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推陳出新,Rokid祝銘明的焦慮揮之不去!

科技四少 2024-05-05 11:36:22

10年前,AR行業的發展,足以與如今炙手可熱的AI賽道相提並論,其未來甚至像是盒子裏的巧克力糖,什麽滋味,充滿想象。

不過,10余年過去,AI這個賽道仍如火如荼、曆久彌香,想象空間巨大。而AR賽道,卻是另一番不溫不火的尴尬景象。這種尴尬,甚至讓很多創業者都難以看清AR賽道的未來。

4月20日,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號稱“AR四小龍”之一的Rokid品牌,舉辦了Rokid Open Day 2024,並發布了空間計算新品Rokid AR Lite,其中包括Rokid Max2眼鏡和搭載骁龍計算平台的Rokid Station2主機。

一時之間,科技圈關于AR眼鏡産品的探討,熱度也突然高了起來。有一種觀點認爲,Rokid AR Lite或許是在狙擊Apple Vision Pro,因爲按照Rokid AR Lite的設計理念,一直以來AR産品被認爲缺乏應用場景、難以商業化的僵局或將就此打破。

據Rokid介紹,Rokid AR Lite聚焦居家、出行、戶外三大場景的功能和體驗,在遊戲、大屏觀影、輕辦公上帶來多項創新,引導空間計算向大衆消費市場普及。

只是,按照目前AR賽道的發展狀況,Apple Vision Pro也難言成功,甚至整個行業同樣尚無太多成功案例。Rokid會因爲不斷推陳出新,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嗎?答案恐怕沒有那麽簡單。

Rokid的理想很豐滿,AR賽道的現實很骨感

10年前,還是阿裏巴巴大廠深度學習團隊帶頭人的祝銘明(Misa)在硅谷參加谷歌發布會,第一次戴上了谷歌眼鏡。彼時,他認爲這種産品十分創新,而且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于是萌生了入局AR創業的想法。

據了解,公司創始團隊人員多數來自阿裏集團,其中聯合創始人向文傑本人曾服務于阿裏巴巴各大業務板塊,十余年産品研發及管理經驗。據介紹,曾經擔任阿裏雲OS高級産品經理、淘寶電影産品負責人的向文傑,對AR賽道也十分癡迷。而Rokid創始人兼CEO,則是前阿裏巴巴M工作室領頭人。

不過,Rokid並不是以AR眼鏡起家,而是最初研發出了陪伴機器人和智能音箱産品,隨後進行的定位升級。按照其最新的定位,Rokid是一家專注于人機交互技術的産品平台公司,致力于AR眼鏡等軟硬件産品的研發及以YodaOS操作系統爲載體的生態構建。

簡而言之,Rokid雖然看起來是在銷售AR眼鏡,但是本質上卻是一家系統軟件公司。不過,相比智能硬件産品的開發與市場推廣,AR操作系統的研發與推廣、運營,恐怕難度不在一個量級。

這種難度,對照個人電腦操作系統,放在全球都是微軟旗下的Widows系統一家獨大,而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也是安卓與IoS雙雄爭霸的格局,鮮有第三個品牌能夠滲透染指,就可以窺見一斑。

據分析,在AR硬件品類、銷量嚴重不足,市場推廣及商業化也無比艱難之時,在硬件、軟件、系統UI等方面深度結合的Rokid AR Lite,呈現出來的,也是融合一切智能終端屏幕的趨勢。但是,以目前AR行業的發展速度來看,Rokid要將其品牌定位落地,至少要遇到多重攔路虎。

一方面,在硬件方面,目前以AR眼鏡爲代表的硬件産品,無論是品類還是銷量,都未呈現出規模效應。由此也導致了Rokid AR Lite的應用場景缺位,軟硬件生態自然也難以形成。

據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消費級AR設備銷量22.7萬台,同比增長138.9%。雖然該機構預測,2024年隨著市場體量的增長,國內AR設備的市場規模將保持樂觀增長,預計未來2-3年將成爲消費級市場的主流産品。

