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賽道只靠熱情,恐怕撐不起魅族的未來之夢!

科技四少 2024-03-01 07:35:01

15年前靠M8“一戰封神”的魅族,可能沒有想到,最先推出智能手機的魅族,15年後也會最先與傳統智能手機告別,並以“All in AI”的方式重新開始。

2009年2月18日,魅族M8發布,該款手機被譽爲“國産機皇”,也是國産第一部智能手機,該款手機也從此奠定了魅族作爲行業“元老”的身份與地位。

不過,近日該品牌宣布將正式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魅族21 PRO、魅族22、魅族23)的開發,全力投入明日設備 AI For New Generations,邁入前景廣闊的 AI 科技新浪潮。相關消息也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多數網友都直呼“太突然”。

對此,大多數人認爲,魅族告別傳統智能手機,或許確實是因爲到了山窮水盡、夢想落幕的至暗時刻。因爲回顧近年魅族智能手機的表現,的確有些差強人意,甚至用“日薄西山”來形容該品牌的發展狀態,也毫不過分。

只是,據魅族方面表示,停止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的開發並不意味著不再推出手機形態産品,而是在未來的産品中融入AI方案,做與傳統智能手機完全不同的交互體驗。不過,大勢已去的魅族,換一個賽道繼續“卷”,就會有一線生機,甚至迎來柳暗花明嗎?答案恐怕沒有那麽簡單。

出道即是巅峰,魅族M8的昔日輝煌一去不返

作爲國産首款智能手機,魅族M8可謂承載著萬千網友對智能手機時代的記憶。15年前,魅族門店可謂人滿爲患, 千人排隊搶購魅族M8的盛況,或許也只有在蘋果公司發布新産品時,才能看見。

彼時,有媒體報道稱,一位魅族的狂熱粉絲跨越四省,周轉三班火車、一班汽車,從安徽趕到山東,只爲購買一台魅族M8 。通過這段佳話可見,當時魅族這個品牌,有多麽地深入人心。

魅族M8大受歡迎,或許與其産品定位有著莫大的關系。魅族M8的出現,被認爲是直接對標蘋果手機。由于其外觀設計與蘋果iPhone極其相似,加上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 CE的定制操作系統,而那時還是一個尚無Android系統的操作系統“蠻荒時代”,已有市場優勢。

所以對比之下,魅族M8無疑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而當手機鍵盤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後,觸摸屏智能手機便成爲市場主流,而魅族M8更是憑借其出色的市場表現,超前的産品設計而一戰“封神”。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魅族M8的價格僅僅是iPhone手機的30%,如此“親民”的價格,也讓其當仁不讓地成爲了很多消費者的iPhone“平替”産品。

不過,10余年過去,魅族的處境早已是“物是人非”。以2023年3月發布的魅族20爲例,彼時,原本是魅族和魅友盛宴的發布會,卻意外頻出被網友“群嘲”。

有網友表示:2999元的起售價確實不貴,魅族20 Pro起售價3999元也不貴,但無界版的魅族20起售價高達6299元,確實有些“不著調”。

也有網友表示,魅族20上的周冬雨屏幕、型號較老的主攝CMOS都值得吐槽,而在外觀方面與三星別無二致的設計,以及其他廠商一年前就已經用上的非線性動畫,也都是明顯的不足。

在魅族20發布會“翻車”後,該款産品的銷量也差強人意,最終也不得不多次降價。據了解,該機上市初期,12GB+256GB原本需要3399元,可如今在某些電商平台,低至1996元即可到手,降價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因此,也有另一種觀點則認爲,在魅族20發布後沒有激起多大浪花時,魅族2021Pro將會成爲其扭轉乾坤的關鍵所在。然而,網傳該款手機的售價卻是5299元起,相比近期新品不斷地小米,網友又開始擔心,這個時間節點下的魅族2021Pro,僅僅在價格方面就缺乏競爭力,是否將會面臨“難産”的命運?

不過,據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近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魅族21 Pro在很多方面不輸友商,2月29日的發布會爭取按原計劃進行。雖然此舉給網友吃下了“定心丸”,但是魅族21 pro是否會因爲魅族的智能手機即將“絕版”,以及本次熱點事件而翻盤改命,答案尚未可知。

圖源: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微博截圖

至少,魅族這個品牌在新品“發布”與“不發布”之間來回徘徊,也多少會讓其品牌信任度打了折扣。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魅族即使不會“斷更”,其在轉型過渡期的新産品,會因爲AI手機概念的加持,而賣得更貴、賣得更好嗎?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無論魅族2021Pro發布後的市場表現如何,都將難以改變魅族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布局即將落幕的現實。而魅族All in的AI手機能夠延續其昔日的輝煌,也尚未可知。

窮則思變,但魅族的AI之路卻未必好走

古語有雲:窮則思變。大意是說當一個人處于十分窮困、無路可走的境地時,就會努力改變現狀。實際上,魅族作爲一家企業也是如此。魅族在2024年伊始,做出放棄傳統智能手機如此“大膽”的決定,顯然是已經接受了其在傳統智能手機領域已經“無力回天”的事實。

