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到底該不該被降爲矮行星?

人文之光 2024-04-02 14:29:03

2006年,冥王星被從太陽系行星的名單裏刪除,並降格成爲矮行星。當然,早在2006年之前,天文學界就針對冥王星的地位産生爭議,最終在2006年,冥王星失去了行星的資格,成爲了矮行星。

不過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多人對于冥王星被降格感到耿耿于懷。那麽,冥王星到底該不該被降格成矮行星?個人覺得:

1、主觀與客觀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天文學有主觀的成分,也有客觀的成分。

所謂客觀是因爲人類不論如何給冥王星確立身份,都不影響冥王星自古以來就存在。而且論到自古以來,地球還沒有生物的時候,冥王星就已經存在了,並且圍繞著太陽旋轉。而這也說明了天文的客觀性——哪怕地球上從來沒有人類這樣的生物,也不影響太陽系以及太陽系各種天體的客觀存在。

所謂主觀是因爲,人類需要根據天體的特征來進行歸類,並根據總結來制定概念,確定行星的標准,恒星的標准。而這個標准,是人類根據客觀事實經過總結,而後總結且規定出來的。這就是主觀。當然,這個主觀的可操作空間不大。畢竟人類不管怎麽主觀制定概念,也不能把太陽定義成行星,把火星定義成衛星。總要有一定的客觀標准。

因此基于這個思路,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冥王星的概念問題。

2、冥王星到底算不算行星

其實天文學的概念也是不斷修訂的,根據時代不同,天文學發達程度的不同,而不斷對概念進行修訂。

人類最初對天文的觀測比較原始、直觀。所以人類對天文的概念,不過是簡單分成了三種:太陽、月亮、星星。當然這些星星裏面,也有部分的“明星”:比如天狼星、火星、木星,都是典型的“明星”。古人對于火星和天狼星,歸類也是一類的,即都是星星。

但是到了近代,隨著人類的天文研究技術的發展,人類赫然發現,之前的劃分無疑是充滿粗放模式的:即根據屬性,天狼星屬于恒星,而火星屬于行星,兩者不能歸爲一類;按照所屬星系來看,火星是太陽系內部的天體,而天狼星是太陽系之外的恒星。所以,天文學對于天體分類有了進一步的劃分:恒星、行星和衛星的概念,乃至小行星的概念,都有了較爲明確的概念。

人類發現冥王星的時候是1930年,那時候人類認爲,冥王星的一切條件都符合當時行星的標准,所以,冥王星應該屬于行星——雖然之後人類也意識到冥王星的實際體積並不大,並不足以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造成影響,但也不影響人類繼續將冥王星視爲行星。

但隨著人類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人類在冥王星附近發現了大量情況和冥王星類似的天體。同時這類天體的很多細節和行星也有差別(比如軌道問題),于是人類決定修訂行星的概念,而隨著概念的修訂,冥王星也被降格成了矮行星——那些和冥王星差不多的天體,也隨之被劃分爲矮行星。

所以,冥王星算不算行星,得看依據哪個時代的天文理論來看待。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