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不需要北京車展

孟老獅 2024-05-13 08:06:49

人們期待的馬斯克在北京車展亮相的「美好場景」,最終並未實現。

同樣地,馬斯克也一樣沒有和雷軍、周鴻祎們在北京車展上上演一次「偶遇」。

馬斯克爲了更加迫切的任務而來,他在爲FSD的中國市場的落地鋪路。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直接關系到未來的特斯拉究竟會在中國市場上敗走,還是繼續保持頭部玩家的地位。

因此,馬斯克是不需要北京車展的,更加是不需要北京車展背後所裹挾著的「潑天流量」的。

如果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馬斯克並未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一點都不讓人感覺到意外,甚至還有些理所當然。

所謂的「馬斯克必然會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只不過是一場自相情願的臆測罷了。

然而,當馬斯克並未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我們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特斯拉,乃至整個造車行業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馬斯克並未出現在北京車展現場的內在邏輯,以及由此所投射出來的造車行業,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

馬斯克不需要流量

如果一定要對今年的北京車展進行一次總結的話,「流量的聚集地」,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無論是以蔚小理爲代表的造車老手們,還是以雷軍、周鴻祎爲代表的新入局者,無一不將北京車展看成是流量獲取入口,無一不將北京車展看成是展示自我的平台。

說到底,北京車展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本身所攜帶著的巨大的流量。

對于任何一個想要獲得流量的造車玩家們來講,對于任何一個想要在北京車展上有所作爲的造車玩家們來講,無一不將關注的焦點聚焦于此。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強大的流量場,我們卻並未看到特斯拉的身影——特斯拉在北京車展上並沒有自己的展台。

對于這樣一個造車玩家們趨之若鹜的場合,特斯拉卻選擇了隱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老板——馬斯克並不需要北京車展的流量。

看看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呼百應,看看特斯拉一旦降價便引發的搶購浪潮,我們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這一點。

馬斯克本身的流量效應以及特斯拉本身業已積累起來的用戶群體,再加上兩者之間碰撞所産生的化學反應,或許要比北京車展所釋放出來的流量效應更爲強大,或許要比北京車展能夠給馬斯克和特斯拉帶來的效果更好。

說到底,馬斯克和特斯拉的流量充溢,才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內在原因所在。

因此,如果我們要尋找馬斯克並未現身北京車展的內在邏輯的話,馬斯克本身不缺流量,或許是其中一個最爲重要的原因。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把握馬斯克並未現身北京車展的內在邏輯,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特斯拉緣何會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流量場上,連一個展台都不布置的根本原因。

特斯拉不需要營銷

縱然是北京車展業已發生了深刻的改變,特別是在直播、短視頻時代的傳播更加真實和生動,但是,這絲毫改變不了它作爲一個營銷窗口的角色和定位。

說到底,但凡是那些參加北京車展的玩家們,無一不是爲了營銷而來,無一不是爲了宣傳和推介自身的品牌而來。

無論是雷軍在北京車展上對于小米SU7的宣傳,還是以蔚小理爲代表的玩家們對于自身新車型的推介,我們都可以看出,造車玩家們都在盡最大的可能性借助北京車展這樣一個窗口來宣傳自身的品牌,都在盡最大可能性借助北京車展讓更多的用戶認識自己。

正是因爲如此,我們才看到了雷軍與一衆造車企業的掌門人們之間的互動,我們才看到了周鴻祎對于哪吒汽車的推介。

說到底,北京車展還是以營銷爲主導的,還是以品牌效應爲突破口的。

然而,對于特斯拉來講,其實是不需要這樣的營銷的。

特斯拉之所以會走出如此成功的一條道路,並不僅僅只是因爲它對于造車的改造和創新,還體現在它對于傳統營銷模式和方法的創新上。

如果對特斯拉的營銷進行一次總結的話,它更像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營銷模式的創新。

