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AIPC起飛,還差了點什麽?

洞見新研社 2024-03-26 20:31:24

作者 | 張未

來源 | 洞見新研社

PC行業也沒有逃過萬物皆可AI的真香定律。

英偉達在前喊出AI PC的口號後,一衆PC廠商紛紛加碼這一最新概念,有關AI PC的討論點燃了PC市場。

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全球PC市場終于止住了頹勢,打破了七連跌。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Q4全球PC出貨量同比增長3%。

過去幾年,PC業內一直進行著“擠牙膏式”的升級,主要競爭還是從硬件上下功夫,比如屏幕、內存、顯卡。一味地堆料,顯然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否則PC市場也不會上演“七連跌”。

AI PC站上舞台後,從Intel、AMD、微軟、谷歌、NVIDIA等行業巨頭,到各類品牌廠商,幾乎所有企業認爲,AI PC將是近10年來PC行業迎來的最大拐點,2024年也被渲染成了AI PC元年。

01 時機成熟,PC企業搶灘登陸AI

作爲早已飽和的市場,PC廠商這些年一直想方設法刺激消費者換新,但一方面,PC領域的創新較弱以堆料爲主,無法拉動消費者換新;另一方面,PC市場早已飽和競爭激烈,外企和本土廠商處于長時期的內卷狀態。

在上一波AI浪潮中,PC廠商選擇了沉寂蓄勢,而此次AI PC的爆火,不僅是概念的火熱,更是整個産業鏈共同協作的成果。

英偉達、英特爾、AMD等上遊的芯片廠商,紛紛秀出了適配AI PC的芯片方案。

英偉達推出GeForce RTX SUPER系列顯卡;英特爾發布了酷睿Ultra系列處理器,也內置了專門的NPU模塊;AMD則發布備受期待的銳龍8000G系列桌面處理器。

爲了刺激煥新,提早布局搶占市場,芯片廠商英偉達還主動降價。

在2024 CES(消費電子展覽會)上,英偉達推出了三款用于人工智能個人電腦的新芯片,並表示,發布的芯片是現有産品的更新版本,將以“優惠的新價格”提供。

其中,RTX 4080 Super將于1月31日上市,售價999美元,這個售價讓AMD的Radeon RX 7900 XT(899美元)和XTX(999美元)帶來了銷售壓力,而“加量不加價”足以可見上遊芯片廠商下的決心。

上遊給力,下遊自然也不負衆望,借著英特爾推出集成NPU神經處理器的酷睿Ultra的東風,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具備全新功能的終端設備“AIPC”。

聯想發布了十余款AI PC,包括一台筆記本和平板結合型産品ThinkBook Plus Gen 5 Hybrid,還推出了面向個人與企業且集成AI應用和功能的産品——人工智能雙胞胎(AI Twin) ,以及覆蓋個人大模型和企業級大模型的混合AI框架。

宏碁、華碩、戴爾、惠普、微星等品牌也將發布基于GeForce RTX SUPER系列的AI筆記本電腦。

PC全産業齊心協力的背後,業界對PC行業開始重拾信心。

根據IDC預測,中國2024年AI PC占比將從2023年的8.1%攀升至54.7%,並預測2024年中國終端設備市場中將有55%的設備硬件具備AI算力基礎,這一數字預計2將在2027年攀升至近80%的水平,並進入平穩提升階段。

群智咨詢的最新預測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AI PC整機出貨量將達到約1300萬台,實現規模化出貨。

技術側鋪墊已完成,再加上端側AI的趨勢推動下,AI PC已不是未來

02 AI PC還在ready

IDC發布的《AI PC産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明確,AI PC分爲AI ready和AI on兩個階段。

當前的AI PC處于AI Ready階段,也就是初期階段,所以無論AI PC對于行業有多麽重大的意義,是多裏程碑式的進程,但落到個人消費者身上,仍是質價比的較量。

所以AI ready階段落地的産品如何呢?

由于NVIDIA顯卡的普及,大部分台式機和遊戲本都可以稱之爲AI PC,目前的AI PC和傳統PC其實在硬件上就差了一個NPU,只要在傳統硬件加入一個AI計算模塊,也就是在架構設計上嵌入了AI芯片,形成“CPU+GPU+NPU”的異構方案,這樣的電腦就能稱之爲AI PC。

更簡單說法,目前搭載了NPU的電腦都爲AI PC。

當前AI PC産品多數搭載NPU的爲輕薄本,大家都知道輕薄本一般用于輕辦公,如果有專業一點的設計、後期類工作,一般用戶不會選擇該類機型。但AI PC的出現可以使用戶完成一些過去只能在遊戲本上完成的工作。

現階段AI在PC上的應用主要是提升創意生産力、Office辦公、教育應用等的效率。如果你的應用場景對于性能要求不高,當前階段的AI PC對于你來說並不是最優選,它帶來的提升還不如換個更好的處理器來得實在。

