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三年級學生的普通周末,讓多少家長“破防”

成長秘密全科閱讀 2024-05-13 10:10:55

近日,各大平台瘋傳的一則短視頻中,北京海澱一位三年級學生的周末生活引發廣泛關注。

視頻中的孩子從周五下午到周日晚,日程可謂是安排得滿滿當當,涵蓋各種學習班和興趣班,家長口中的“睡懶覺”竟然也是需要早早的8點起床,因此視頻內容引發家長們震驚大呼“太卷了”,更有網友評論“孩子作息比我考研都忙”,令人哭笑不得。

也正是這則視頻,讓更多人注意到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一線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外教課、演講課、書法課、思辨課,甚至周末“研學”可以讓孩子走進博物館,見到史書、典籍中記載的古文物實物、感受文化氣息,如此情形讓三四線的家長直言:“破防了”。

PART . 1

普通人鮮有育兒優勢

普通家庭中教育支出占很大比例,盡管如此她們也會給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持,但優質教育資源都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買得起學區房、請得起一對一的外教,往往還是只有條件本就不錯的精英家庭才能接受優質的教育。

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上文視頻中提到的思辨課,連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都少之又少,更別說帶孩子“研學”去開闊視野和長見識。

作爲過來人,大家深谙教育投資的必要,普通家庭要滿足孩子接受優質教育過程中的所有消費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雖然雙減後對孩子學習的“補充”有了更多元的選擇,但還是有人因爲家庭條件的限制導致被“捏”住了命脈。

優質的教育資源雖事關孩子的成長,但對孩子人生起主導作用的恰恰是家長對教育的認知和對未來教育的眼光,倘若家長的認知水平出現了偏差,即使占據優質教育資源,也不見得能培養出優秀的娃。

PART . 2

描繪未來需要打好人生底色

想必現在的家長們讀書的時候都聽過一句“打雞血”的話:“‘拼’在當下,‘贏’在未來”。

以現在的教育形勢去理解這句話,拼在當下很容易理解,小到親自輔導孩子作業、陪孩子一起聽網課,大到幫孩子選好針對性提高的科目“加餐”,現在的家長們都不約而同地以自己的方式在做這件事;但是贏在未來,很多家長還是懵的狀態,認爲只要成績過關孩子一定能“贏”,除了讓孩子盡可能的在每次大考中考出好成績,對于我們還能做哪些事幫助孩子成長也是未知的。

在海澱娃走紅之前,一名在甘肅博物館當講解員的三年級小學生也曾引發熱議,這位“滿級小朋友”喜歡曆史和文學,平時最愛讀小說和科普書籍,在“工作”中也表現出了豐富的知識量。由此可見,孩子具備強有力的視野和眼界、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量,只是變優秀的敲門磚,只有轉化爲真正的能力,具備秒殺一切的差異化優勢,才能真正的“贏在未來”。

孩子的「視野與眼界」並非一日養成,想描繪好孩子的未來人生,須得打好人生底色,閱讀就是普通家庭必須做且一定要做好的事。

PART . 3

全科閱讀才能教出優等生

習總書記曾表示:對學習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既需苦學,還應“善讀”;第十八屆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更是圍繞“以閱讀重構兒童學習”進行研討,各地專家以及不同學科的名師,從不同角度講解從兒童閱讀到學習力提升的實踐;再結合新課標對各個學科的學習力要求來看,閱讀對學習力有著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

(*2020年數據)

結合現狀,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過500萬,未來社會的數字化發展,極需技術性、創新型人才,這也是未來教育的大勢所趨,也是孩子們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要求,以閱讀爲突破口規劃孩子的未來,全學科、跨領域的全科閱讀是勢必要做的事。

全面的全學科閱讀,才是普通家庭突破條件限制、爲孩子提供成長“捷徑”、教出優等生的必經之路。

全科閱讀的形式可以多元結合,孩子可以通過看紙質書、看電視節目、去線下收聽講座等形式豐富自己的見識,從而獲得知識的積累,也可以參與小組實踐,在動手實操的過程中了解各類科學原理,更加可以通過在線課程、電子閱讀器、學習機等方式不斷增加自己的技能提高知識水平。

孩子的全科閱讀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但要“萬變不離其宗”,內容一定是圍繞“全學科”進行多領域延伸,學科間的交叉也至關重要,孩子可以讀曆史也要讀科學,卻不能只讀一種,過程中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設置“檢驗”環節,可以通過分享、交流、演講等形式,讓孩子對所讀所學進行整理輸出。

這樣一套完整的流程下來,孩子既有讀的過程也有思考的過程,更有歸納總結的過程,如此循環往複地鍛煉能力,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0 阅读:5

成長秘密全科閱讀

簡介:打造全科學習力,輕松讀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