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穩定嗎?我們是宇宙的中特殊存在嗎

朝宗驚鳴 2024-04-26 23:42:24

1989年,法國經度局年輕的天文學家雅克·拉斯卡提出了一個震驚天文界的猜想:我們的太陽系必將崩潰。他通過當時運算速度僅有20兆赫茲的計算機模擬了太陽系的未來,結果發現根本無法預測1000萬年後太陽系內各行星的軌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太陽系都不會穩定,一片混沌,行星相互撞擊,生命化爲灰燼。

拉斯卡又用了5年的時間繼續完善他的研究。1994年7月,他發表了一篇著名的論文《太陽系大規模混沌》。這篇論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過硬的學術素質被收錄進互聯網檔案館,然而並沒有引起太多社會上的關注。一千萬年後,甚至上億年之後,跟我們今天的人好像一點關系也沒有。有必要爲那麽遙遠的未來擔心嗎?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悖論:太陽系自分子雲誕生以來已經有45億年了。如果連1億年的穩定都保持不了,太陽系應該早就崩潰了。這個悖論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難道我們的太陽系真的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嗎?我們的太陽系爲什麽它看上去是穩定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要從100多年前說起。

1885年,瑞典和挪威聯合國王奧斯卡二世爲了慶祝60歲的生日,出資舉辦了一場數學競賽。競賽的題目是:假如空間中有n個星球,在牛頓萬有引力的框架下,他們將如何運動?這就是有名的n體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其實就是太陽系的穩定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在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們開始懷疑太陽系不見得是一個穩定的系統。

研究數學問題通常都是由簡入手,逐漸增加難度。n體問題最簡單的形式是兩體問題,又叫做開普勒問題。也就是空間中只有兩個星球的時候會怎麽樣。

這個問題早在1710年就已經被瑞士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解決了。這就是兩體問題的兩個核心方程式。

通過質心方程,可以定義兩個天體間的雅克比坐標。有了兩個天體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就可以計算出質心在任意時間的位置。通過位移矢量運動方程,可以計算出兩個天體之間的作用力,只是相對未知的函數。因爲兩體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宇宙中不可能只有兩個星球,或者說在宇宙剛誕生的時候,也就是世界的初始點的時候,只有兩個星球在互相繞著轉,這種情況只能在計算機裏産生。

但是不管怎樣,兩體問題的解決對天體物理的研究是一個跨時代的進步。我們今天發射航天器,探測太陽系內的天體,需要進行一系列複雜的運算。源頭都是來自于對兩體問題的研究。

那麽,兩體以上的問題又是什麽呢?顯而易見,就是三體問題。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混沌的世界。在三體人的世界裏,有三顆恒星。這三顆恒星的運行軌道在長期看是不可測的。因此,三體人居住的星球,一會離恒星很近,高溫能把行星的表面烤化;一會又運行離恒星很遠,行星則被極寒凍住。因此,三體人的生活非常痛苦。當他們發現地球是個天堂時,他們決定占領地球。

然而,請大家注意,三體人的世界有三顆恒星和一顆衛星。他們最多只能算四體問題。但是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很多矮行星、衛星和彗星。即便把這些小天體全部去除,太陽系也是一個九體問題。三體姑且都要崩潰,九體爲什麽到現在還沒有崩潰呢?這就是奧斯卡二世出資2,500克朗舉辦數學大賽想要了解的問題。

三年後,數學大賽一共收到了12篇論文。其中有一篇真可謂是皇皇巨著,最終稿總共寫了270頁紙。論文的題目叫做《關于三體問題的動力學方程》,作者是龐加萊。龐加萊是法國人,他對數學、物理和天體力學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發現混沌系統的人,比愛因斯坦的工作更早一步,曾經起草過一個狹義相對論的簡略版。如果不是因爲他56歲就去世了,也許相對論就是龐加萊提出的。因爲現代科學分支越來越細,程度也越來越深,一個人深耕一輩子,也只能在一個領域裏成爲專家。像龐加萊這樣橫跨了多個學科,精通數學、物理、天文以及充滿哲學思辨的人,在以後再也不會出現了。所以,他又被稱爲人類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全才。

