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高薪!永贏基金待遇誘人,董事長:夢想和收入全都要

花椒房企 2024-03-07 07:38:31

年一過完,就到了春季校招高峰。

最近,不少基金公司已經啓動2024年春招。

金融行業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水平,向來是各個行業中的“天花板”。而基金又堪稱金融行業“天花板中的天花板”。

最近鳥叔就看了不少基金公司開出的校招待遇,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誘人。

比如以年終獎高著稱的興證全球基金:

據稱,3年工作經驗的碩士IT開發崗全年總包大概50-55w左右,其中base大概19k,年終獎30w左右。

薪酬水平不突出,但福利水平突出的銀華基金,據稱有:六險二金、節日福利、帶薪年假、各類補助、年底雙薪、年終獎金、健身卡、食堂等……

永贏基金,似乎是二者的“結合體”。

永贏基金董事長馬宇晖此前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過:只談夢想,不談收入,那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

基于此,永贏基金對員工可謂“出手闊綽”。

01

春季校招,永贏基金極具誘惑力

永贏基金近期啓動了2024年春季校園招聘。

相比秋招,永贏基金春招崗位不多,而且以營銷類機構銷售經理、渠道銷售經理等崗位爲主。

不過,永贏基金的福利待遇還是一如既往的優厚。

據相關媒體披露,永贏基金的薪資結構爲基本工資+年終獎金;

其中,應屆生前台投資類基本工資在30萬元左右,銷售類崗位基本工資在25萬元以上,中台産品交易合規等崗位25萬元左右。

而春招中的渠道銷售崗base約25萬元,獎金是6-18個月,一般是12個月。

在當前這樣的環境下,這樣的薪酬水平,可以說極具誘惑力。

跟薪酬一樣吸引人的,還有永贏基金的福利水平。

永贏基金去年秋季開始的2024屆秋季校園招聘中,除了開放銷售崗位外,還開放了量化研究員、風控經理、基金會計等核心崗位。

在這些核心崗位招聘時,永贏基金直言,公司擁有“高配福利”。

這些“高配福利”包括五險一金、補充住房公積金、商業保險、用餐補貼和節日津貼等。

另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假期:公司有包括年休假、福利年假、帶薪事假、帶薪病假,家長會假,育兒假等大量假期。

錢多、假多,還足夠光鮮亮麗的基金公司,這誰看了不說一句:羨煞我也?

永贏基金旗下其他業務板塊,薪酬福利同樣不錯。

根據永贏基金旗下永贏金租發布的校招公告,其擁有超貼心的福利補貼,有個人專屬導師帶教、豐富多樣的文化培訓等。

永贏金租在boss直聘上招聘的小微租賃客戶經理崗位,開出了16薪。

02

永贏基金董事長:不能只談夢想不談收入

資料顯示,永贏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是國內15家銀行系公募基金公司之一。

永贏基金在業內一直有黑馬之稱。目前,永贏基金管理規模約3500億元,在行業內大約排25名。

永贏基金董事長馬宇晖生于1981年,是一位80後。

馬宇晖于2016年11月正式擔任永贏基金董事長職務,當時也是最年輕的公募基金董事長。

作爲一家“年輕人”管理的年輕的基金公司,永贏基金也開出了極具競爭力的薪酬水平。

據媒體報道,永贏基金董事長馬宇晖在很多場合都會強調:只談夢想,不談收入,那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

爲此,永贏基金進行了薪酬改革,把機制設計做在業績之前,讓基金經理全身心投入到投研本身,而不用擔心業績做好後收入是否能夠匹配得上。

根據業績對基金經理進行適當激勵,這沒有任何問題。

但問題是,頂著高薪的基金經理,交出的業績一個比一個差,這表明,基金公司缺的並不是激勵機制,而是懲罰機制。

基金經理是高收入群體,但具體有多高,大多數人可能沒有概念。

給大家舉個例子:去年年底,知名基金經理高楠加盟永贏基金後發行的首只産品,永贏睿信混合基金。

這只基金募集總規模達14.5億元,是2023年下半年首募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基金。

後來高楠發公開信表示,自己自掏600萬元認購該基金。

從這個案例中,或許不難看出基金經理們的收入水平。

此外,去年1月,永贏基金爆出桃色醜聞,其高薪問題也一並被曝光,引發了一陣風波。

03

已經有基金不收管理費了

近兩年,公募基金的表現普遍糟糕。

春節以來,市場明顯回暖,公募基金已經有了可觀的“回血”。

但跟這兩年的跌幅比起來,仍然杯水車薪。

拿永贏基金來說,雖然2月份大“回血”,但永贏基金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近一年來的跌幅仍然全部在10%以上,最高的一只虧損超過30%。

永贏基金的混合型産品也大面積虧損。

永贏消費主題、永贏惠添益、永贏新能源智選等基金的虧損都在30%以上。

視角延長到三年,成績就更慘不忍睹了……

永贏基金董事長馬宇晖認爲只談夢想,不談收入,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

但只談管理費,不談收益,又何嘗不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

在基金大跌期間,基金公司完全可以采用減免管理費的形式,降低投資者負擔。

但幾乎很少有基金公司主動這樣做。

以永贏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經理常遠管理的永贏常遠價值爲例,這只基金最初的管理費是1.5%,托管費0.25%。去年7月才將管理費降至1.2%,托管費降至0.2%。

但和糟糕的業績比起來,這樣的費率,還是太高了。

僅2023年上半年,這只基金收取的管理費和托管費超過3200萬元。同期基金淨值下跌超13%,虧損超過5億元。

管理費從名義來看,至少應該是管得好才有資格收。

暴跌的情況下,管理費照收不誤,也難怪會引發投資者不滿。

好在積極的變化也正在發生。

此前,一批費率與持有時間、業績挂鈎的産品已經上線。

此外,近期多位私募大V宣布,管理的私募産品停止收管理費。東方港灣創始人但斌近期也表示,公司淨值在1元以下的基金不收費。

希望未來更多公募基金也能跟進。

拿不出成績,至少要拿出誠意。

0 阅读:1

花椒房企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