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乳母的權力有多大?親屬可以封爵,魏忠賢靠此成爲九千歲

天下戰史事 2024-05-13 06:32:17

都說生恩不及養恩大,即便皇帝的乳母出身草根,但還是受到了帝王們的尊敬孝順。

不僅如此,憑借餵一口奶的功勞,乳母的親屬居然可以封侯,連著名太監魏忠賢,也是靠著與皇帝乳母的勾結,才能夠權傾朝野。

«——·一口奶的功勞使親屬封爵·——»

皇室乳保制度源于先秦時期的王室乳保制,先秦時期,王室乳保們的職責分工十分明確。孺子房諸母中有三母,三母的職責各有不同,慈母與子師主要負責教育王子,保母則是負責王子的日常起居,除這三母之外,諸母中還包括負責哺育王子的乳母。

因爲乳母與王子的接觸最爲密切,宮廷在選取乳母時格外注重乳母的身份品行。

乳母的職業化趨勢與承擔職責的加重也促使皇子、皇女與乳母之間的關系愈加深厚,對乳保懷著深厚情誼的皇嗣在即位後往往會給予乳保種種特權來作爲回報,如漢武帝的乳母在朝中號曰“大乳母”,武帝對乳母尊崇有加極爲關照,“乳母所言,未嘗不聽。”此後的皇帝普遍會給予乳保優厚的待遇並授予一定的特權。

唐代,隨著科舉制的推廣與門閥世家的衰亡,儒家思想迅速傳播,爲乳母服喪成爲遵守禮制的一種表現。皇帝乳保以“夫人”位號獲得冊封的傳統始于唐代。

進入宋代,皇帝尊崇乳母爲其服喪,使皇帝與乳母之間建立了倫理關系,皇帝奉養乳母被視爲一種孝行,冊封乳母也被視爲應有之制,這使皇室乳母的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

至明以前,尊崇乳保與封贈乳保已經成爲定制,明代繼承了前代尊崇乳母的理念與制度,明成祖在即位後追贈其乳母馮氏爲保聖夫人,開創了明代尊封乳母之制,乳保受封一律冠以“保聖夫人”、“奉聖夫人”、“佑聖夫人”等名號,明代,乳母衛聖夫人楊氏之夫蔣廷圭,獲得皇帝封贈爵位。

«——·客、魏勾結亂政·——»

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當年18歲的她成爲了熹宗的乳保,由于熹宗嫡母與生母以及嫡祖母與祖母均已亡故,故而客氏收到皇帝的唯一尊寵,在內廷的權力迅速膨脹。

明人曾言“當時不宜遽逐李選侍,選侍逐則客氏進,無內主故也。”按照慣例,乳母應于皇帝大婚前出宮榮養。

而在熹宗大婚以後,客氏仍常居宮廷,“先住乾清二所,後住鹹安宮,每日天將明即至殿內,候先帝聖駕醒,始至禦前,甲夜後回鹹安宮,其彩鳳門亦有直房。”

較曆代乳母更具左右皇帝的條件,禦史周宗建曾就退客氏于宮外言:“昔漢楊震于靈帝初年爭執王聖之弄權,左雄于安帝初年極谏宋娥之專寵,齊世祖天康初年以陸令萱之蠱惑卒至大亂其國。凡此三君召尤致咎,皆由保婦主。”

少年失母且心智尚不成熟的熹宗對客氏甚爲依賴,從熹宗爲厚賞客氏憶及其撫養之功的旨意中也可看出熹宗對客氏的深厚感情。

深受熹宗寵信的客氏在宮廷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客氏在宮中盛裝華服,憑借天啓的信任在宮中肆意妄爲,客氏出宮歸私宅,燈火呼殿聲甚至“遠在聖駕遊幸之上”,聲勢浩大,“司禮監該班監官、典簿、掌司人數等,文書房官鹹在寶甯門內跪叩道旁迎送。”這吸引了衆多投機者對客氏的追捧,其中以宦官魏忠賢最得客氏心意。

愛屋及烏的熹宗對與客氏勾結的魏忠賢也抱以較爲信任的態度,“熹宗登大寶,加封近禦諸人,而忠賢素所寵信,氣指頤使,驟列大珰。且倚客氏,表裏爲奸,事權一旦把握矣。”

根據《明史》及《酌中志》的說法,魏忠賢爲中年淨身入宮,且文化程度不高。而明代司禮監太監基本爲自幼淨身入宮並在內書堂接受過教育的宦官出身,這些宦官自幼生活在內廷,深得皇家的信任,在內書堂接受過的儒學教育則更加便于司禮監處理批紅等事務。

