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山軍到豆腐軍,國民黨第10軍在解放戰爭中三次全軍覆沒(一)

浮沉聊曆史 2024-04-25 22:08:41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中有所謂五大主力的說法,分別是新1軍、新6軍、第5軍、第18軍和第74軍,這些都是國民黨軍隊中的王牌部隊。但對于哪支部隊能夠排第六,那就衆說紛纭了,筆者認爲僅以抗戰時期的表現來看,第10軍是有資格的。

李玉堂

第10軍在抗日戰爭中以善于防守著稱,因該軍在第3次長沙會戰中守住了長沙,因此一戰成名,被稱爲“泰山軍”。第10軍下轄的第3師、第190師和預備第10師均獲被授予了“飛虎旗”(飛虎旗是國民政府授予軍事團體的最高榮譽憑證,整個抗戰期間只有20個單位獲得了此旗)。

抗日戰爭中的第10軍

國民黨軍隊中,大部分有戰鬥力的軍都是由一個建軍曆史悠久、戰鬥力極強的核心部隊編組而成。如第1軍的核心是第1師、第2軍的核心是第9師、第5軍的核心是200師等,第10軍也不例外,該軍最核心的部隊就是第3師,軍長李玉堂曾擔任過第3師的師長。

第10軍這個番號在抗日戰爭初期爲徐源泉部,但徐源泉的第10軍在武漢會戰中不聽指揮、擅自行動,戰後就被撤銷了第10軍的番號,新成立的那個第10軍就是後來的“泰山軍”。

1939年7月5日,新的第10軍在江西高安成立,隸屬于第10集團軍,此時的第10軍下轄第79師和第190師。1940年5月,第10軍的編制重新調整,任命原第8軍軍長李玉堂爲第10軍軍長,把第3師和預備第10師被調入第10軍,第79師被調出第10軍,自此第10軍的班底就固定了下來。同年8月,第10軍被列爲戰略預備軍,由軍委會直轄,後來又隸屬第6戰區和第9戰區。

第10軍先後參加了第2長沙會戰、第3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和長衡會戰,在這4次大型會戰中,第10軍都是中堅力量,可謂是勞苦功高。

由于第10軍戰鬥力強,一旦開戰哪裏有危險就被派往,因此每一次會戰第10軍的傷亡都很大。只是師、團一級的將領,在曆次會戰中就陣亡了多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犧牲在常德會戰中的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

在最輝煌,也是最悲壯的衡陽保衛戰中,第10軍因援軍遲遲不到,苦守衡陽47天後最終向日軍投降,成爲了該軍永遠抹不去的汙點。經衡陽一戰,“泰山軍”第10軍實際上已經全軍覆沒,不複存在。

衡陽保衛戰後第10軍的重建

第10軍在衡陽投降日軍後,因第10軍在衡陽的優異表現,國民黨軍隊于1944年12月27日重建第10軍,以原第10軍殘兵和四川的新兵重新編成。

新任的第10軍軍長爲余錦源,此人曾擔任過第190師師長、第10軍副軍長、吉泰師管區(該師管區負責爲第10軍輸送新兵)司令等職,與第10軍關系密切。但從派系上看,余錦源屬于土木系,而第10軍算是何應欽一派的部隊,因此他只當了2個多月就被調走了。

接替余錦源的是趙錫田,趙錫田和第10軍的關系也很密切。他曾擔任過第3師師長,在衡陽保衛戰期間,率領第63師救援第10軍時出了大力氣,導致第63師損失極大。另外趙錫田還一個重要身份就是顧祝同的外甥,這些都是趙錫田能夠當上第10軍軍長的有利條件。

第10軍雖然勉強重建了起來,但實力大不如前,衡陽一戰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基本打光,很多僥幸存活下來的老兵都沒有選擇繼續當兵。衡陽保衛戰結束後,重建的第10軍一直在後方休整,直到抗戰勝利。

根據一名預備第10師的浙江籍老兵回憶,曾有軍官鼓動他們回第10軍,這名浙江老兵因爲是被抓丁參加的部隊此時又已經落下殘疾,而且當兵這幾年都沒有回過家,就想要回家看看,他一路靠乞討回了浙江金華老家。真正回歸預備第10師的老兵只有幾百人,大部分人都選擇留在了衡陽附近當老百姓。畢竟經曆了這麽多生生死死,作爲底層普通的士兵,或許已經厭倦了戰場。

4 阅读: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