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看書當做負擔!微信讀書的這句話,引起大量網友共鳴

有魚産經 2024-04-24 18:52:51

真是“離譜媽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但微信讀書官方居然推送了一篇文章,標題是《4.23讀書日:其實,不想看書也沒關系》。

來看看微信讀書是怎麽爲自己的行爲辯解的:今天是4.23世界讀書日,但今天,我們不傳播閱讀焦慮,而是想大聲地告訴你:是時候放下閱讀的包袱了,不想看書也沒關系。

微信讀書官方繼續解釋:如果你經常會因爲閱讀而感到焦慮,質疑自己爲什麽總是看不進去、記不住內容,甚至懷疑自己有閱讀障礙……或許並不是你的問題。

在微信讀書看來:在各種娛樂方式的包裹下,閱讀帶來的滿足感的確不如過去那麽直接,翻開一本書變得越來越難。漸漸地,閱讀變成一個任務,一個“裝”的載體,一個步驟繁瑣的行爲藝術……

咦,讀到這裏,不得不說,微信讀書的解釋還是蠻有道理的。原來,微信讀書並不是不想讓大家讀書,只是不想讓讀書成爲我們的一種負擔。

這一點,在評論區也引起了大量網友的共鳴。

網友“薛寶藏”表示:好有趣,讀書就酒,也是一種境界和樂趣。換一種閱讀方式也許真的會愛上閱讀。我每次都立flag閱讀,但是都沒讀進去,把閱讀變成了一個大包袱,我還自責自己太廢物。

網友“淼淼”表示:作爲閱讀軟件,不讀書也可以是最大的包容,微信讀書還是盡力讓大家隨時能讀到好書,這也是我覺得區別于其他讀書軟件,更爲喜歡的,沒有限制,隨時想讀就讀,感謝微信讀書(希望能抽中微信讀書會員,謝謝)。

網友“柒”在評論區表示:收藏的太多,也會失去閱讀的興趣,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順其自然,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就好。

網友“溫柔以待”在評論區表示:讀書本來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像吃飯,合適、有用、舒心,就行!但是人生怎能無書!

網友“趙跳跳”在評論區表示:按自己節奏來就好,不要要(讓)提升自身變了味道。

除了讓讀者放下不想看書就有罪的包袱,微信讀書官方還分享了大量的數據。

據統計,2023年,微信讀書用戶人均閱讀天數同比增長10.2%,在微信中的書籍相關分享量同比增長29.3%。

在總閱讀時長上,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位居全國前五;但在人均閱讀時長上,海南、青海、重慶、安徽、天津位居全國前五。

2023年,518本書首次成爲“神作”。《我與地壇》占據新晉“神作”閱讀量榜首,《我再北京送快遞》跻身TOP10新晉“神作”榜單。

在過去一年,897本書吸引了10萬+用戶閱讀,16本書有近100萬讀者在看。其中,《長安的荔枝》與《三體》最受歡迎。

微信讀書還分享了用戶在閱讀過程中,劃線次數TOP 50金句節選。

1、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長安的荔枝》作者:馬伯庸

2、丘吉爾說:“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圓圈正義:作爲自由前提的信念》作者:羅翔

3、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注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麽都堅持到底。

《殺死一只知更鳥》 哈珀·李

4、一個人要顯示自己的力量,從來不是靠暴力,挑戰這一准則的人必然會被曆史從強者的行列中淘汰,曆來如此。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作者:當年明月

5、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黃金時代》 作者:王小波

6、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作者:羅伯特·戴博德

7、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

《皮囊》 作者:蔡崇達

0 阅读:5

有魚産經

簡介:最快的財經資訊 最新的市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