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萊蕪還是固守萊蕪,國民黨軍隊是如何決策送出“五萬頭豬”的

浮沉聊曆史 2024-03-25 00:15:11

1947年2月21日,駐守萊蕪的第2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向王耀武報告請求糧彈補給,駐守吐絲口的新編第36師師長曹振铎則向王耀武請求派兵救援。隨著華野主力秘密北上,一場巨大的殲滅戰即將打響,萊蕪和吐絲口的國民黨守軍此時岌岌可危。

作爲直接負責人的王耀武得到來自前線的各種情報後,頓時就焦頭爛額,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經過一番分析後,王耀武最終做出了以下判斷:固守萊蕪極爲不利,守萊蕪的部隊與其在萊蕪被殲滅,不如經吐絲口鎮撤至明水及其以南地區,東可以支援淄博礦區,西可以保衛濟南,又可以解吐絲口之圍。

王耀武的想法並不能算數,因爲所有關于前線重大軍事決策必須由微操達人蔣校長親自首肯。于是,王耀武就派第2綏靖區副參謀長羅幸理帶著他的親筆信向蔣介石報告撤退計劃和安排。

蔣介石看完信和聽完報告後,開始微操。他親筆寫了一封信給王耀武,大意是:“羅副參謀長帶來的信已收閱。敵前撤退如部署不周密,掌握不確實,就會受挫折。應作周密的部署,並派強有力的部隊擔任後尾及側尾的掩護。固守吐絲口鎮新編三十六師必須堅守原陣地,以作北撤部隊的依托。我當嚴令王叔銘指揮空軍集中力量轟炸掃射,竭力掩護部隊轉移。並祈上帝保佑我北撤部隊的安全和勝利。”

蔣介石的信裏特別指出他會嚴令國民黨空軍副司令王叔銘指揮空軍掩護撤退,不愧是微操達人。在萊蕪戰役期間,蔣介石微操王叔銘,王叔銘也不負校長重托,駕駛飛機親臨戰場上空掩護李仙洲部突圍。

除了向蔣介石彙報外,同時王耀武又命令負責前線指揮的李仙洲等人商量具體撤出萊蕪的作戰計劃。接到王耀武的電報後,李仙洲立即召集第73軍軍長韓浚、整編第46師師長韓練成、前線指揮所少將高級參謀王爲霖和第2綏靖區司令部第2處少將處長陶富業開了一個緊急軍事會議。

參加會議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除了李仙洲表示反對突圍外,其余的人都同樣突圍。李仙洲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的:在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下,突圍撤退是很不利的,如果在臨沂附近的解放軍北來,而在臨沂的國民黨軍隊也必定跟蹤北來,到時候仍可以來個內外夾擊。

從後來者的角度來看,李仙洲的想法顯然要更加正確,這無疑可以極大拖延國民黨軍隊覆滅的速度。之前第73軍的第77師奉命從博山歸建,第77師也算是一個具有較強戰鬥力是主力師,竟然連一天都沒有撐到,就在遭遇戰中全軍覆沒。如果萊蕪的國民黨軍隊撤退,結局也差不多也會這樣。而固守吐絲口的新編第36師作爲一支戰鬥力並不強的部隊,卻能死守3天時間,由此可見防禦加成對于國民黨軍隊的重要性。

但國民黨軍的前線高級將領都主張撤退,李仙洲雖然有自己的獨到想法,上有蔣介石、王耀武,下有擁有實權的軍隊將領,也無能無力,只能同意大家的突圍意見。

因此真正送出“五萬豬的”並不是李仙洲,實際上是王耀武。王耀武害怕自己所指揮的部隊在萊蕪受到損失承擔責任,才不顧一切慌忙下令撤退。蔣介石之前雖催促王耀武出兵,但在萊蕪附近發現華野主力後是沒有給王耀武施加壓力,要求國民黨軍隊撤出萊蕪。

事後,蔣介石曾罵王耀武道:“萊蕪既然已經被圍,你爲什麽又要撤退呢?受到這麽大的損失,你是難辭其咎的。這次選派的將領也不適當,李仙洲指揮能力這麽差,你不知道嗎?”

蔣介石恐怕忘記了,當初是他同意王耀武撤退的,蔣介石本人也難辭其咎。

只有李仙洲是最冤枉的,他並不想撤退,只是執行命令而已,最終一戰葬送了第73軍和整編第46師。萊蕪戰役期間,他的指揮權也極其有限,如果真的大權在握,是絕對不會同意冒險突圍的。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