也就是說,大部分用于AI的工作當前的AI PC産品仍不適用。總的來說,當前階段的産品A值得那些“我的工作用得到AI”的用戶考慮,但不適合“我的工作很依賴AI”的用戶。

由此可見,AI PC不是新的生産力工具而是生産力工具的升級,主要作用是讓輕薄筆記本(沒有獨顯)也能夠擁有AI計算能力,讓輕薄筆記本也可以完成輕度的AI推理,提升Adobe全家桶、剪映等一百多款軟件應用的運行效率。

具體到當前實際産品來看,多數PC廠商發布的AI PC功能差異化較小,主要是起到提前搶占市場的目的。

有關AI PC的策略,各企業也有所不同。

CES 2024上,聯想對媒體首次透露,聯想計劃自研“智能終端AI OS(操作系統)”。微軟同樣也瞄准了AI OS,2024年1月4日宣布將AI助手Copilot鍵引入Windows 11 PC,並將其描述爲“AI PC的第一步”。

榮耀和戴爾的AI PC走的是一個路子,從端側大模型下手,強調手機端、平板電腦端和PC端之間的跨設備連接,計劃要推出自研端側AI大模型和全新雲服務。

榮耀在最新發布會中,工作人員展示了一份PPT在PC端與平板電腦端之間的跨平台共享,例如Excel數據表,你可以在PC端編輯、在平板電腦端查閱。

從華碩發布的新品無畏Pro 15 RTX和無畏Pro 15來看,目前華碩選擇在自家的“華碩大廳”提供多款時下流行的AI軟件工具,相當于大模型應用市場。

還有部分PC廠商計劃在2024—2025年之間,推出全新的AI PC方案。像惠普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布AI PC相關産品。

總體來看,現階段的AI PC還處于發展階段,AI的功能主要依靠芯片和搭載第三方實現(如 Windows Copilot 、OpenAI、 ChatGPT)。

03 AI PC比的是什麽?

如果說AI Ready階段只是先推出具備AI能力的硬件,那麽AI On就是應用生態和使用場景完全開發的階段。

可以這麽說,AI On階段就是把大模型小型化裝進PC裏,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結合,使AI PC能夠服務于更加通用的場景。

在CES 2024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強調了AI PC的五個特征:

1.更強的運算能力

2.更大的存儲空間

3.壓縮了體積但不減性能的大模型

4.完整的AI應用生態

5.安全和隱私保護

要想從AI Ready跨越至AI On,這五個條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說PC廠商的競爭也是圍繞這五個方面來進行。

前三者關乎基礎軟硬件設施,是傳感器、芯片、算力模型的較量,這一部分跟企業的科研技術挂鈎,後兩者則更考驗PC廠商的生態建設能力,這一部分是PC設備商掰手腕的關鍵能力。

如果說手機于消費者而言是“內容消費者”,電腦則是“內容生産者”。作爲生産工具,能否提高工作效率,對消費者至關重要,這就對企業在生態協同能力、軟件服務提出了要求。

作爲行業痛點,2024也將是行業針對AI軟件的軍備競賽。

早在年初,各廠商就開啓了行動,英特爾與微軟捆綁,全面導入Office、Windows Studio Effects、Teams軟件適配;AMD也宣布推出基于APU的Ryzen AI開發軟件;聯想集團也積極適配包括Zoom、Microsoft Teams、Studio Effects、Adobe Lightroom等AI應用。

可目前的AI應用在本地可執行單元較少,大多數我們熟悉AI應用其實都是在雲端完成,根本用不到NPU單元。

也就是說即使用戶現在購買一款AI PC,基本上和過去的産品在應用端區別不大,像Adobe、ChatGPT等AI應用依舊在雲端上運行。即便AMD和Intel都推出了自己的AI引擎,但都還未成熟。

在當前整個生態建設中,多數的AI軟件只能針對特定硬件架構進行運行,無法跨硬件運行。比如有的AI繪圖軟件只支持英偉達的顯卡,有些AI攝像頭只能用英特爾的GPU。

除了生態建設以外,還有一個最明顯的競爭變化趨勢是,從性價比策略回歸到創新和技術的比拼。

2023年,PC廠商圍繞性價比這一需求展開,比如惠普在海外市場上把主打性價比的ChromeBook作爲了重點方向,搶占了不少教育和入門市場;聯想的多款新品起售價都放到了5000元以下。

AI PC則是創新和技術的比拼,即便AI PC市場機會很多,核心還是要依靠創新。雖然AI技術爲電腦廠商帶來了很多機會,但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要想在這個市場中取得成功,電腦廠商必須注重創新,不斷推出具有差異化、符合用戶需求的産品。

至于AI PC能不能在2024年大行其道,還得看整個生態的成熟度,本地操作系統的AI應用能不能吸引消費者這才是關鍵問題。

Windows 12或許會給出我們答案。

0 阅读:13

洞見新研社

簡介:專注商業與科技,在沒人思考的地方,再深思五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