龐加萊在論文中首先說明,相對于二體問題,三體問題只是增加了一個物體,但難度的增加幾乎是無窮大的。三體問題的方程解法異常複雜,不可能得到解的細節,因爲三體問題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它的解具有不可預測性。所以龐加萊在論文的封頁上題寫了下面這句著名的話:“繁星無法超越”,也就是說,龐加萊認爲以現有的人類知識水平是無法解釋太陽系的穩定問題的。

聽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說,龐加萊幾乎什麽問題也沒解決啊。是的,就是這個沒解決問題的龐加萊拿到了國王發的2500克朗獎金,獲得了數學比賽的大獎。因爲龐加萊太了不起了,雖然沒有解決三體問題,但他憑借著這篇論文和其後發表的三本天文學著作,以一己之力奠定了現代天體力學和動力系統研究的基礎。可以說,龐加萊是開山始祖一般的人物。

正是在龐加萊的影響下,科學家們開始提出了解決三體問題的簡化版——限制性三體問題。什麽叫限制性三體問題呢?就是在三個天體中,有一個天體的質量與其他兩個天體的質量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計。這種三體問題就稱爲限制性三體問題。

我們再拿《三體》這部小說舉例。小說講的三體世界叫半人馬星系,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系,離地球4.24光年。由南門二a、南門二b和比鄰星三顆恒星組成。但是近些年人們發現,半人馬星系的三顆恒星並不是混沌的三體世界,而是一個限制性三體世界。南門二a和南門二b這兩顆恒星相互環繞,它們的質量很大,形成整個星系的中心。第三顆恒星比鄰星則是圍繞著中心旋轉的,所以並不像小說講的那樣會産生混沌。

有趣的是,2016年8月24日,歐洲南方天文台發現了比鄰星的一顆行星,命名爲比鄰星b,而且這顆行星正好處在宜居帶內。當時大家歡呼雀躍,以爲人類找到了第一個太陽系外的可殖民的星球。然而,才過半年多,2017年的3月24日,智利的阿卡塔瑪望遠鏡觀測到比鄰星的亮度在10秒內突然上升了1000倍,這是比鄰星的太陽耀斑大爆發。而比鄰星b所承受的輻射足以摧毀行星表面的所有液態水和大氣,說明比鄰星根本不適合生命生存。人類移民宇宙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限制性三體問題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應用研究,就是拉格朗日點。拉格朗日點是限制性三體問題的5個特殊點,太陽和地球作爲兩個大天體,在它們周圍會産生5個質心。如果有第三個小天體(比如航天器),質量相對于太陽和地球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它就會因太陽與地球的引力而永遠保持在拉格朗日點裏不動。

當然我們說的都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因爲太陽系裏還有其他的天體,在三維空間內情況遠比平面計算要複雜得多。但是事實已經證明,衛星在拉格朗日點上只需要很少的動力就可以維持很多年。

美國NASA的威爾金森微波各項異性探測器(WMAP)現在就在地球的拉格朗日2點上工作。因此,三體問題的研究意義重大。從龐加萊著手研究三體問題開始,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但人類仍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1893年,龐加萊加入了法國經度局,參與統一全世界時間標准的工作。100年後,天文學家雅克·拉斯卡也加入了法國經度局,他使用計算機模擬太陽系的運行,繼續研究太陽系的穩定問題。原來這裏面還有傳承的。

現在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果每1億年太陽系就會産生混沌,那麽45億年裏太陽系應該産生過多次的混沌。我們都知道,距今42.8億年,地球上産生了生命。如果太陽系亂掉了很多次,那麽地球上的生命根本就不會存在。所以理論上太陽系一直是穩定的。40多億年的穩定和1億年就會産生混沌的計算,這個悖論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有人嘗試著給出一種說法:太陽系可能並不是一個n體問題,因爲太陽的質量占全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所以太陽系可以看成是一個大天體,與n多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天體的問題。因此,太陽系是穩定的。但這些都只是猜想,沒有人能給這個問題做出結論。

2009年6月1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刊登了拉斯卡的重磅文章,題爲“水星、火星、金星與地球碰撞軌迹的存在”。拉斯卡宣稱,他用計算機進行了2500多次模擬運算,發現存在著1%的可能性,木星的引力最終會在某一天毀滅地球。也就是說,太陽系到底是不是穩定的,直到今天仍然是個謎。

1 阅读:47

朝宗驚鳴

簡介:熱愛體育,探索未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