更爲確切地說,它更像是一種以社交爲主導的營銷策略。

上文所提到的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所擁有的巨大的粉絲群體,自然是不必說的。

特斯拉本身其實更多地是一種區別于傳統的去中心化的營銷策略,即,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客戶來實現自我品牌的推廣,而非僅僅只是借助傳統流量場的方式來進行流量的傳播。

對于北京車展這樣一個傳統的流量場來講,特斯拉自然是不需要的。

正是因爲如此,我們才沒有看到馬斯克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甚至特斯拉連最基本的展台都沒有展出。

說到底,特斯拉不需要營銷,更爲貼切地說,特斯拉不需要傳統的營銷,才是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所在。

造車進入「第二周期」

事實上,馬斯克之所以並未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更多地是爲了特斯拉的FSD系統可以在中國市場落地而來。

透過這一點,我們更多地需要看到的是,當下的造車行業,已經過了以往僅僅只是依靠營銷和流量,僅僅只是依靠概念和噱頭來獲得發展的周期,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第二周期」。

在這樣一個周期裏,真正考驗玩家們,不再僅僅是流量獲取的能力,不再僅僅只是資本獲取的能力,而是更多地考驗它們能否真正給造車行業帶來真正變革的能力。

那麽,現在的造車行業,究竟需要一場怎樣的變革呢?

我認爲,其中一個最爲重要的方面在于,如何讓造車真正有新的革命性的變革,並且這樣一種革命性的變革,不再僅僅只是局限從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叠代上,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汽車與AI、大數據等新元素創新性的結合上。

在我看來,這才是造車新勢力之所以會「新」,之所以會具備新的吸引力和想象空間的根本原因所在。

拿特斯拉來講,雖然它真正讓人們看到了電動新能源的巨大的優勢,但是,它卻並未真正改變汽車本身,更加沒有讓汽車與時下較爲興盛的AI、大數據之間産生聯系。

未來的造車,更多地是在這些方面突破,更多地以它們來爲汽車賦予更多新的內涵和意義。

此次馬斯克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爲了FSD的落地而來。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特斯拉的FSD可以在中國市場落地,無疑真正將造車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在這樣一個階段,所謂的造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造車,所謂的新型汽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型汽車。

對于每一個想要在這樣一個階段有所作爲的玩家們來講,僅僅只是有流量,僅僅只是會營銷,僅僅只是會外觀設計,顯然是不夠的。

只有通過真正的硬實力,只有通過真正的顛覆性的變革,才能繼續留在造車「第二周期」的牌桌上。

結語

當馬斯克並未像外界臆測的那樣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多少有些讓人感到意外。

然而,如果我們了解了馬斯克以及特斯拉本身的特質以及當下造車行業真正發生著的深刻變化,便會明白,所謂的馬斯克並未現身北京車展,並不是什麽意外,而是更多地有些情理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京車展,更多地是一個車企們宣傳自我的平台,更多地是一個車企們獲取流量的入口。

對于馬斯克和特斯拉來講,他們的流量來源入口,並不僅僅只是在北京車展這樣的傳統平台上,而是更多地在以X平台爲代表的社交媒體上。

此外,從表面上來看,當下的造車玩家們的競爭依然火熱,但是,在這樣一種火熱的背後,更多地讓我們看到的是,造車新勢力們之間的競爭開始告別以往的模式和方法,真正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這樣一個全新的階段,僅僅只是比拼營銷能力,僅僅只是比拼設計能力,僅僅只是比拼流量多少,很顯然是不行的。

只有不斷地給造車帶來新的要素,只有不斷地給造車帶來新的顛覆性的變革,才能繼續留在造車「第二周期」的牌桌上。

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緣何馬斯克並未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現場;

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當下的造車行業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找到造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當馬斯克並未現身北京車展,它爲我們傳遞出來的,並不僅僅只是特斯拉本身的訊息,更加可以讓我們看到整個造車行業正在發生著的潛移默化的變化。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行業觀察家,知名KOL,數字經濟學者。

0 阅读:37

孟老獅

簡介:資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