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楚國曆史(下):楚雖三戶,亡楚亦三戶

今夜讀青史 2024-02-20 08:34:05

書接上回:

五、五子爭王

楚共王沒有嫡子,公子昭、公子圍、公子比、公子黑肱和公子棄疾5位庶子都非常受寵,難以抉擇誰當太子。最終,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楚共王事先在祖廟的院子裏埋下一個玉璧,然後讓5位公子依次去拜祭祖先,他則藏在旁邊觀看,誰祭拜時正好跪在玉璧上面,便由誰繼承王位。

結果是,公子昭跨璧而過,公子圍只是將胳膊放在玉璧位置,公子比和公子黑肱都距離玉璧較遠,公子棄疾年幼,是由別人抱著的跪拜,正好壓在璧紐位置。因爲有三位公子都接觸到了玉璧的位置,楚共王還是不能下決斷。

有人對共王說:“太子之位就像是一只在大街上奔跑的兔子,有成千上萬的人追逐,只有被某個人捉住了,其他人才會消停。如果不早定太子名分,楚國恐怕就要動亂了。”

楚共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立最年長的公子昭爲太子,就是後來的楚康王。

公元前544年,楚康王去世,其子郏敖即位,任命公子圍爲令尹,主持國家軍政大事。

三年後,公子圍趁郏敖生病,借探病之機將其殺死,自立爲王,就是楚靈王。

公元前531年,楚靈王在乾溪(在今安徽省亳縣東南)遊玩不歸。公子比、公子黑肱和公子棄疾糾集陳、蔡等被他滅國的宗室力量,以及國內對靈王不滿的大臣發動叛亂,帶兵入攻入郢都,殺死太子,立公子比爲楚王。

楚靈王聽說太子被殺,都城已破,臣屬士兵也都星散,知道大勢已去,也逃亡到山野裏避難,最後死在一個名叫申亥的人家裏。

公子比即位後,害怕楚靈王會帶兵殺回來,心裏非常擔心。公子棄疾于是詐稱是靈王回軍,逼殺公子比和公子黑肱,自己做了楚王,即是楚平王。

公子棄疾常年帶兵作戰,戰功赫赫,還曾經在陳國做了5年的土皇帝,有著豐富的治國經驗。

自此,楚國的動亂才漸漸平息下來,五子爭王的鬧劇終于落下帷幕。

六、國破家亡

一切都要從一個小人說起。

楚平王即位後,立建爲太子,任命伍奢爲太子太師,費無忌爲太子少師。費無忌奸佞成性,不受太子建喜愛,經常在平王面前诋毀太子。

公元前527年,楚平王派費無忌做迎親大臣,去秦國爲太子建聘娶公主孟贏做妻子。費無忌見公主長得十分漂亮,頓生奸計,千方百計勸說楚平王搶先娶了秦國公主。

由此,費無忌更加擔心太子建登基後會對自己不利,便誣陷太子謀反。

楚平王信以爲真,首先捕殺了太子的師傅伍奢,太子建逃往宋國。伍奢的小兒子伍子胥逃到吳國,受到公子光的厚待,幫助公子光奪取吳國王位後,開始整治軍備,准備複仇。

公元前518年,吳、楚邊境有兩戶人家因爲爭奪桑葉發生爭鬥,進而引發兩地大規模械鬥。吳國以此爲借口,派兵攻占楚國的巢和鍾離兩城。

兩年後,楚平王去世,年僅十歲的太子珍(即秦國公主孟贏之子)繼位。楚國百姓埋怨費無忌趕走前太子建,饞殺伍奢父子,致使楚國連年遭受吳國侵害。令尹子常借機誅殺費無忌,以贏取民心。

公元前506年春天,晉國召集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邾等18國聯軍伐楚,攻破楚國方城。

同年冬天,吳王阖闾親率大軍,以孫武、伍子胥等人爲將,發動了“涉淮逾泗,越千裏而戰”的滅楚大戰。

吳國先在柏舉(即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大敗楚軍,後尾隨追擊潰逃的楚兵,五戰五捷,一舉攻入楚國郢都(即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城北)。