但是,數十萬台的銷量規模,即使增速飛快,依然缺少想象空間。究其原因,AR行業發展至今已有10余年,目前依然處于概念期,終端消費者對其依然十分陌生。而很多AR企業正是因爲興致勃勃沖向終端消費市場卻一再“碰壁”,而不得不轉向B端市場。

但是,事實證明,沒有終端市場“助推”2B端商業模式,其商業化同樣十分困難。

以Rokid近兩年推出的多款消費級AR眼鏡産品爲例,雖然該類産品是面向C端消費者的,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認知,也源于這些新産品。

但是,該類消費者,依然數量十分有限,甚至只是一些科技愛好者與新鮮事物的嘗鮮者。

其次,消費級AR眼鏡還缺乏應用場景。加上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技術的限制,讓其只能在遊戲、觀影等少數場景下使用。因此,Rokid所謂的“普及”也便成了一個僞命題。

實際上,即使是在遊戲等應用場景下,使用Rokid的AR眼鏡依然受到很多限制。據了解,其早期的AR眼鏡,甚至只能支持一些小遊戲,類似于《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等主流遊戲暫時都無法支持。由此,也進一步限制了其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市場推廣與銷售。

雖然Rokid也在試圖聯合理想與小鵬等造車新勢力,試圖將其應用到該類品牌的智能座艙中,按照雙方的構想,較爲理想的是“Rokid Max+智能座艙”的模式。不過,該類模式即使“跑通”,由于其終究還是2B模式,因此如何進行規模化量産交付,實現商業化也成了一大難題。

抛開B端企業可能不會買賬的難點,在AR概念尚未完成終端消費者教育之時,又有多少車主會願意在所謂的車載私人影院中觀影,甚至爲此花費更多的購車成本。

此外,AR眼鏡的技術挑戰、與硬件匹配的AR內容缺乏,同樣是影響Rokid實現其用戶交互定位的一大攔路虎。以技術層面的瓶頸爲例,據第三方調查機構的研報顯示,AR眼鏡在電池續航和産品重量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由此也導致了AR眼鏡難以在重量與續航時間上得以兼顧。

由此可見,缺乏完善的內容生態以及與解決市場需求相關的技術,正在限制著AR眼鏡等硬件産品拓寬使用場景,而AR企業在此基礎上所作的商業構想,也無異于“空中樓閣”。

Rokid AR Lite並非解藥,巨額資本難以“燒出”一個未來

作爲AR賽道的先行者,Rokid也因爲其先發優勢而成爲資本的“寵兒”。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至2022年,Rokid累計融資9輪,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包括MFund魔量資本、IDG資本、元璟資本、淡馬錫等多家頂級機構投資。

而僅2022年一年,Rokid就獲得了4輪約13.59億元的融資。2023年4月和11月,Rokid分別獲得余江區工業投資集團投資的1億元戰略融資和網龍網絡投資的2000萬美元戰略融資。

2024年1月,Rokid借助資本擴張的步伐,仍在繼續。據媒體報道,Rokid不僅與合肥市政府簽署了《靈伴智能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將共謀共建元宇宙産業發展,並展開深度合作。

而且,Rokid也同時完成了C+輪融資,融資規模接近5億元,本輪融資由合肥市政府整體牽頭,並引入多家財務和戰略投資機構共同參與。

只是,盡管定位爲“人機交互”公司,但其合作案例大多集中在B端應用上,因此C端市場的困境,一直影響著資本對Rokid的態度。

圖源:太平洋網絡

實際上,近年以來關于Rokid推出的AR眼鏡産品,外界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最普遍的質疑點就在于,Rokid智能眼鏡的實際應用場景、價值存疑,甚至被指收割智商稅。