據魅族方面表示,在魅族 All In AI 過渡期內,原魅族 Flyme、Flyme Auto、Flyme AR、MYVU、PANDAER 以及無界智行業務的用戶體驗及服務將不會受到影響。現有在售的魅族手機産品將繼續爲用戶提供正常的軟硬件維護服務。而已購買的魅族20系列、魅族21旗艦手機的用戶,仍將享受原有的售後及相關服務保障。

盡管魅族對其粉絲盡到了“最後的責任”,但是業界對其押注AI手機,All in明日設備,同樣是衆多紛纭,擔憂無比。

據魅族暢想,其AI戰略規劃包含打造AI Device産品、重構Flyme系統和建設AI生態等,此外,魅族還將重點建設AI生態,向包括OpenAI在內的衆多國際頂級大模型團隊全面開放AI Device硬件,通過三年的生態布局和沉澱,逐步完成All in AI的願景。

實際上,魅族的新構想,並非憑空設想,而是有“對標對象”。據魅族官方微信公衆號曾經發布的消息配圖可以推測,此前在CES 2024展會上爆火的産品Rabbit R1和AI pin等AI硬件産品,便是魅族所認爲的競爭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Rabbit R1是在傳統智能手機基礎上的創新。該款産品沒有內置APP,而是可以裝在口袋的AI助手,而其操作系統也也與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有著本質的不同。其特點是可以使AI學會人類操作APP,並與大預言模型結合,達成執行效果,發售當天,就被搶購上萬台。

由此可見,魅族原本想在新的AI時代,重演昔日智能手機時代魅族依靠魅族M8進行行業占位、搶占先發優勢的那段光輝曆史,但是此時此刻,魅族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追隨者。而且,按照魅族的規劃,其首款AI Device 硬件産品也將在今年內正式發布。這也意味著,魅族將在全新的AI賽道,與全球頂尖的AI Device廠商硬剛。

所幸的是,在這條結局尚未可知的道路上,魅族並不孤獨。相反,目前AI手機的大趨勢,正在成爲很多智能手機頭部廠商的共識。

例如,在魅族官宣與“傳統智能手機拜拜”的同一天,OPPO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明永也發布內部信稱,AI手機將成爲繼功能機、智能手機之後,手機的第三階段。OPPO已做好充分准備,並專門成立了AI中心,將資源向AI集中。

而在2023年AI大模型十分火熱之時,榮耀、OPPO、vivo等廠商都紛紛入局大模型,相繼推出了搭載端測70億訓練參數大模型的手機。與之對應的手機産品,也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功能與體驗,無論在用戶交互,還是操作應用方面,都進行了創新。

只是,面臨新賽道的新內卷,魅族手中還有什麽牌可打,還是一個未知數。而讓魅族在新戰場打贏新戰役的,顯然不只是一個搶占先機,率先公開“與過去說拜拜”的噱頭而已。而是需要魅族拿出切切實實的技術、資源與足以形成商業閉環的戰略、戰術,以及讓其落地的具體方案。目前看來,魅族未來要走的路,可謂任重而道遠。

寫在最後

回溯魅族過去10余年的發展史,既有輝煌也有低谷,有過“戰略正確”也有過“決策失誤”。事實證明,讓魅族從輝煌跌入低谷的,既有時代大勢的一面,也有魅族在供應鏈資源、産品設計、市場運營等多方面的過于保守。

例如,由于魅族曾經和高通合作不暢,導致其只能使用在消費者端並不討巧的聯發科或三星的芯片,因此也無形中丟掉了很多用戶。後來雖然與高通和解開始合作,也出過魅族16、魅族17等小爆款,挽回了一些口碑,但是丟掉的市場份額,再也難以“搶”回來了。

無獨有偶,魅族相繼把線下實體店砍掉、把曾經扛起銷量大梁的魅藍系列砍掉,也是讓魅族品牌難以回到從前的致命傷。前者對消費者線下體驗的影響不言而喻。後者則在2017年在魅族賣了不到2000萬手機時,暢銷1823萬台,而200億的總銷售額中,魅藍系列更是占據188 億。

對于魅族的一步步“淪陷”,有人將其原因歸結爲時勢所致,近年的魅族已經失勢。也有人將其歸結爲魅族的創始人黃章過于偏執,而魅族的文化又過于故步自封、不知反省。而最讓魅友覺得遺憾的,曾經享譽智能手機圈子的魅族三劍客,李楠、白永祥、楊顔都已經另尋他路。

盡管魅族看似大勢已去,但是此番決心重整旗鼓,All in AI時,魅族依然被視爲尚且留在牌桌的玩家之一。而且,此前星紀魅族的CEO沈子瑜表示,讓魅族手機用三年時間重回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前五名的豪言壯語仍曆曆在目。

只是,在目前智能手機品牌強敵如雲之時,魅族這樣的目標恐怕挑戰巨大。因爲肉眼可見的是,目前Top5陣營中的華爲、OPPO、vivo、小米、蘋果等品牌,都有個頂個的實力,恐怕沒有一個品牌是以目前魅族的實力,就可以輕易超越的。這或許是魅族決心要換一個賽道的原因。

如果將智能手機品牌之間的對比換成AI手機,魅族也許會等到另外一種可能。

作者:尼古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准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0 阅读:15

科技四少

簡介:帶你看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