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N近代驅逐艦發展的始祖,從「雷」型到「神風」型

鋼鐵咆哮俱往昔 2024-04-12 19:16:16

甲午海戰後的日本發現了小型魚雷艇對大型戰艦能造成致命的傷害,這種有以小博大能力的艦艇遂頗受經濟窘迫的日本海軍喜愛。隨著日本對海軍的投入,其驅逐艦發展也是曆經購買、組裝、自研、自建的發展曆程,那麽本文介紹的就是其發展的最初始的那個摸索階段。

英國建造的首代驅逐艦【哈沃克】號

早期的驅逐艦發展過程中日本對其發展方向也是一片茫然,在參考了海上帝國大英的發展路線後,也著手發展自己的驅逐艦,准備在吳港、橫須賀、佐世保等海軍基地計劃部署,每個基地配備2艘,共12艘,當作大型魚雷艇或者巡防艇使用,既然視其爲大型魚雷艇、驅逐艇等稱謂的次等軍艦,艦艏是不配懸挂日本天皇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家徽的。在1898年制定的軍艦類別規範中,驅逐艇(艦)還只是作爲其水雷戰隊的一個分支,此等地位自然也是不能編入聯合艦隊的艦陣中的。

大型軍艦艦艏的日本天皇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家徽

早在德、法、俄三國幹涉還遼後,日本就已懷恨在心,決心對俄必有一戰。因此,根據1895年對俄海軍擴張第一期計劃,日本方面列入了其驅逐艦發展的始祖「雷」型和「東雲」型。隨著兩型驅逐艦在英國建造完成後,這些驅逐艦全部依靠自身動力從英國跨大洋駛回日本,這大大超越了日本海軍對這些小型軍艦的認知,他們完全不能想象如此遠的航程這些小船是如何安全航行的。但也正是如此,驅逐艦的形象在日本海軍心中大大提高。1900年兩型驅逐艦列裝到位後已經可以與聯合艦隊一起編成出航,也正是在這世紀初的一年,驅逐艇們正式從水雷艇分類中獨立,獲得了“驅逐艦”這一稱謂。

早期的日本驅逐艦最爲明顯的特征就是開放式艦橋、主炮和龜背式艦艏。艦艏凸起龜甲板延自其英國的血統,在高航速時能減小艦艏浪花,但在高海況時效果可以忽略。開放式艦橋和主炮經常讓艦員們淋水甚至泡在海水中。早期由于船體太小,空間大部分分配給動力、機械、武備、燃料等,海軍生活空間十分狹小,痛苦不堪。這種艦型的形制一直到「神風」型結束。

「雷」型、「東雲」型

日本對俄海軍擴張計劃一期的産物,「雷」型訂購自英國亞羅(Yarrow)公司,「東雲」型訂購自英國索尼克·洛夫德公司,兩型艦各6艘均于1898-1900年間建造完成,原計劃拆解裝上大船運回日本再進行組裝,但擔心俄國的偷襲和事態的緊迫,最終決定讓兩型艦自行駛回日本,其300多噸的小身板,跨萬裏大洋自行駛回日本的壯舉極大的震驚了日本海軍人士,至此,直至外購的「白雲」型都是整艦自行回航的。

兩型艦各自的舾裝指標

「雷」型共:【雷】、【電】、【曙】、【漣】、【胧】、【霓】6艘

「東雲」型共:【東雲】、【叢雲】、【夕霧】、【不知火】、【陽炎】、【薄雲】6艘

1899年駛回佐世保,在神戶港停靠的【雷】號

1900年完成整備的【東雲】,兩根粗壯的煙囪是其和「雷」型明顯的區別

其中最爲知名的莫過于「東雲」型5號艦【陽炎】了,其和「雷」型4號艦在對馬海戰的當日午夜,俘獲了沙俄的【比多維】號驅逐艦,而因沙俄遠征艦隊的司令官羅傑斯特文斯基因白天的炮擊身負重傷,此時正搭乘在【比多維】號上,因此一同被俘虜。此舉使【陽炎】號名聲大振,以至于30多年後日本海軍的夢中情艦——甲型驅逐艦,就是用了「陽炎」型來命名。

還在沙俄海軍服役的【比多維】號

被俘虜的沙俄太平洋第二艦隊司令官羅傑斯特文斯基

1920年停靠在吳港的【陽炎】;

「曉」型、「白雲」型

這兩型是日本對俄海軍擴張計劃二期中的4艘驅逐艦,每型各兩艘,分別是:

「曉」型:【曉】、【霞】

「白雲」型:【白雲】、【朝潮】

「曉」型和「白雲」型的舾裝指標

兩型的制造商也同上一型一致,分別是亞羅公司和索尼克·洛夫德公司,這兩型驅逐艦有著升級前型驅逐艦的嘗試,因此訂購量較少。相對于各自的前型都使用半釣合舵而言,本級采用的都是全釣合舵,這就大大減少了舵面因爲露出水面而遭敵方火炮摧毀的可能。