從這一角度來看,魏忠賢既無皇帝的信任也無處理政事的能力,因而只能依賴于皇帝寵信的客氏來獲取權力。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從地位卑微的惜薪司宦官一躍成爲秉筆太監,成功掌控了司禮監並得到批紅大權,熹宗也應魏黨所請特賜金印以提升二人的身份,客、魏二人在宮廷中的地位愈發牢固。

萬曆年間,東宮並不受皇帝重視,身爲皇孫的熹宗在教育上也有所耽擱,又有嘉靖與萬曆長期罷朝的例子在先,故而熹宗在即位後于朝政上並不熱衷且喜玩樂,這爲魏忠賢與客氏擅權提供了便利。

“上性機巧,好親斧鋸錐鑿髹漆之事,每引繩削墨,忠賢辄奏事,上厭之,謬曰:朕已悉矣,若輩好爲之。”

魏忠賢發迹後便極力打擊在移宮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東林黨人,並在朝中大肆提拔投靠者,導致朝堂爲閹黨所占據,余者則迫于形勢並不敢言其罪行,魏忠賢內外勾結掌控權勢。

“逆惡魏忠賢掃除厮役,憑籍寵靈,睥睨宮闱,荼毒良善,非開國而妄分茅土,逼至尊而自命尚公,盜帑弄兵,陰謀不軌。逆婦客氏,傳遞消息,把持內外。崔呈秀委身奸閹,無君無親,明攘威福之權,大開缙紳之禍。”

客、魏二人聯合把控了天啓年間的朝堂,當時的朝鮮使臣洪翼漢記錄了到達京師後見天啓朝堂宦官秉政的形勢:“天下威權所在,第一魏太監,第二客奶姐,第三皇上雲。”

從朝鮮使臣的視角可窺見當時客魏二人的權勢滔天,獲得權柄的客氏驕奢淫逸,“其母老矣,彼時尚在,每以惜福持滿戒勸,客氏不聽。”

沒有聽從勸谏的客氏與魏忠賢繼續收取財物排除異己。天啓七年十二月,崇祯與刑部論客、魏二人的罪行:“忠賢串通客氏,恣威擅權,逼死裕妃、馮貴人,矯旨革奪成妃名號,慘毒異常,神人共憤。”

«——·乳母地位逐漸下降·——»

事實上,客氏擅權與明末的宮廷形勢有關,客氏在內廷中的地位崇高且得皇帝信任,又可通過魏忠賢連接外庭,因而得以擅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客氏的權勢來源于皇帝,乳保擅權的本質其實是皇權的泛濫,在熹宗駕崩後,客氏便從權力巅峰處跌落,黯然離宮後笞死于浣衣局,子孫受到株連。

明代皇帝乳保對于政治的影響是較爲微弱的,乳保限于自身與外界的種種制衡無法産生較大的影響,天啓時期客氏擅權與當時的特殊環境有關,並不能代表皇帝乳保這一群體。

乳保幹政與外戚幹政的模式極爲相似,曆朝外戚想要幹涉朝政首先便需得到皇權的支持,乳保與外戚的權力來源相同,得到皇帝授予權力後的乳保和外戚會進一步發展勢力,增強自身在政治上的影響力。

明後期,無論是乳母還是外戚的勢力都是較爲孱弱的,這是由于明代自洪武以來便建立了較爲嚴密的防備制度,宗室皇親皆在防備體系的嚴密監管之下,雖然各代皇帝的素質良莠不齊,但在防備制度的執行力度上卻是較爲一致的。

皇帝乳保在獲得冊封後家族便跻身進入特權階級,所獲待遇與外戚相當,加之乳保與和皇帝關系較爲疏遠的宗室與外戚的關系相較來說更加親密,因此乳保家族也一同被納入防備體系的監管之下,由于乳保的工作地點屬內宮之中,故而還要受到宮廷的束縛。

爲了避免外戚通過後妃來操控朝政,明代加強了對內廷的管理以減少後妃與外戚的聯系,鑒于前朝外戚幹涉朝政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終明一代,皇帝對後妃的提防之心甚重。

爲防止女禍,嚴禁後妃對外私授,後妃在入宮後的吃穿用度需在法令允許的前提下並嚴格按照程序才能獲得。

乳母遠離了自己的孩子來到皇宮照顧皇帝,皇帝對乳母好,是孝順的體現,加封進賞並不爲過。

而乳母權力大到幹涉朝政的例子,曆史上只有客氏的例子,不過,她的權力還是來源于皇權,最終還是沒能跳脫出封建階級的限制,令人感歎。

0 阅读:1

天下戰史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