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室到底收藏了多少中國文物

朝宗驚鳴 2024-04-21 19:03:15

英國皇室每次有點動靜,幾乎都能占據世界各大媒體的熱點與頭條。作爲曆史悠久,延續時間最長的王室之一,英國曆經了11個王朝,41位國王和女王。他們是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尚不可定論,但如果論及幾個世紀的皇家收藏,他們家絕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藝術寶庫。這麽說吧,大英博物館有時舉辦某些主題展覽,缺少展品時,也得向皇室借展。

英國的皇家收藏始于16世紀,經過多個世紀的積累,其收藏總量能夠達到驚人的100多萬件。這些藏品分別分布在包括白金漢宮、溫莎城堡等在內的13座皇家住所中。女王去世後,現在都歸屬新任國王所有,並且由英國皇家收藏信托基金監管。其收藏不僅數量衆多,而且絕對精致,包括四項最著名和最具價值連城的文物和藝術品。

西方的,如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手稿、拉菲爾的繪畫、古羅馬時期的雕塑,還有世界上最珍貴的珠寶和王冠的裝飾藝術,如加冕時查爾斯國王帶的王冠,上面有440顆珍珠和寶石的聖愛德華王冠。

關于東方的文物更是不計其數,日常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陶瓷、玉器、漆器等都不算什麽。很多都會讓你大開眼界,比如從乾隆皇帝送給喬治三世的國禮,到圓明園的流失文物,再到是慈禧太後委托李鴻章赴英參加維多利亞女王慶典時的賀禮。

關于英國王室東方文物的收藏曆史,最早能追溯到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也就是英格蘭對外海權的擴張與崛起的時代。許多熱衷探險和貿易活動的人士都紛紛從海外帶回各地的珍寶,其中便有不少中國陶瓷進入英國上層貴族的收藏。東印度公司也會在海外買賣與往返的行程中帶回大量的陶瓷、漆器和家具等。16世紀到17世紀期間,我們從數據庫裏看到的除了當時在歐洲能夠炒出天價的塞拉同,也就是浙江的龍泉青瓷,還有德化的白瓷。

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明晚期到清早期的外銷瓷器,其中以康熙時期的青花居多。主要是詹姆斯二世和瑪麗二世在歐洲拍賣市場上以高價購得的,這兩位都是十足的東方迷。記得當時在溫莎城堡看到一幅清代中國傳教士沈福中的畫像,這是詹姆斯二世當時專門派宮廷畫師去畫的。結果這一挂就挂了400年。

18世紀是英國殖民擴張最瘋狂的時代,這一段時期英國皇室開始大量通過各種手段獲得東方藝術品,也是中國風在歐洲宮廷最爲流行的一段時間。收藏裏,其中最爲珍貴的中國藝術品來自于18世紀末,也就是1792-1794年馬戛爾尼伯爵訪華期間,乾隆皇帝送給英王喬治三世的國禮。雖然這次外交總體是失敗的,尤其是乾隆皇帝無視英國人帶來展示的工業革命成果,但是在馬戛爾尼臨走之際,乾隆皇帝還是挑選了貴重禮品作爲回禮讓他帶回了英國。在1996年由北京第一曆史檔案館出版的《馬戛爾尼訪華檔案史料彙編》中記載,這份禮品清單內容數量共達783件之多。

而在英國皇家檔案館裏也曾有一批文獻卷軸是以漢文、滿文和拉丁文三種文字記錄的清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漆器、瓷器和玉器等。瓷器中的精品如乾隆青花瓷蓋罐,藍釉描金開光洋彩葫蘆瓶、青花龍紋大缸都是成雙成對的。

漆器最爲精彩,其工藝繁複自不用多說。而宮廷造辦所雕的寓意大多與福壽、喜慶和祥瑞有關。如紅雕漆春壽捧盒,寓意長壽延年。

九如寶盒,如山如臯,如岡如林、寓意福壽雙全;

龍鳳紋寶盒,龍鳳呈祥,及翻江龍紋雕漆頂櫃等,盡顯皇家氣派。

玉器多如玉如意、玉碗、玉瓶、玉香薰爐,僅玉如意就有20多把,除了純玉工的,還有結合檀木雕、錾金、鑲寶石嵌翡翠,再镌刻乾隆禦題詩,可謂是極盡奢華。

這些精美的器物在送給英國王室的時候,乾隆的目的是要處處顯出天朝上國的至高工藝成就和非凡藝術品位。到了英國喬治四世時期,這位對治國沒興趣、日夜聲色犬馬、聲稱要引領英國上層社會的潮流時尚的國王,再次對東方的藝術産生了興趣,對于之前收藏的中國瓷器,受法國洛可可內飾和藝術風格的影響。他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奢華的裝飾,如金屬鑲嵌。他還在布萊頓修建了具備亞洲風情的英王閣,宅底行宮之內專門設計了大量具有東方情調的廳室。裏面除了四處可見的中國滿大人風格的壁紙,還有竹子、家具、燈籠、象牙和陶瓷器物。