上圖:半釣合舵,下圖:全釣合舵

而「白雲」型的兩艦同樣在對馬海戰中表現勇猛,既向沙俄艦隊旗艦【斯瓦洛夫】號發起攻擊,又在追擊敵方逃跑艦隊時,沖鋒至距敵300米處連續發射魚雷,擊沉了【納瓦林】號戰列艦,重創【維利奇】號。鑒于其卓越的表現,以至于1934年誕生的新型驅逐艦都采用其2號艦命名,即「朝潮」型。

【納瓦林】號戰列艦,曾參與過八國聯軍侵華

【霞】號回到日本,正在由日本水兵操作

在英國舾裝接近完成時的【白雲】號

「春雨」型

從「春雨」型開始,日本驅逐艦正式步入國産階段。該型原本並不在造艦計劃之內,鑒于對俄海軍擴張第二期計劃中的“魚雷艇母艦”研制計劃脫離現實而被取消,同樣又在1903年挪用6艘雜役船的建造費用,兩廂之和的預算正好追加建造了4+3共計7艘的「春雨」型驅逐艦。

「春雨」型的舾裝指標

受限于當時的日本造艦能力,該型艦幾乎全盤模仿已購的前幾型驅逐艦,艦身前半部分仿制亞羅公司的艦體,後半身仿制索尼克·洛夫德公司的艦體,而作爲動力源的艦本式鍋爐仿制亞羅公司的産品後發現並不成功,遠達不到設計的6000馬力,且故障頻頻。

加裝了無線電的後期型【有明】號

「春雨」型共計7艘:【春雨】、【時雨】、【速鳥】、【朝霧】、【有明】、【吹雪】、【霞】。

4號艦【朝霧】作爲1905年時第二艦隊第4驅逐隊的旗艦,在5月27日的對馬海戰中表現英勇,其驅逐隊司令官正是30年後迎來戰敗投降的“終戰首相”——鈴木貫太郎。

“終戰首相”鈴木貫太郎

「春雨」型各艦除了對馬海戰中戰損的3號艦【速鳥】及戰後觸礁沉沒的首艦【春雨】外,其余5艦均服役至1926年退役。

「山彥」型、「臯月」型、「敷波」型(俘獲艦)

這三型驅逐艦均爲對馬海戰中俘獲的沙俄艦只。

其中,「山彥」型2艘【山彥】、【文月】,是原沙俄海軍「雄鷹」級【堅決】號和【暴怒】號。

1908年整備完成的【文月】號,注意第三根煙囪的白色傾斜識別標識

再次,「臯月」型【臯月】號,這艘就是前文所述艦隊司令被俘時搭乘的【比多維】號,在當時是沙俄艦隊中最新銳的驅逐艦,雖然航速較低僅爲27節,但搭載了3座450毫米魚雷發射器,雷擊能力十分優秀。

遵循英制設計的【比多維】號,可見其後桅相當之高

最後是「敷波」型,該型2艘分別是【敷波】和【卷雲】,原屬沙俄海軍的魚雷炮艦【蓋德美克】號、【福薩德尼克】號,相比當時的日系驅逐艦該型武力貧弱,航速較慢,勉強被日本海軍劃入驅逐艦行列。

剛加入日本海軍的「敷波」型線圖

「神風」型

最後一型有著早期驅逐艦型制的就是1904年3月日本海軍丸本緊急追加計劃中建造的25艘「春雨」改型驅逐艦,隨著05年追加4艘、06年追加3艘,空前規模的32艘定型「神風」型驅逐艦誕生了。

神風型的舾裝指標,基本同「春雨」型相近

「神風」型線圖

該型艦除了前兩艘在日俄《普斯茅斯合約》簽訂前下水,其余各艦均完成在日俄戰爭之後,是大正時代日本海軍水雷戰隊的主力艦。

由于缺乏戰曆,該型艦沒什麽出彩的篇章可描寫,唯一給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其被後世接連繼承的唯美命名了,如風、花、雪、春、波和日制月曆名稱等,就像在詠唱風雅華麗的日本和歌。30年後戰殒在太平洋上的水雷戰隊名角們大多從這裏可以找到他們的前輩。

32艘「神風」型各艦命名

1924年正在駛向橫須賀鎮守府的初代【白露】

進入海參崴的【潮】號

到「神風」型爲止,日本海軍同沙俄在日本海的爭奪告一段落,隨著目標轉向更加浩瀚的太平洋方向,前幾型百噸級的小型驅逐艦已不能再跟隨艦隊遠航,因此日本海軍將開始驅逐艦大型化的曆程,千噸級「海風」型即將登場。

0 阅读:59

鋼鐵咆哮俱往昔

簡介:願與君共探古今戰事,更願今天下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