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楊開慧被迫害後並沒死,真相被隱瞞40年,連毛主席都不知道

舊聞檔案 2024-03-31 09:39:57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這句詩詞出自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有感而作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抒發了主席對于妻子楊開慧和戰友柳直荀烈士的哀悼之情。

做爲毛主席的發妻,楊開慧女士沒能陪主席走到最後的終點;

做爲共産主義革命鬥士,她沒能見證新中國的成立和祖國日新月異的強盛——爲了革命事業她選擇了英勇就義,倒在了敵人無情的槍口之下,永遠的長眠在了她的29歲。

然而,鮮爲人知的是,楊開慧在被敵人槍決以後,其實並沒有當場犧牲,她本來是能夠逃過一劫!

這段曆史的真相被掩埋在了歲月的長河之中,連毛主席都不知道。

直到40年後,殺害楊開慧女士的凶手因難以忍受內心的煎熬,才將真相公之于衆,揭開了這段令人悲痛的過往。

一、楊開慧和毛澤東的青年時代

1913年,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先生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教書,因此舉家遷往湖南長沙。

剛剛來到長沙時,思想進步成績優異的楊開慧,還能在長沙稻田女子師範附小讀書。

然而,由于時局動蕩,當時的學校經常性的停課、停學。

出于安全考慮,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還是將她接回家中,並親自教導。

與此同時,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經常和好友蔡和森、張昆弟等人慕名拜訪楊父,時常向他請教學問,討論救國救民之道。

楊開慧和毛澤東也因此邂逅,這也是倆人走向婚姻的起點。

思想進步的毛澤東不僅學識淵博,還有著一顆濟世救民的赤子之心。看著和父親高談闊論、意氣風發的毛澤東,情窦初開的楊開慧難免有些心動。

對于自己這位志同道合且聰慧無比的“小師妹”,毛澤東也是十分的欣賞的。

在與楊開慧談論時局的時候,她總能道出毛澤東未曾注意到的細節,並發自心底的認同他的主張。

一來二去,有著相同理想的二人越走越近,互生情愫。

1918年,楊父受邀前往北京大學任教。同年9月,毛澤東也因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來到了北京。這在期間,兩人正式的確立了戀愛關系。

1920年的冬天,修成正果的楊、毛二人,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儀式,結爲了紅色的革命伴侶。

結婚前,楊開慧還提出了“三不”原則,即“不用媒妁之言”、“不要嫁妝”、“不乘花轎”,她主張以先進、自由的婚姻取代落後封建的包辦婚姻。

二、楊開慧女士的革命歲月

在毛澤東出任中國共産黨湖南支部的書記不久以後,楊開慧也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共産主義戰士。

在共産主義革命事業的生涯裏,楊開慧同志主要負責黨委機要文件的整理,和聯絡溝通等工作,是毛澤東最爲得力的助手之一。

她時常來往于我黨的各個秘密據點,傳達上級的指示和彙報下級的工作進度。

同時,楊開慧同志還負責接待從全國各地來訪的工人代表,以及向有意入黨的愛國革命人士宣傳共産黨的主張與使命。

除了革命事業以外,楊開慧還是毛澤東的賢內助。

她不僅將母親和幾個孩子照料的有條不紊,還負責丈夫毛澤東的飲食起居,讓他能夠不被瑣事牽絆。

得益于妻子楊開慧的幫助,毛澤東才能毫不分心的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共産主義的革命工作之中。

三、不幸被捕入獄

目光短淺的蔣介石爲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大局,從而導致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

爲了排除共産黨這個“異己”,他不顧全國有志之士的反對,也不管當時中國累若危卵的時局。

以“攘外先安內”爲由頭,與汪精衛先後開展了“清共”行動,大肆捕殺中國共産黨人。

即使在這樣血腥危險的大清洗中,楊開慧同志也沒有屈服在敵人的恐怖手段之下。

她遵照黨組織的安排,帶著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鄉湖南板倉(現開慧鎮開慧村)與凶殘的敵人展開了地下武裝鬥爭。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共産黨人被抓捕殺害,在板倉進行地下武裝鬥爭的楊開慧也逐漸與上級組織機關失去了聯系。

在許多人士氣低迷的時候,楊開慧卻並沒有意志消沉。因爲她不僅是毛澤東的妻子,還是一名堅定的中國共産主義革命鬥士!

