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機出口再次受挫?阿根廷放棄枭龍下單F-16,有3點原因

同溫層壹號 2024-04-21 10:50:28

據外媒報道,阿根廷與丹麥達成了一項重大軍事采購協議。在本月16日,兩國正式簽署了一項價值高達6.5億美元的軍事合約,該合約涉及到24架二手F-16戰機的采購計劃。這筆交易不僅包括了飛機本身的費用,價值3.38億美元,還涵蓋了一系列配套的武器系統,價值3.12億美元,包括著名的美制AIM-9“Sidewinder”短程空對空導彈和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

據悉,財政狀況緊張的阿根廷可能難以一次性支付這筆巨額款項,而是由其美國提供一定的貸款支持。

“阿根廷到底要買什麽戰鬥機?”這場堪稱超大型狗血肥皂劇的軍購傳聞,最早可追溯到20年前。

本世紀初,爲緩解沒有先進戰機可用的尴尬情況,阿根廷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賣家。在此期間,阿根廷曾先後將目光轉向西班牙的二手F1M戰鬥機、以色列的“幼獅”戰鬥機、中國的“枭龍”、俄羅斯的米格-35、瑞典的“鷹獅”、韓國的FA-50。不誇張地說,國際市場上幾乎大半在售機型都與阿根廷空軍傳過绯聞。

阿根廷與“枭龍”的結緣始于2013年的巴黎航展。據當時的阿根廷官員聲稱,中阿已就FC-1戰鬥機的合作生産事宜進行了探討。只可惜,雙方最終有緣無分。

實際上,阿根廷的戰機采購計劃之所以長期處在停滯狀態,是受到經濟衰退、政局動蕩、武器禁運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現如今,桎梏被打破,阿根廷總算松了口氣。

不過,選擇F-16看起來似乎也不是什麽明智之舉。盡管已進行過中期延壽處理,這批F-16也達到了40歲的高齡。不難想象,落到阿根廷手中後,它們余生基本都難有實戰的機會。

采購同等數量的“枭龍”,雖然成本偏高,但好處顯然更多:新機壽命長,配置豐富,與F-16相當的作戰效能,甚至有可能引進生産線,提振阿根廷本國的航空工業水平。

事實上,阿根廷之所以選擇這批F-16,外部因素才是主要導向:

1,政治立場的轉變。

中阿關系素來友好,長期以來,中國都穩居阿根廷貿易夥伴榜單的亞軍位置。爲進一步加深雙方的經濟合作,中國還提出了一項價值高達18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這一舉措將爲阿根廷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債務上提供堅實的後盾。

此外,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水壩項目、矗立在阿根廷首都的中國工行大樓等,都是兩國關系緊密友好的象征。

然而,新總統哈維爾·米萊上台後,外交立場轉向親美親西方,與中國迅速切割。“中國是刺客,阿根廷不會和刺客做生意”——這是阿根廷總統米萊的原話。

不過,考慮到中阿巨額貿易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米萊最近又抛出了“生意論”,企圖爲緊張的中阿關系降溫,其後續表現還有待觀察。

2,地緣政治博弈

正如印度媒體《歐亞時報》所說:“批准丹麥向阿根廷出口F-16,是美國在與中國競爭中的一場外交勝利”。阿根廷新聞媒體也稱之爲“華盛頓與北京競爭中具有巨大地緣政治影響的行動”。

通過阿根廷曆次采買戰機的談判事宜也能看出,英國的施壓和阻撓,幾乎起到了決定性因素。現如今,美國認爲時機成熟了,給阿根廷放行,事情才塵埃落定。

國際軍事貿易,本就是政治的延伸。

3,營銷效應

F-16作爲世界上最成功的戰鬥機,好評度有口皆碑。F-16是世界上服役數量最多、出口國家最多的輕型四代機。其實戰表現也異常亮眼:僅有一架被空戰擊落的記錄。在同類型競品中的優勢非常明顯,是很多客戶的首選項。

“枭龍”和殲-10CE雖然也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戰機,但在營銷效應上,顯然無法與“老前輩”F-16相比。中國戰機出口,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 阅读:3

同溫層壹號

簡介:網羅熱點奇聞,分享獨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