加上公司一直對外宣揚其是軟件平台,而AR眼鏡等軟硬件産品的研發,只是其完成YodaOS操作系統生態構建的“跳板”,更是讓消費者覺得這個公司缺乏“誠意”。

不過,即使市場遇冷,Rokid也沒有停止其AR眼鏡等軟硬件産品的升級叠代。包括其此前推出的Glass系列、Vision系列、Air系列等。而在推出Rokid AR Lite空間計算新品前,Rokid還于2022年10月,發布了“元宇宙新物種”Rokid Station;此後的2023年8月,Rokid又發布了消費級OST(Optical See Through)個人空間計算平台Rokid AR Studio。

只是,Rokid的不同系列的産品,面向的應用場景不盡相同。以Rokid宣稱爲“元宇宙新物種”産品Rokid Station爲例,與Rokid AR Lite不同的是,該款産品切入的是觀影、娛樂和辦公三大場景,在與AR眼鏡連接之後,相當于隨身攜帶了一個巨幕影院、一個遊戲手柄,搭配上鍵盤鼠標,還可以成爲一套小型的移動辦公軟件。

不過,據消費者反饋,Rokid的使用體驗卻與官方宣傳相差甚遠。甚至各種糟糕體驗,讓用戶對AR産品的印象都大打折扣。例如,有消費者反饋,其Air系列産品佩戴,會出現頭暈狀況,而且其屈光度調節沒有記憶能力,容易誤碰,要重新調節。

而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關于Rokid智能眼鏡的投訴、吐槽也屢見不鮮。例如,在知乎上,就有消費者吐槽,該品牌雖然很重視工業設計,但是在用戶體驗方面卻很難與之匹配,並列舉了其C端産品月石及Air系列産品的用戶體驗缺陷。

圖源:知乎截圖,作者:Baguette

不僅適配不同的軟硬件設備,存在不同的“Bug”,而且該用戶還吐槽該款産品像是組裝機,與其品牌定位,更是顯得不太匹配。

雖然Rokid AR Lite剛剛上市,消費者口碑還有待檢驗。但是通過其過往發布産品的市場反饋來看,在産品層面尚且難以照顧終端用戶的Rokid,試圖借助終端用戶驅動B端市場,恐怕也是道阻且艱。而在這樣的發展現狀下,巨額資本的加持,恐怕也難以成爲其破局的解藥。

寫在最後

據觀察,對于Rokid AR Lite的未來,業內人士也是擔憂居多。所幸的是,此前的1月19日,Apple Vision Pro准時開啓預售,卻異常火爆,不僅開售不到5分鍾服務器被擠爆導致很多訂單無法處理,而且僅僅開售半小時後,便已顯示全部售罄。此後,蘋果官網顯示,部分訂單的發貨日期將會延期1-2個月。這也預示著,空間計算産品並非沒有市場。

這對于本次發布的新品Rokid AR Lite而言,顯然是一個好消息。值得一提的是,Rokid AR Lite在原有産品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不僅取消了主機上原有的正面物理按鍵,而且新增多指、多手勢觸控的人機交互,這也被視爲Rokid實現其與移動終端無縫銜接等交互體驗的新突破。

例如,借助Rokid AR Lite空間計算領域的創新能力,其先進的多屏顯示和多任務處理技術,可以讓消費者在應用AR技術提升觀影效果的同時,還能刷短視頻,同時操作其他應用軟件等。由此給消費者帶來的娛樂與工作體驗,顯然也是有一些吸引力的。

只是,正如此前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無論從消費市場,還是從供應鏈、應用生態的角度看,AR市場整體都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

而在AR硬件産品的技術尚且不夠成熟、使用體驗差強人意、對應的軟件技術、內容生態都存在不足之時,Rokid所謂的打造AR操作系統平台,也可謂任重而道遠。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但願在AR市場教育逐漸完成後,身負宏偉願景的Rokid,能夠早日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能夠真正成爲AR賽道企業成功商業化的標杆。

作者:尼古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准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0 阅读:3

科技四少

簡介:帶你看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