頂著千難萬險,楊開慧從零開始,先後參與組織、領導了湖南長沙、平江和湘陰邊界等地的地下武裝鬥爭,給國民黨當局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在與黨組織和丈夫毛澤東失聯的情況下,她積極努力發展著湖南當地的共産黨組織,爲革命事業積蓄了不小的力量。

楊開慧就這樣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默默堅持鬥爭了3年,讓國民黨反動勢力頭疼不已。

1930年,對毛澤東、楊開慧夫妻倆恨得咬牙切齒的國民黨特務分子們,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抓捕到楊開慧,希望以此來逼迫毛澤東就範。

同年10月24日,秘密潛回家中探望許久未見的母親和兒子的楊開慧,落入到了國民黨特務的包圍之中。

爲了萬無一失的抓捕楊開慧,國民黨反動勢力居然出動了80余人,將楊開慧位于板倉的住宅團團圍住。

喪心病狂的敵人不僅將楊開慧抓捕入獄,甚至連她和毛澤東年僅8歲的兒子毛岸英也不放過。

母子二人連同家中的保姆,最終被國民黨反動分子一同關押在國民黨的“清鄉司令部”。

由于楊開慧在民間的聲望極高,國民黨特務害怕有人敢于舍命劫獄。

于是又將她們從“清鄉司令部”轉移到了有軍隊駐紮的監獄之中,隨後便對楊開慧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

四、敵人許諾如果她能與毛澤東撇清關系就放了她,她卻這樣說到

無論敵人如何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堅貞不屈的楊開慧至始至終都未透露我黨的機密一字一句。

面對凶殘的敵人,她只有一句:

“要殺就殺,要剮就剮,想要從我這裏得到你們想要的東西,癡心妄想!”

在那之後,即使被敵人折磨到奄奄一息,楊開慧也真的做到了只字未吐。與此同時,紙終究包不住火——楊開慧被國民黨非法秘密逮捕的消息也傳到了社會上。

許多有志之士得知此消息後,皆看不慣國民黨這種欺負婦孺的行爲。他們紛紛站出來對國民黨口誅筆伐,給國民黨施加了不小的輿論壓力。

眼看動靜越鬧越大,而楊開慧又不懼酷刑,負責抓捕審訊楊開慧的國民黨高層何鍵也是心急如焚。他決定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

于是他命人前往獄中告訴楊開慧,只要她願意公開宣布斷絕與毛澤東的關系,他們就能放她一條生路。

敵人險惡的用心被聰慧的楊開慧一眼識破。

她清楚的知道敵人已經放棄從她這裏獲得情報,轉而企圖離間她和毛澤東的夫妻關系,以達到從精神上打擊丈夫的目的。

同時,如果自己真的爲了逃生而宣布與毛澤東解除關系,那麽此舉無疑會被國民黨特務分子曲解利用,他們會大肆宣告自己“叛變”了。

作爲中國共産黨黨內的重要幹部,她的“叛變”勢必會打擊到其他同志的革命鬥志,無異于助纣爲虐。

想到這裏,楊開慧冷笑一聲,毅然決然的拒絕了敵人提供的“機會”。她憤怒的向“勸降”的國民黨特務嘶吼到:“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海枯石爛!”

五、楊開慧本有逃生機會,真正凶手再下毒手!

面對軟硬不吃的楊開慧,何鍵不禁有些惱羞成怒。

他喪心病狂到“欺上瞞下”——一邊向高層建議處死楊開慧,列舉了處死楊開慧後的種種“好處”;一邊私自下達了判處楊開慧槍決的命令。

最終,何鍵的建議得到了國民黨高層的應允。

而負責押送、槍決楊開慧的,則是當地國民黨特務連四連二排。

1930年11月14日,是楊開慧被押往刑場的日子。深秋的寒風刮過,吹落無數凋零的枯葉,仿佛預示著英雄落幕的悲劇。

國民黨特務連四連二排的國民黨士兵們,散布在楊開慧的兩側和身後,沉默著押送著她走在刑場的小徑上。

早已知曉結局的楊開慧面色平靜,從不畏懼死亡的她,踉跄著自顧自的行走著。

當衆人行走至識字嶺的一處山坳時,負責監刑的宴國務一聲令下,打破了這彌漫著死亡氣息的寂靜。

在楊開慧身後尾隨,負責開槍行刑的劊子手帥保雲,舉起了手中冰冷的手槍。隨著兩聲槍響,兩顆罪惡的子彈從楊開慧的背心穿過。

兩朵血花濺起,染紅了楊開慧的衣衫,她無力的撲倒在地。

宴國務和帥保雲只是掃視了一眼楊開慧的“屍身”,便帶隊離開了,只留下副班長姚楚忠、羅國林和幾個士兵收拾楊開慧的“屍身”。

姚、羅二人在給楊開慧的“屍身”解開繩索以後,就地囑咐了其他士兵幾句,便追隨宴國務的大部隊而去。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當時的楊開慧其實還有微弱的氣息。她趁著特務連的士兵們挖坑之際,艱難的向兩邊的荒草從爬去。

