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服軟,想解決邊境問題?中印爭端,究竟是誰的錯?

同溫層壹號 2024-04-16 20:57:49

日前,印度總理莫迪在接受采訪,談及中印關系問題時聲稱:中印兩國關系的穩定至關重要,需“抓緊解決”曠日持久的邊界問題,使之“恢複和平”。

有外媒評論稱,這似乎與本周即將舉行的印度大選有關。目前,莫迪正在尋求第三個總理任期,雖然其政黨在民調中獲得了壓倒性優勢。但“強有力的外交政策”,依然是莫迪在競選中的重要支柱。處理好與北方鄰國中國的邊境爭端問題,將有助于莫迪進一步鞏固其選戰優勢。

一直以來,中印兩國外交的主要議題,始終都離不開“邊境爭端”。那這場綿延數十年的糾紛,究竟誰的責任更大?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回顧一段帝國曆史。

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殖民者統一印度後,開始向北方——由大清帝國統治的西藏蠶食。尤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大清對英國人在西南邊境的入侵更是鞭長莫及。

在控制了藏族傳統居住區拉達克後,英國人劃下了著名的“約翰遜線”,單方面宣布了對侵占區的主權。

之後,英國又向清政府提出分割阿克賽欽的“馬繼業·窦讷樂線”。

20世紀初,英國人和印度官員又在印度東北方向,中印傳統邊界以北劃出了“麥克馬洪線”,將大約9萬平方公裏的藏南地區劃入印度。

截止到目前,在中印兩國超2000公裏的邊界線上,總共有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存在爭議,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以上三條“單方面劃線”導致的曆史遺留問題。

這三條線,無論是當年的大清,之後的國民政府,以及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從未承認過。

1947年印度獨立後,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帝國遺夢,讓他們在邊境問題上繼續保持激進政策。不斷在東、中、西三段爭議地區實施搶占,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推進,並全面修改官方邊境地圖,這導致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沖突日漸增多。

英國記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在其《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說:“印度對待邊境爭端的方法,即印度主張的領土,都自動成爲印度的領土。”這導致談判無法進行,最終引發了1962年的戰爭。這場持續4周的戰爭,以中方勝利,並退回實際控制線結束。

此後的1967、1975年,雙方又相繼在乃堆拉山口、圖龍拉山口發生沖突。

和平維持了數十年後,2017年,印度再次插手中國與不丹的主權爭議事件,導致洞郎沖突事件的發生。

2020年6月,印軍在加勒萬河谷伏擊中方談判人員,雙方爆發新的沖突。

同年9月,印度士兵在班公湖南岸向中方士兵開槍,雙方發生沖突。

2022年12月,雙方在達旺地區再發生“肢體沖突”。

除了對爭議地區進行實施占領,多次主動挑釁外。印度還就西藏問題屢次幹涉中國內政。一直到2003年,印度才首次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很顯然,在解決中印邊境爭端的問題上,盡管接連取得軍事勝利,但中國的態度一直是溫和、被動的,也長期主張雙方以“傳統習慣線”爲談判依據。

外交界也一直傳言,中國過去曾多次試圖與印度達成互惠協議,以換取長期的邊境和平,但都被印度拒絕。

數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防開支僅次于美國,曾經的友好提議也永遠成爲曆史。

2 阅读:636
评论列表
  • 2024-04-17 16:45

    建設與毀滅那個更容易?!是城邦?!還是廢墟?!有什麽好談的,自覺退出侵占區域![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同溫層壹號

簡介:網羅熱點奇聞,分享獨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