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錢香港,重走芯江湖

芯潮IC 2023-10-26 15:07:39

“芯”原創——NO.42

文 I 王藝可

報道 I 芯潮IC

香港要大力發展半導體了。

最近一則消息引起不少人注意——據中新社、香港科技園公司官方,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微電子企業傑平方半導體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香港科學園設立以第三代半導體爲主的全球研發中心,並投資開設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家碳化硅 8 英寸先進垂直整合晶圓廠。

傑平方董事長俎永熙介紹,簽署合作備忘錄標志著公司在香港正式啓動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8英寸先進垂直整合晶圓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約69億港元,計劃到2028年年産24萬片碳化硅晶圓,帶動年産值超過110億港元,並創造超過700個本地和國際專業人才來港的就業崗位。

談到香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金融中心、購物天堂以及國際化的大都市等。那麽,寸土寸金的香港建設晶圓廠背後的謀劃是什麽?目前,全世界關于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都處于初步階段,香港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成功幾率有多大?借助內地的龐大市場,香港能否如願發展半導體産業?

01

一段神秘的香港造芯史

當探尋中國香港造芯的原因時,竟意外發現了那段鮮爲人知的曆史。

中國香港芯片産業發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紀60年代,起步甚至比韓國和中國台灣要早很多。那個時期正值中國香港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與新加坡、韓國以及中國台灣並稱“亞洲四小龍”。

與此同時,美國半導體公司爲了壓縮成本,正在尋找人力成本低、稅收優惠大的地方。有的半導體公司開始搬到緬因州和新墨西哥州,而仙童半導體是第一個將生産線放到亞洲的美國半導體企業,因在日本碰了壁,則將目光放在了發展還不錯的中國香港。

此時尚處在仙童的諾伊斯曾投資了香港一家小型無線電公司,所以仙童的制造主管查爾斯·斯波克(Charles Sporck)前去考察。轉了一圈,他們發現中國香港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無工會組織、受過西方教育的技術人員、優質的工程學校,以及稅收優惠和其他政府補貼,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香港的時薪只有25美分,僅爲美國時薪的十分之一。而一位同事不禁感歎:“不可能再找到比中國女工更靠譜的工人”。

1962年,仙童半導體在香港恒業街租下了一家膠鞋廠,並注冊了公司;1963年,仙童半導體將加州制造的晶圓運往香港工廠封裝和測試,最終一部分芯片運回美國,剩下的則直接在亞洲銷售。由于香港人工成本低,仙童半導體可以雇傭更有經驗的工程師去管理生産線。

《我所居住的城市:香港第一家半導體工廠的榮光和悲情》曾寫到:在幾名美國主管和數千名香港工人“三班倒”的努力下,僅1963年全年,仙童半導體産量達到了1.2億枚,這令公司十分滿意。仙童半導體某高管曾回憶:“這是巨大的成功,我認爲它們的質量非常棒,或許因爲我們在生産一線部署了工程師,他們非常善于管理人工,同時又真正重視産品質量。”

在仙童半導體的帶動下,Fairchild、摩托羅拉、TI和富士通等企業赴港投資,産業環節主要圍繞制造、封裝、組裝和測試。除了建設封裝廠外,許多跨國零部件制造商在香港設立市場部門,從事該地區的銷售,分銷和采購活動等,當時內地的電子元器件供應主要都是經由香港向國外進口。

80年代左右,摩托羅拉等科技巨頭開始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爲香港半導體産業發展埋下了種子。《百年滄桑,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就有這麽一句話形容香港:“一個新電子産品的制造時間,美國要8個月,日本要5個月,而香港平均不到3個月。”

02

爲何不見香港芯片企業?

在這波半導體産業轉移中,韓國培育了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公司,而中國台灣沖出了台積電。可是,早早起步的香港,爲何沒有留下一家享譽全球的公司?

實際上,香港也培育了不少優秀的芯片企業,其中自然繞不開赫赫有名的萬力半導體。萬力半導體是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産商摩托羅拉(Motorola) 旗下香港半導體公司,曾是香港最大的芯片公司,在港開設了3座半導體測試及封裝廠,其中一座位于大埔的廠房“矽港中心”,更是21世紀初全亞洲第二大的芯片測試中心。

萬力半導體在1995年研發的“龍珠芯片”更是香港芯片實力的代表之一,是當年PDA品牌電子手帳Palm的核心零件。可惜的是,這家公司最終沒能長久地呆在香港。2002年,考慮到租金和人力成本,在港成立逾30年的萬力半導體宣布將大部分生産線遷往天津。

當然,萬力半導體也爲香港留下不少“滄海遺珠”,晶門科技便是其中之一。晶門科技于 1999 年在香港成立,是從萬力半導體的研發部門分拆出來的一家獨立公司。該公司專門從事設計、開發及銷售集成電路芯片産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半導體公司,公司的産品與解決方案適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智能産品。

2004年,晶門科技在香港主板上市,是目前香港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也是爲數不多堅守在香港的芯片公司。此外,香港只剩下了30余家半導體公司,如卓榮集團、科範微半導體、威揚電子、開源半導體等。這些公司大多在中國大陸做設計研發,香港做營銷、渠道等工作。

卓榮集團便是如此布局。2003年,美國硅谷回國的優秀企業家和工程師鄭灼榮先生創辦了卓榮集團,是一家設計與銷售自主知識産權芯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目前,卓榮集成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總部設立在香港,並先後在珠海、深圳和中國台灣設立了研發機構以及全資公司。

香港芯片也曾有過輝煌時刻,爲何沒能持續發展下來?

