,曾在解放戰爭時進攻石家莊的戰役中。

身爲旅長的他,親自率領2個偵察連的兵力深入敵後,一舉活捉了國民黨在石家莊地區的最高指揮官劉英,是一位頗具膽識的虎將。

在親自勘察地形後,傅崇碧決定將63軍三個師以“品”字型展開,以189師居左、187師在右,分別依據山谷扼守兩條重要的公路線,188師則居中于後,作爲預備隊。

根據63軍高層的判斷,美軍的進攻主力很有可能來自189師防守的種子山方向,因而能否在種子山遲滯美軍的進攻,就成了戰役勝利的關鍵。

就在這時,189師師長蔡長元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起來十分大膽、卻在事後令人拍案叫絕的布置:

他並未按照傳統的梯次配置的方式設立阻擊陣地,而是將189師全部投入一線,但卻以化整爲零的方式灑落在種子山附近,形成一個個小的阻擊戰地。

蔡長元這步棋的優缺點十分明顯。

缺點自不必說,那就是分散兵力是防禦戰中的大忌,容易讓前線戰士因兵力不足而動搖軍心,且不易集中力量阻擊敵軍的重兵壓境。

但這種戰法的優點,卻在當時極爲克制美軍的戰法,是捏住了美軍進攻戰術的七寸的絕妙戰法!

爲什麽這麽說呢?

因爲美軍從後三次戰役,開始逐漸破解志願軍穿插進攻戰術的關鍵。

一是利用志願軍補給能力有限的問題玩“磁性戰術”,

二是全軍在進退時以丟失機動性爲代價,實現同進同退,不給志願軍任何穿插的空間。

這種類似于曾國藩後期針對太平軍的“結硬寨、打呆仗”的戰術,使得美軍在進攻時必須拔出一切出現在身前的對手陣地,否則就不能實現整條戰線的總體推進。

這就意味著,當美軍進攻種子山時,必須一一剪除189師散落在公路兩旁的數百個小陣地。

這無疑會讓美軍陷入逐個攻堅的困境,從而喪失在志願軍重整防線之前拿下鐵原的機會。

6月1日,美軍開始進攻,而進攻重點,正是189師防禦的種子山。

血戰鐵原

從一開始,美軍就展現出了火力方面的絕對優勢。

在進攻開始後的短短一小時內,美軍便向189師的陣地傾瀉了4500噸炮彈。

截止當晚,美軍持續發射了約4.4萬發大口徑炮彈,整個種子山都幾乎要被美軍的火力給夷爲平地。

面對美軍的火力覆蓋,蔡長元化整爲零的防禦布置,在此時便發揮了奇效:由于志願軍的防禦陣地極爲分散,美軍的火力優勢被極大程度的削弱了。

隨後,當美軍結束炮火壓制,准備輕松拿下種子山時,他們卻驚訝的發現自己即將陷入無止境的陣地攻防站中。

面對志願軍分散而繁多的小陣地,美軍只好組織步兵發起沖鋒,一個個地拔出陣地,這讓美軍的攻勢瞬間陷入停滯。

但189師方面的損失,也是極爲慘重。

由于兵力分散,在面對美軍進攻時,每個陣地我軍都處于兵力劣勢,戰士們幾乎是在用命爭取時間。

截止6月4日,189師已經阻擋了美軍精銳整整4天的進攻。

但全師上下僅存數百人,傅崇碧在此時果斷下令,由188師接替189師接管防禦陣地。

188師的防禦陣地,以鐵原城外的制高點高台山爲核心,防守此地的亦是該師主力563團,而他們的對手,則是美軍建軍元勳之一的騎兵一師。

拿禦林軍打頭陣,美軍的決心與瘋狂不言而喻。

盡管對手是美軍王牌中的王牌,但563團打的極爲冷靜。

他們挖掘了極深的塹壕,來防禦美軍的炮火進攻。總是等到美軍結束火力覆蓋發起沖鋒後,才在美軍進攻至離陣地數十米遠時,突然組織機動力量發起反沖鋒,頓時讓美軍陣腳大亂。

如此策略之下,美軍一連數日都未能拿下高台山陣地。

爲了向鐵原推進,範弗利特加大了火力覆蓋,他以美軍正常狀態下6倍以上的炮彈量,持續轟擊著志願軍的陣地。

在兵力和火力的雙重優勢下,美軍在6月9日終于沿著87號公路推進到鐵原近郊,範弗利特的美夢只差一步。

此時,擋在美軍面前的最後障礙,只剩下了鐵原城外的一座小山丘——內外加山。

當時,志願軍在鐵原城內仍有數千傷兵沒有轉移,就在這危難關頭,防禦內外加山的564團團長曹步墀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炸毀內外加山附近的水庫。

這一做法將再度遲滯美軍的攻勢,但代價是此時駐守在內外加山的志願軍一個連,將徹底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曹步墀猶疑之際,駐守內外加山的5連戰士發來了最後一封電報“爲了大部隊的安全,團長,炸壩吧!”

看著前線戰士的主動請纓,曹步墀含淚下令炸壩,5連的戰士永遠留在了內外加山,而傾瀉而出的洪水,也徹底葬送了美軍迅速拿下鐵原的希望。

結語

6月10日晚,彭德懷再次親自去電63軍,下達了由40軍接替他們的命令,曆時13天的鐵原阻擊戰就此落下帷幕。

在這場慘烈的阻擊戰中,63軍傷亡慘重,全軍折損上萬人,損失最嚴重的的189師,最終已不足一個團的建制。

其犧牲之壯烈,讓鐵漢柔情的彭老總也爲之落淚。

但63軍的犧牲是值得的,此戰中,我軍不僅斃傷美軍1.5萬余人,還有效遲滯了範弗利特通過迅速拿下鐵原、打穿志願軍整條戰線的野望,爲志願軍重整防線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0 阅读:596
评论列表
  • hxqy 1
    2024-04-12 14:17

    這個故事你們這些自媒體營銷號是搬來又搬去,惡心的是裏面真假參半,好多和我軍戰史軍史對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