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而降的“暴雨梨花針”——一種比核彈都殘忍的武器

同溫層壹號 2024-04-16 20:53:36

在核武被禁用的年代,軍事大國對常規武器的開發堪稱五花八門,而個別特殊用途型的武器,其殺傷效果甚至比核彈都殘忍。集束炸彈,就是典型的例子。

集束炸彈在國際人道法中雖然屬于常規武器項目,但一直以來,都有國際組織、個別國家呼籲將其“打入冷宮”,驅逐出現代戰場。原因就是它累累的罪行。

集束炸彈,又稱子母彈,是多個細小炸彈的集合體。在投射到目標區域後,母彈解體,無數的小炸彈籠罩空域,對多個目標同時發動攻擊。

與傳統的高爆炸彈相比,集束炸彈能大幅增加殺傷範圍,尤其對人體等軟目標有相當大的破壞力。在曆次有集束炸彈參與的戰役中,平民的傷亡率都居高不下。

而且,集束炸彈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由于各種原因,它們的子炸彈經常無法正常爆炸,“啞彈率”高達10%,只有再次觸動才會爆炸。更可怕的是,這種啞彈的“潛伏期”很長,很可能埋在地下幾十年後,依然有被再次引爆的可能。這往往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據統計,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總共有數萬個集束炸彈的子炸彈沒有爆炸,而且這些炸彈在落地時往往貫入地底半米之深,給清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個月裏,伊拉克和科威特經常發生相關的爆炸事故。

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軍隊總共投放了1400枚集束炸彈,其中有8%~12%都沒有爆炸,殘留的小型子炸彈更多達3.5萬個。

在東南亞的老窩,直到2018年都有平民被美軍在越戰中投放的集束炸彈致死致殘。

國際助殘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在1.3萬例被集束炸彈殺傷的案例中,有98%是平民。

集束炸彈的危害已如此之大,然而一些特殊的變種,卻將這種危險上升到“殘忍”“恐怖”的級別。就比如美軍裝備的——CBU-107子母炸彈。

CBU-107炸彈的設計初衷,是用來攻擊可能産生不良爆炸效果的目標,比如平民區的燃料儲存罐、彈藥庫、化學武器庫。因此區別于常規集束炸彈,CBU-107的子炸彈並非爆破戰鬥部,而是各種長短大小不一的“鋼針”。

它們包括:350根35.56厘米長的鎢棒,1000根17.8厘米的鎢棒,2400根5.1厘米的鎢棒。CBU-107會産生類似這樣的打擊畫面:在適當的高度被引爆,完成空中解體,數千枚大小不一、堅硬致密的鎢針像“箭雨”一樣刺向地面,宛如現實版“暴雨梨花針”般對敵群降下毀滅性打擊。

這種鎢杆的撞擊效果,類似于從坦克炮發射的脫殼穿甲彈,因爲從足夠高的高度釋放,其末端速度足以穿透一般的合金裝甲。

而如果是人體暴露于這種致密的“鋼雨”之下,就好比掉入一台粉碎機中,畫面簡直不要太慘。

當然了,與普通的集束炸彈相比,“箭雨炸彈”CBU-107的確能減少對平民的波及。但由于需求的減少,以及對無保護人員的殺傷太過殘忍,它僅生産了數十枚就關閉了生産線。

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類制造的“非常規常規武器”,除了CBU-107外,還有被人熟知的溫壓彈、燃燒彈、白磷彈等,都是由美國率先研發,大規模使用的。

1 阅读:640

同溫層壹號

簡介:網羅熱點奇聞,分享獨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