負責行刑的士兵們回到城中,剛剛吃完午飯准備換崗休息。宴國務卻接到了衛兵的報告——上午被槍決的楊開慧還沒有死!

宴國務當即瞪了姚楚忠一眼,命令到:“副班長姚楚忠,由你去補槍”。自知渎職的姚楚忠帶著兩個士兵,重新回到了楊開慧被處決的識字嶺。

在槍決的地方,姚楚忠沒有發現楊開慧的屍身,只留有一灘驚人的血迹。姚楚忠順著痕迹尋去,發現楊開慧趴匐在荒草叢中。

枯黃色的雜草,此刻被楊開慧的鮮血浸得通紅。

姚楚忠走到楊開慧的身邊,發現她還留有一絲氣息,本能的用嘴巴和雙手向前無比緩慢得移動著。

她的嘴巴裏滿是泥土,兩只手也流著汨汨血液,卻還深深的摳進了秋天的凍土之中。

看著如此慘狀且掙紮求生的楊開慧,姚楚忠內心有些掙紮。

但他旁邊還有其他的士兵看著,因此他只能無情的舉起了手中的槍支,黑漆漆的槍口再一次對准了這名堅強的革命戰士……

六、凶手被國民黨抛棄,隱姓埋名40年

年僅29歲的楊開慧,最終被敵人殘忍的殺害,于識字嶺英勇就義。一個月後,遠在瑞金的毛澤東才得知了妻子的死訊。

極度悲傷的毛澤東紅了眼眶,他強忍著內心的悲痛,揮筆寫下了信函,以此訃告衆人妻子楊開慧的死訊。

信函中,毛澤東悲恫表示到:開慧之死,百身莫贖,並寄款爲妻子楊開慧修立墓碑。

解放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灰溜溜的帶著一衆國民黨高官,竄逃至台灣島苟且偷生。而真正殺害楊開慧的凶手姚楚忠卻沒有被“蔣委員長”記起——他被遺棄在了大陸。

姚楚忠沒能想到,自己居然會成爲殺害新中國主席妻子的凶手。

他深知,如今天下雖大,卻再也沒有他的容身之地。姚楚忠萬分後悔,早知如此,當時就應該放楊開慧一條生路。

姚楚忠知道自己要是被抓到,肯定難逃一死。

害怕被戰後清算的他只能隱姓埋名,潛藏在偏僻貧困的山村之中,不敢露面。

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姚楚忠再怎麽小心,他還是被我黨反特務的工作人員發現。

1970年,潛藏在偏僻山村數十年的姚楚忠最終被抓獲。

七、凶手迎來最終的審判

一開始反特務的工作人員還以爲,姚楚忠只是一個普通的國民黨特務,只是將他下放到嶽陽市華容縣建新農場進行勞動改造。

在改造期間,姚楚忠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罪過。

40年的擔驚受怕和內心煎熬,徹底的摧垮了他的心理防線。

最終,隱姓埋名40年的姚楚忠不堪精神上的自我折磨,向工友們坦白了自己的罪行。一開始,工人們還以爲他精神失常,是在胡言亂語。

然而,姚楚忠卻越說越激動,越說越細致,將楊開慧同志遇害當天的種種細節都一股腦地倒了出來。

這引得衆人一片嘩然,人們開始相信姚楚忠說的都是真的了。

農場的工人將此事上報以後,立馬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姚楚忠很快便被帶走了。

最終,隱姓埋名40年,內心飽受煎熬的姚楚忠迎來了他的結局。

1974年7月,姚楚忠被醴陵縣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殺人罪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當烏雲遮住太陽的時候,罪惡或許會如同刺骨的秋風一般,席卷大地。

但寒冷的秋冬總有過去的一天,刺眼的陽光也終將穿透厚厚的雲層灑向大地。待到春暖花開時,凋零的英雄會帶著正義重新盛開。

20 阅读: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