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霖老師:孩子易怒,家長該怎麽辦?

內動力 2024-04-28 15:04:02

孩子易怒發脾氣真的是一件壞事嗎?孩子一發脾氣,爲人父爲人母的我們就很煩,感覺好像是孩子無事找事,大人看著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孩子卻生氣個沒完,孩子煩躁的情緒讓家長也感到很崩潰。

孩子一發脾氣,爸爸媽媽剛開始還好言好語哄哄,當家長看著哄哄還不起作用,孩子還一味地執拗,這時家長也煩了,直接來一句:“滾!煩死了!”或者直接上去一巴掌解決問題,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我們見過很多呀,父母們有沒有想過,當你沒有控制管理好自己的脾氣情緒時,你的言行舉止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會讓我們的孩子吸收到什麽?他會有什麽樣的內心感受?你這樣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對孩子這一生都會有什麽樣的影響?是,那個當下你的孩子是不敢發脾氣了,可你看到了沒有?孩子卻偷偷的在一旁暗自哭泣。

如果你認爲孩子發脾氣就是不對的,你看不到孩子這個行爲背後的心理原因,而一味地用你認爲的直接的暴力去不讓孩子有情緒脾氣,那麽會有以下幾個弊端:

1,孩子的脾氣會更壞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又不知道怎麽引領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進而疏導自己的負性情緒。卻一味地依靠你一個成人的身體或者語言上的暴力去制服住鎮住孩子,孩子內心的不滿情緒沒有通道發出去,一次兩次,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以及當下的不好的內心的感覺,就會積存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積壓在孩子的心底。也就是說那件事情早已經過去了,可是因那件事情的發生過程中,你沒有看到孩子這個人,而只是在事情層面上評判孩子做的對與錯,而去糾正指責孩子,你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給孩子心靈裏留下了不好的讓他很痛苦的感覺,比如深深的恐懼感,焦慮感等,那孩子的這些負性情緒就會積壓到潛意識裏。

你會發現,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暴躁。脾氣壞的孩子更具有攻擊性,喜歡指責別人。當孩子長大成家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時,他也會用同樣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就像現在的你對待你的孩子一樣。

2,形成討好型人格

當孩子長期受到壓抑,個人情緒無處釋放,人會變得壓抑,和人交往時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討好別人,情緒不穩定。

碰到別人觸犯自己的利益時,不知道爭取合理的要求,息事甯人,委曲求全,忍氣吞聲,因爲從小就習慣妥協于家長的管制,不敢表達意見,或者表達了意見也不被尊重理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唯唯諾諾的,沒有主見的,人雲亦雲的這樣的生活當中我們見到的一類人,相信父母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是這樣沒有內心能量和力量的人吧。

3,不知道如何求助

其實當我們的孩子發脾氣時,是因爲他碰到了難題,因爲他在成長中父母沒有給到孩子怎麽樣解決難題這樣的示範榜樣的作用。也就是說,孩子遇到難題了,心裏沒底,不知道怎麽辦,從外表上看是孩子不懂事,實際上孩子是在向家人請求幫忙,想解決問題。

那麽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該怎麽辦?

1,接納孩子的情緒

允許接納孩子有情緒有脾氣,父母要共情孩子,和孩子做情感的鏈接,比如說:媽媽看到你很生氣,你生氣的原因是因爲媽媽沒有看到你的內心需求,忽略了你的內心感受,所以你生氣的情緒是在這樣的感受之下才有的,並不是你故意要發脾氣的,媽媽理解,媽媽懂。下次媽媽也會學著關注我兒子的感受的。兒子,以後有什麽不舒服的你告訴媽媽,媽媽會理解我兒子的。

2,幫助引領孩子想辦法

孩子易怒發脾氣,有時是因爲無助,解決不了遇到的難題,這時候父母家人要設身處地爲孩子著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引領孩子面對難題時怎麽樣一步一步的有條理的去想解決辦法,讓孩子平穩度過情緒困擾和危機難題。父母這個過程中要做孩子身後堅實有力的靠山後盾,讓孩子感受到,不管發生什麽,我的父母是理解我懂我和支持我的,父母給了孩子滿滿的力量感。

3,學會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易怒脾氣不好,很多時候也是在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平時一驚一乍,說話態度粗暴,隨意發脾氣,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只是父母沒有專業導師引領你,你學習之前自己是不自知的。

想要孩子脾氣不急不躁,理性沉穩,父母自己也要做好情緒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引領孩子做好情緒疏導。

4,對情緒有正確的觀念

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情緒是動態的,情緒它是給你送信的天使,提醒你它來了,就看我們怎麽去應對當下的這個情緒,怎麽讓我們自己不被此刻的情緒控制,不做情緒的奴隸,而讓我們自己成爲情緒的主人。

0 阅读:49

內動力

簡介:孩子不上學,沉迷遊戲,厭學叛逆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