那段時期廣州的工匠和作坊爲西方上層社會生産和制作了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喬治四世就曾收羅並定制了大量的奢侈裝飾品,其中就包括三件象牙雕的船模以及一件象牙塔,其工藝的複雜程度令人歎爲觀止。

另外,在皇宮的內部各個角落還擺滿了人工盆景樹,大多以掐絲法蘭琺瑯爲底,盆內鑲嵌翡翠面,金樹幹,樹上開滿了白玉做成的花,以金絲爲花蕊,葉子上覆蓋綠松石及翠羽。

此外,整個英王閣最震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就是4件高達三米的景德鎮定制玲珑寶塔,玲珑寶塔每一層可自由拆卸,只有搭配最高時可達五米。每一層不僅結合了粉彩、青花工藝,更是镂出雕欄玉砌、描金最後再鑲金。仔細觀察,開光繪畫細致生動,用彩十分豐富,盡顯東方山水景韻。

喬治之後,英國迎來了曆史上最輝煌的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當然,這一時期也是大清朝最屈辱的時代,比如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其中大量的珍寶流入了歐洲市場,一些被軍官精心挑選的珍寶第二年就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數據庫裏明確官方標注來自圓明園的文物,如清代五層塔、兩把帶乾隆玉提的如意、一把金制嵌翡翠、另一個掐絲琺瑯嵌玫瑰石。

還有鹹豐皇帝的木雕寶座,兩把乾隆皇帝曾在《西清古鑒》中記錄與收藏的西周青銅器,最後是兩件玉器,一件爲乾隆清白玉山子,通後面刻有乾隆玉題詩,可知其最初存放于圓明園文淵閣,另一個爲乾隆白玉刻詩蓋碗茶杯,從存放圓明園中的萬春園。

當然,這些只是有記錄的,他們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還有一些雖然是後來瑪麗皇後的珍藏,但是明眼一看就是來自圓明園,比如各種景泰藍太平有象,這種曾經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了有類似的。

還有一些瓷器,比如這件乾隆洋彩錦上添花萬壽如意葫蘆瓶,雖然標注爲喬治四世時所藏,但是底部的標簽表明這應該是1863年的拍賣品。

1863年英法聯軍統帥額爾金所擁有的圓明園文物曾經在倫敦的南肯辛頓進行拍賣,這些拍賣圖錄在今佳士得拍賣行依然可以找到,當時的英國“放山居”就買到了一件一樣的葫蘆瓶,而那件葫蘆瓶在2010年的香港蘇富比以2.5億港元的成交價打破了中國瓷器在世界的拍賣記錄。

19世紀下半葉時,清朝和英國雙方時有沖突發生,但于1897年,當維多利亞女王慶祝其登基鑽禧紀念時,慈禧太後和年輕的光緒皇帝能派遣特使-當時的兩江總督李鴻章,出使英國,李鴻章會見了維多利亞女王,並代表贈送了禮品,其中就包括很多玉器、字畫以及瓷器,光緒本朝的可能拿不出手就拿了主上乾隆朝的,比如這件景泰藍燒香鼎、粉彩和釉裏紅大瓶。

玉器中比較別致的是這件仿古玉瓶,上面爲清代宮廷畫家鄒一桂的描金松菊圖,背後爲乾隆禦題詩。

當然,這些禮品中最有意思的是在字畫當中還有一幅慈禧的禦筆書法挂軸《榮光》,除了中間“慈禧皇太後禦筆之寶”的朱文印章,兩側另有“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和“數點梅花天地心”的白文印章,都曾多次一同出現在慈禧的作品之上。

由此,在19世紀末,一位東方皇朝的太後,一位西方帝國的女王,彼此通過禮品聯系了起來,然而兩大帝國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一個走向鼎盛,一個走向末路。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領導人到訪英國,同樣會贈送英國皇室禮物,2002年贈送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件檀木雕丹頂祥鶴屏風。

2015年則是贈送英國皇室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模型。

可以說,一段英國皇家收藏中國藝術史,它不僅體現了各個曆史時期英國皇室對中國藝術的癡迷追捧,也可以看出英式東方品位的建立和轉變,更見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中英關系的波瀾起伏。

3 阅读:184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6:07

    要不要出兵搶一把大英博物館

  • 2024-04-22 23:05

    那個象牙船![點贊]

朝宗驚鳴

簡介:熱愛體育,探索未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