首先,土地是一個主要原因。受土地資源限制,多數香港工廠就開設于工業大廈內,而半導體行業對工廠規格有著嚴格的要求,需要建設單層工廠。加之,香港地産飙升導致半導體公司運營成本上升。于是,不少公司開始逃離香港,搬到人力成本更低廉、土地資源豐富的內地。

其次,香港政府當時對半導體産業重視程度不高。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非常需要政府支持引領的産業。那個時候就有個說法,用廣東話來說,就是‘Low Tech就撈嘢’,就是低技術的低科技含量的,就是可以撈了很多錢。‘High Tech就揩嘢’就是高科技的會賠本。而香港的政策主要從商業角度出發,過往側重發展金融業,創科政策方面缺乏前瞻性和戰略思維,這也就爲香港錯失了發展半導體産業的良機。

意識到問題後,香港也在積極調整。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香港發展科技産業,並不是一拍腦門,什麽都能做。當局選擇産業發展主要基于四個考量,包括香港在相關産業是否具備優勢、産業能否拉動本地經濟、能否創造本地就業以及能否貢獻國家所需。

當下,香港發展新興的第三代芯片,是一個重啓半導體産業的絕佳時機。在持續升級技術封鎖的背景下,第三代半導體有望成爲我國半導體産業突圍先鋒,實現彎道超車。孫東進一步表示:“基于氮化镓的第三代半導體芯片産業發展,現在屬于是全球最新的趨勢,大家基本上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03

背靠大灣區,香港造芯勢頭正猛

香港重振芯片行業成功的幾率有多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案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最近幾年,比香港面積還小的新加坡正在重新發力芯片業,竟吸引了不少芯片公司建廠。譬如,Soitec計劃在新加坡投資4億歐元(約4.4億美元),將硅晶圓廠産能提高一倍;台聯電預計投資324.17億新台幣(約10.22億美元)用于晶圓代工,其中部分將用于投資新加坡工廠等。

到2020年,新加坡半導體行業産值在整體制造業的比重提升至46.3%。同樣也是在2020年,新加坡公布其國立研究基金會(NFR)“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在2021-2025年間,新加坡政府將維持對研究、創新和企業的投資占該國GDP的比例爲1%(即大約250億美元),以支持電子半導體行業抓住新的增長機會。

IC insights數據指出,2021年新加坡占全球晶圓廠産能的近5%,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中占20%的市場份額。貝恩咨詢公司董事特拉斯科特表示,新加坡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是它“由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組成的龐大生態系統”。

而香港背靠大灣區,有著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和産業集群。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21日,全國存續在業的集成電路相關的高新技術企業共20607家,其中廣東以6572家位列全國第一。具體而言,深圳和廣州分別以2896和2506家位居全省前列,在廣深之後,佛山、東莞、珠海分別是281家、277家和275家。

而且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思維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譬如廣州的優勢集中在應用和制造;深圳、珠海強在産品和設計;澳門的科研水平世界領先;香港在知識産權保護上擁有國際經驗。多方勢力優勢互補,成爲了中國芯片版圖格局不可或缺的一隅。

而且,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處于大灣區核心位置,是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溝通橋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使用了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半導體,香港作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出口市場之一,擁有能成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和價值鏈關鍵樞紐的巨大潛力。

而重要的是,資本、知識、技術、人才密集,半導體需要的必備條件,中國香港均已具備。香港在半導體芯片研發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包括學術界有具備國際水平的研究人員等,相信能在亞洲乃至世界逐步取得領先地位。最近,港大工學院新增重磅專業——微電子科技與技術,爲後續儲備芯片人才做了不少工作。

香港的國際化、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對全球尖端人才一直獨具吸引力,爲香港的芯片産業注入了一股創新活力。

在風雲詭谲的産業格局變幻之下,香港在已有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優勢下,重新發展芯片産業的目標並不難實現。不久的將來,香港半導體産業極有可能走向新的黃金時代。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爲芯潮IC原創,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所引用信息均來自市場公開資料,我司對所引信息的准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2、本文未經許可,不得翻版、複制、刊登、發表或引用。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0 阅读:4

芯潮IC

簡介:一同見證“芯”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