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叛再叛,北洋軍閥統治浙江時期,一到關鍵時刻浙軍就叛變

浮沉聊曆史 2024-04-21 21:04:33

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浙江軍政府組建了浙江第1師和浙江第2師,就是這兩個師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之後浙江10余年的局勢。由于浙軍內部矛盾重重,北洋政府借機于1917年1月任命楊善德(皖系)爲浙江督軍,楊善德的基本部隊爲北洋陸軍第4師,北洋勢力自此開始進入浙江。

後來楊善德死于督軍任上,繼任的浙江督軍爲盧永祥,盧永祥的基本部隊爲北洋陸軍第10師。盧永祥主政浙江後,北洋系的2個師和浙江地方部隊的2個師形成了微妙的平衡關系,而且盧永祥本人沒有很大的野心,掌握住浙江、上海這兩塊地盤就心滿意足了,以保境安民爲第一要務。

也正是因爲如此,盧永祥在直皖之戰中並未帶兵直接參戰,使得浙江、上海免受了刀兵之苦。

但在大爭之世的民國,你不主動打別人,別人也會來打你。由于皖系在直皖之戰中的戰敗,實力大損,作爲浙江督軍的盧永祥成了皖系第一實權人物。

江浙戰爭,浙軍一叛

1924年9月,時任江蘇督軍的齊燮元(直系)看上了盧永祥的地盤,聯合其他直系力量發動了江浙戰爭。

盧永祥

如果僅從齊燮元和盧永祥兩方力量對比,盧永祥的力量要強于齊燮元,盧永祥部的北洋陸軍第4師和北洋陸軍第10師都是北洋軍中的勁旅。但此時的浙江被四面包圍,戰略態勢非常差,江蘇、江西和福建都被直系所控制。

江浙戰爭打響後,孫傳芳就在吳佩孚授意下帶兵從江西出兵進攻浙江,抄了盧永祥的後路。實際上,在盧永祥對于自己的處境也是很清楚的,兵分三路分別防禦從江蘇、安徽和江西三個方向攻來的直軍,其中最次要的江西方向全部交由浙軍第1師防守。

當孫傳芳率部進攻浙江仙霞關時,與孫傳芳有同學關系的浙軍炮兵團團長張國威臨陣倒戈,仙霞關失守,浙軍第1師主力被擊潰,致使孫傳芳部長驅直入。接著,留守杭州的浙江省警察廳廳長夏超和浙軍第2師師長周鳳岐背叛盧永祥,主動迎接孫傳芳進入杭州。盧永祥後院起火,大勢已去,不久就宣布通電下野。

北伐戰爭,浙軍二叛

盧永祥下台後,孫傳芳順勢拿下了盧永祥的地盤並且收編了盧永祥的部隊,對于孫傳芳入浙有大功的浙軍也被孫傳芳收入囊中。

浙軍第1師改由陳儀擔任師長,因陳儀和孫傳芳都是留日士官出身,陳儀又是浙江紹興人,且在浙江中也有一定的威望。而浙軍第2師仍舊由周鳳岐擔任師長,同樣有功的夏超則出任浙江省省長。

此三人雖然被孫傳芳所重用,但是和孫傳芳根本不是一條心,尤其是周鳳岐和夏超,爲孫傳芳最後的敗亡埋下了隱患。

1926年7月,廣東的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首當其沖。孫傳芳此時在名義上已經控制了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以及上海這些地區,其中浙江、江蘇和上海爲孫傳芳的基本盤,所指揮的軍隊因此得名爲“五省聯軍”。

孫傳芳畢竟是北方人,靠武力統治地方,當他的主力部隊在江西戰場上損失慘重後,各地方勢力紛紛選擇背叛孫傳芳,投向北伐軍。陳儀、夏超和周鳳岐全部都接受了北伐軍的任命,他們所指揮的部隊也被分別改編爲第18軍、第19軍和第26軍。

周鳳岐

最先背叛孫傳芳的夏超原本希望只憑借他手中的警察部隊就可以抄了孫傳芳的後路,爲北伐軍立大功,但事情的發展出乎其意料。由于警察部隊(約有3個團的力量)戰鬥力非常拉胯,孫傳芳的一個團就打垮了他們,夏超被抓後立馬被槍斃了。陳儀是三人中還算有點良心的,接受北伐軍任命的同時要求自己的部隊保持中立,不打北伐軍、也不打北洋軍。

由于浙江地方軍隊的背叛,使得孫傳芳的勢力迅速從長江收縮到了長江以北,極大加快了北伐的進程。

地方軍隊在北洋時期,大部分都是牆頭草般的存在。如果自身實力比較強,就會獨立,如果外來勢力比較強,那麽就會依附于外來勢力。這些部隊在作戰時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危害極大,孫傳芳和盧永祥兩人就是吃了這個虧。

蔣介石

浙江的地方士紳力量很強,且財力雄厚,來浙江統治的北洋軍勢力都要與之進行合作,沒有他們的支持,就很難在浙江站穩腳跟。而作爲浙江地方部隊,也是這些士紳的重要靠山,這些部隊的軍饷全部由地方供應,自然他們的利益就是一致的。

只要這個二元結構存在,任何來浙江的勢力都要妥協。爲什麽後來蔣介石能打破這個結構呢?原因就是他們與蔣介石融爲了一體了,“當家做主人了”,自然就不會背叛了。另外蔣介石也通過在浙軍中安插黃埔生的方法,做到了瓦解浙軍,浙軍也逐漸變了中央軍。

3 阅读: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