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軍的第3次重建和第4次覆滅:與第18軍融爲一體,共生死

浮沉聊曆史 2024-05-03 21:08:34

第10軍(抗戰勝利後整編爲整編第3師)自衡陽保衛戰首次全軍覆沒後,就一直在殲滅和重建的循環中。該軍在1946年9月的定陶戰役中被殲滅,次年12月在祝王寨、金剛寺戰鬥中又被殲滅,兩次覆滅的原因也很相似,都是因爲孤軍深入被解放軍包圍後遭到重兵圍殲。

祝王寨、金剛寺戰鬥中,整編第3師指揮層幾乎被一鍋端了,除師長李楚瀛成功逃出外,其余的高級將領不是死了就是當了俘虜。整編第3師副師長路可貞被俘,整編第3旅旅長雷自修和整編第20旅旅長譚家範陣亡,這導致在重建整編第3師時困難極大。

整編第3師在後方留有整編第3旅第8團的1個營和第9團,此外戰後在鄭州收容整編第3師的軍官485人、士兵869人,官兵比例差距這麽大,主要是因爲解放軍是俘虜政策。當時解放軍釋放俘虜的標准爲:副團長以下凡軍校畢業的都釋放,行伍出身、身體強健、有點文化的尉官不放,士兵老弱的釋放,士兵身體強壯的不放。

由此可以想象,在鄭州收容起來的官兵都是怎麽樣的貨色,老弱病殘肯定很多。一支部隊失去了大量骨幹老兵,即便有足夠軍官也沒有辦法迅速恢複戰力的。想要把整編第3師重建起來,就只能以留守在後方的那1個團又1個營爲核心進行重建,這些部隊新兵比例也不低。

整編第11師負責重建整編第3師

1948年1月,整編第3師在河南漯河再度重建,師長李楚瀛因指揮不利被撤職,原整編第3師殘部被縮編整編第3旅,由張桐森擔任旅長。張桐森長期在第2軍任職,與第10軍似乎沒有多大淵源。整編第20旅當時雖然也重建了,但不再隸屬于整編第3師。

除了整編第3旅外,重建的整編第3師還下轄整編第18旅和整編第49旅,其中的整編第49旅也是重建部隊,該旅在1947年4月被殲滅過。而整編第18旅的來頭就大了,是整編第11師的基本部隊。

隨著整編第18旅的加入,意味著整編第3師已經爲陳誠的土木系所掌握。

解放戰爭到了1948年初,國民黨軍隊的頹勢越來越明顯,大量部隊被解放軍成建制殲滅,有戰鬥力的部隊越打越少,重建的部隊不堪一擊。爲了重振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和提升重建部隊的戰鬥力,決定用原有戰鬥力較強的部隊來負責訓練重建起來的部隊。

如整編5師幫助重建在魯西南戰役中被殲滅的第整編第70師,爲此整編5師把整編第96旅調入整編第70師,使之成爲戰鬥核心。整編第2師幫助重建鎮嵩軍整編第15師,整編第2師的辦法是抽調整編第2師的軍官進入整編第15師,原整編第9旅旅長陳克非就短暫擔任過整編第15師的師長,而不是直接抽調部隊。

整編第11師和整編第5師的方法差不多,把該師主力部隊之一的整編第18旅直接調入整編第3師,並由第18軍老人覃道善擔任師長。由于整編第11師給出了完整的1個整編旅,使得整編第11師只下轄整編第11旅和整編第118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該師的戰鬥力。

到了1948年8月,鑒于整編第3師戰力已經恢複的差不多了,就把該師的整編第49旅改隸整編第11師。整編第49旅這個部隊後來的事情還頗爲傳奇,該部由于是外來戶且戰鬥力不強,使得這支部隊沒有跟隨第18軍主力一起行動,莫名其妙成了漏網之魚,而時任師長何竹本也是幸運之人。

此人抗戰時長期在第10軍任職,第10軍增援常德時預10師師長孫明瑾陣亡,作爲參謀長的何竹本雖然也身負重傷卻沒有死,衡陽保衛戰和之後的定陶戰役,他都沒有出意外,繼任他擔任整編第3旅旅長的雷自修卻是死在了祝王寨、金剛寺之戰中。

同年9月,國民黨軍隊把整編師、旅番號恢複回軍、師番號,整編第3師改稱第10軍,另外新編入第75師。第75師雖然是新組建的部隊,但卻混合了第18軍的辎重團和搜索團,國民黨軍王牌的直屬部隊也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並不是什麽魚腩部隊。

但此第10軍早已今非昔比,在改回番號過程中,就連有悠久曆史的整編第3旅(原第3師)都只能改成第114師。只因第3師的番號被搶了,在1948年5月,整編第42旅就提前拿下第3師番號。

第10軍和第18軍由第12兵團指揮開赴淮海戰場一同覆滅

淮海戰役開始後,黃維的第12兵團奉命參戰,經過第18軍的整訓,第10軍可以算是第12兵團的第二號主力。

在被黃維寄予厚望的突圍行動中,第10軍一個軍就用上了第18師和第114師。由于廖運周帶領第110師臨陣倒戈,再加上黃維兵團中戰鬥力最弱的第14軍遭到解放軍攻擊而崩潰,致使突圍行動還沒有開始就宣布失敗。

第10軍迅速從攻勢轉入守勢,並派部隊掩護收容第14軍殘部,擊退解放軍的進攻。在雙堆集包圍圈內,第10軍和第18軍一樣頑強,與解放軍進行一莊一莊的反複爭奪,直至拼光最後一個人。打到最後,即便是戰鬥最多的一個團也不過只有3、400人。

1948年12月15日,黃維下令第12兵團全體分散突圍。第10軍的突圍計劃是:第18師、第114師和軍部向東北突圍,第75師向東南突圍。

還有點力量的第18師,在師長尹俊的指揮下勉強打開了一個突破口,最終突出重圍,第18師突圍成功的人數是黃維兵團中最多的。而跟在後面的第114師殘部和軍部沒有及時沖出去,軍長譚道善和第114師師長夏建勳成爲了解放軍的俘虜,另外第75師師長王靖之在突圍時身負重傷,被解放軍用擔架送到國民黨統治區。

第10軍在雙堆集第4次覆滅後,國民黨軍盡管又在江南把第10軍的架子搭了起來,但很快就因兵員不足而壽終就寢。

3 阅读: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