楚昭王狼狽而逃,渡過漢水逃亡至隨國境內,在隨國幫助下騙過追蹤而來的吳軍,才幸免于難。

伍子胥爲報父兄之仇,將楚平王掘墓鞭屍。吳王阖闾下令焚毀楚國宗廟,其他吳國將領也都在郢都內大肆搶掠。

第二年,秦國在申包胥哭求下,派兵救楚,打敗久滯楚地的吳軍,收複郢都。

後來,爲了防備吳軍,楚國將都城向北遷移至鄀城(即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東南),仍稱爲郢。

楚國都城前後共遷徙七地,但換地不換名,都叫“郢”。

七、變法難成

戰國初期,魏、齊、趙、韓、秦等國相繼變法成功,實力大增,各國之間爭鬥日趨激烈,已經由春秋爭霸進入了大國並吞的兼並模式。

爲了能夠在戰國諸雄中謀得一個位子,楚悼王任命被魏國排擠的吳起進行變法改革,廢除世卿制度,整頓吏治,依法治國。

但僅僅數年之後,楚悼王便因病去世了,受變法影響的世卿貴族立即群起而攻之,將吳起射殺,變法也就隨之草草收場了。

臣重君輕一直都是楚國朝政的最大問題,宗室貴族們占據著重要職位,世代相傳,使國家的權力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由于吳起被殺時,曾用悼王的屍體作擋箭牌,繼位的楚肅王以此爲借口誅殺了70余家貴族,使得楚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能夠勵精圖治,利用中原各國混戰的機會逐漸強盛。

但到了楚懷王時,昭、屈、景三大家族又開始把持朝政,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楚懷王剛繼位時,立志革故鼎新,他重用屈原等新進之臣,針對國內的弊政進行針對性的變革,但最終仍是難以抵擋執政貴族的反對,將屈原貶黜,變法再一次遭遇失敗。

八、終歸于秦

戰國末期,楚國雄踞南方,方圓數千裏,雖然國內政治混亂,但仍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公元前318年,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爲縱長。雖然此次合縱並未取得什麽戰果,但也足以證明當時楚國的實力之強盛。

公元前313年,秦國爲挑撥齊楚同盟,派張儀前去欺騙楚懷王,願以600裏商於之地換取楚國與齊國斷交。

楚懷王大喜,立即與齊國斷絕同盟關系,並派專人去辱罵齊王,以表明自己的誠心。結果被張儀當成傻子耍,說當初許諾的是6裏,而非600裏。

懷王大怒,發兵攻秦,被早有准備的秦軍擊敗,反倒又被秦國奪去漢中600裏土地。接著,楚軍添兵再戰,在藍田又被秦軍擊敗,還被韓、魏兩國趁機偷襲。

此後,楚國在秦、齊兩大強國之間搖擺,時縱時橫,這也是戰國時期所有國家的通病。

公元前299年,楚懷王被秦國誘騙,囚禁起來以圖換取土地,三年後客死鹹陽。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入郢都,焚毀楚國王陵。楚國遷都到陳地。

公元前257年,秦國在長平打敗趙軍後,又兵圍邯鄲。楚國接受趙國求援,與魏國一起在邯鄲城下擊敗秦軍。

公元前255年,楚國派春申君出兵滅亡魯國,國力稍有恢複。

公元前241年,楚國組織燕、趙、魏、韓五國合縱攻秦,但被秦軍所敗。楚國害怕報複,再次遷都至壽春。

公元前238年,楚春申君被李園殺害,楚國失去了最後一位掌舵人,從此更加一蹶不振。

公元前225年,楚國打敗秦將李信、蒙恬的20萬大軍。

公元前223年,秦國派老將王翦、蒙武再統秦師60萬攻楚,俘虜楚王負刍,楚國滅亡。

楚國從一個方圓50裏的小國,經過數代艱苦奮鬥,成爲稱霸南方的泱泱大國,並與中原諸侯爭雄,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所以才有楚南公“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

但楚國的軍政大權一直被各宗室貴族分散掌控,難以聚集力量辦大事。哪怕是到了戰國後期,楚國的軍事力量也是被昭、屈、景三家分別掌控,各自爲戰,內耗嚴重,最終被秦國一鼓而下。

參考資料:《史記·楚世家》

作者簡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愛好者,願與你一起品讀曆史,分享人生。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