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全面回暖,主業經營穩健,中國平安高質量“換擋提速

花椒房企 2024-04-04 07:21:16

近幾年,國內保險行業正經曆從“人海戰術”向講究效率和品質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躍遷。

就像汽車一樣,換擋總有頓挫,轉型發展期難免有陣痛,但換擋升級後的提速沖刺,更值得期待。

主動求變的中國平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月21日晚,中國平安率先交出了保險行業首份2023年年報。

財報顯示,2023年,中國平安壽險經營指標迎來全面回暖,可比口徑下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幅增長36.2%。

同時,中國平安産險板塊實現了規模和品質的雙重提升;銀行業務板塊則繼續保持著穩健的發展勢頭及良好的風險抵補能力。可以說,中國平安已經迎來了換擋加速的關鍵時刻。

年報發布的同時,中國平安的分紅方案如期而至。

平安擬派發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現金1.5元,全年股息每股現金2.43元,同比增長0.4%。

按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計算,中國平安現金分紅比例達到37.3%,這已是中國平安現金分紅水平連續12年保持增長。

持續的高比例分紅,凸顯了中國平安對長遠發展的堅定信心。

01

核心主業回暖,高質量發展信號明確

壽險及健康險、財産保險以及銀行三大板塊是中國平安的核心業務。

2023年,中國平台三大核心業務合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達到1409.13億元。在換擋升級期,中國平安核心主業保持穩健運行。

中國平安的核心業務中,體量最大、占比最高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無疑最受外界關注。

過去幾年,中國平安主動求變,瞄准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壽險業務改革。2023年,中國平安改革成效逐漸顯現,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是新業務價值。

通俗來說,新業務價值是指新銷售的保單未來産生的收益貼現到今年的價值。在業內,新業務價值被視爲衡量保險公司經營能力和經營品質的重要指標。

財報顯示,2023年,可比口徑下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6.2%。這表明,變革之後,平安壽險回暖勢頭強勁。

平安壽險高質量轉型主要從渠道和産品兩方面著手。渠道方面的核心是拓展多渠道專業化銷售能力,提升發展質量。

2023年,銀保渠道、社區網格及其他等渠道,貢獻了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的16.5%。

尤其是銀保渠道。財報顯示,可比口徑下,2023年平安壽險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增長77.7%,渠道貢獻顯著提升。

在險企最爲傳統也最核心的代理人渠道,平安壽險也取得了突破性提升。

2023年,平安壽險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由4.77萬元增至9.03萬元,增幅高達89.5%,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增長40.3%。

這樣的成績,是在代理人數量大幅減少的基礎上實現的。2023年,平安壽險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34.7萬,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22%。

可以說,隨著多渠道銷售能力的提升,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已經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壽險指標全面回暖的同時,平安産險、銀行兩大核心板塊也保持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穩健態勢。

2023年,平安産險保險服務收入3134.58億元,同比增長6.5%。車險綜合成本率97.7%,優于市場平均水平。

平安産險的科技應用水平一直領先同行。其代表性産品平安好車主APP截至2023年年底的注冊用戶已突破2億,2023年12月當月活躍用戶數突破4049萬。

中國平安的銀行板塊,主要指的是平安銀行。2023年,平安銀行實現淨利潤464.55億元,同比增長2.1%。截至2023年年末,不良貸款率1.06%,撥備覆蓋率277.63%。平安銀行經營穩健,風險抵補能力良好。

當然,受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平安去年總體淨利潤出現了下滑。但這種波動或許只是短期的。

在3月22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表示:一方面,中國平安作爲保險業巨頭,公司的經營與宏觀環境密切相關,資本市場的波動對金融行業包括保險造成了較大影響。

其次,利潤承壓是由于一定信用風險影響,目前觀察整體風險也已築底。最後,中國平安一貫以來堅持審慎的撥備策略,對部分資産進行了審慎的減值測試和計提撥備。

付欣認爲,目前資本市場下跌已經築底,未來板塊業績可以期待。營運利潤的下跌是一次性因素,對未來三年重回業績高質量增長非常有信心。

02

“保險+服務”布局深化,雙輪驅動打開增長空間

除了新業務價值,保單繼續率也是衡量保險公司經營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這方面,平安壽險表現堪稱亮眼。

2023年,平安壽險13個月保單繼續率達到92.8%,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25個月保單繼續率85.8%,同比大幅上升6.8個百分點。

續保率代表著客戶對保險産品的滿意度、認可度和忠誠度。近幾年續保率的持續提升,是平安“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持續發力的結果。

我國人口衆多,老年人口占比正在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人。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醫療和養老需求。

平安很早便注意到國內醫療資源供給的巨大發展空間。

早在十年前,平安便開始踐行醫療養老生態戰略。通過將差異化的醫療養老服務與作爲支付方的金融業務無縫結合,平安形成獨有的盈利模式。

根據財報,截至2023年年末,平安通過整合供應方,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內外部醫生團隊約5萬人,合作藥店數達23萬家,較年初新增近6000家。

截至2023年末,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54個城市。平安高端養老項目已在4個城市啓動,其中新項目上海頤年城已于2023年2月正式對外發布,平安臻頤年三亞體驗中心于2023年7月開業運營。

平安持續建設的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爲平安的客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作用,財報中有一組很直觀的數據:

截至2023年末,平安2.32億個人客戶中,有近64%同時使用了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2023年,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占比超73%。

而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這一模式也爲平安的經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根據財報,2023年,平安有31.5%的新增客戶來自于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截至2023年末,使用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客均合同數約3.37 個、客均AUM爲5.59萬元,分別爲不使用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的個人客戶的1.6倍、3.5倍。

保險、醫療、健康、養老,不僅當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未來的需求也會持續增長。

而隨著平安“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模式的進一步成熟,未來平安的優勢還越來越明顯。

實際上,平安的這一模式在國際上已有成功先例,此前,“富國銀行+聯合健康”的模式已被業內熟知。

但覆蓋多個業務條線,構築起自身服務壁壘,並將差異化的醫療養老服務與金融業務無縫結合,提供最佳性價比醫療養老服務的平安模式,其實已經完成了對“富國銀行+聯合健康”模式的升級和超越。

在中國平安2023年全年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聯席 CEO 郭曉濤也提到,“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是應對當前經濟環境下的核心競爭力,是“富國銀行+聯合健康”模式的升級版。

在財報致辭中,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表示,國際上,“管理式醫療”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的成功恰恰證明了“保險+醫療”模式的可行性與潛力。

馬明哲認爲,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國內保險金融、醫療健康及養老市場的新藍圖正徐徐展開。

03

分紅連續增長,估值低位投資“性價比”凸顯

中國平安不僅是A是穩健經營的代表,也是持續分紅回饋市場的典範。

在披露2023年年報的同時,平安的分紅方案也同步公布。

公告顯示,平安擬派發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1.5元,全年股息爲每股現金人民幣2.43元,同比增長0.4%。按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計算的現金分紅比例爲37.3%。

至此,中國平安實現了分紅總額連續12年增長。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平安分紅爲何仍保持增勢?

在業績說明會上,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對此解釋道:平安分紅政策非常穩定,過去12年一直在提高分紅比例,在整個行業平安股息率有競爭優勢。平安對未來三年經營非常有信心,會保持一貫的分紅政策。

3月21日,中國平安公布的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2024至2026年度)顯示,在未來三年,公司每年分紅金額原則上爲上年度經審計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20%-50%。

平安提到,將保持利潤分配政策的一致性、合理性、穩定性,在把握未來增長機會的同時,保持財務靈活性。

平安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不僅來自過去一貫穩健的經營,也來自當下對未來超前戰略布局。

對于投資者而言,不論是從公司過往表現、增長潛力,還是當前的硬性估值指標來看,中國平安的投資“性價比”都已得到凸顯。

目前,中國平安的PE約8.6倍,PB爲0.82倍,兩項指標都明顯低于行業平均和主要同行企業,這或許表明,中國平安有著較高的投資性價比。

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平安總經理、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公司戰略清晰,相關的數字也表明核心主業表現穩健,而且處于非常好的行業,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兩大行業均有遠大的前景,目前平安PB與PE都很低。

“我相信是金子總歸會發光,相信股價總歸要回歸到價值一致的位置,所以我們很有信心。”謝永林說。

0 阅读:0

花椒房企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