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懶惰,不是行爲問題而是心理能量原因!真正有效的兩個做法

內驅力談家教 2024-04-24 03:10:23

8-16歲孩子拖拉不自律,內收不自信,想做不執行,應付學習沒動力……若要“根治”,(點擊)!

我是一名內驅力教練,主創“五感內驅力”法,最大特點是“落地”,消除“知道但做不到”通病,使孩子自律自信有動力。衆多家長見證有效!()

你發現沒有,有的孩子懶惰、拖拉、磨蹭,即使再多的催促,再細致的時間規劃,都沒用……反而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即便做了計劃,開始答應的好好的,但是隔天就忘,或堅持不了兩三天就沒有然後了!

因爲這些壓根兒就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給父母真正有效的做法有兩個方面。

01

心理能量才是根源

講一個親身感受。

我早上一般都是6點樣子起床,但有一天我起床已近7點半了,其實中間明明有聽到鬧鍾,也知道該起床了,但身體就是想多躺會兒……

而且在起床後,內心還莫名覺得不得勁兒,有點發慌的感覺(也許是因爲沒有做到“按時早起”,而有點懊惱和自責)!

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爲什麽今天想“懶床”呢?

首先,排除身體原因,因爲最近健康狀況良好。然後,也不是因爲晚睡,昨晚10點多就睡了。再者,也不是因爲累著了,近期工作量還好……

其實內心直覺告訴我,是心理能量的問題。

什麽是心理能量?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如果最近一段時間,生活中更多是開心、快樂和好的感覺,尤其是內心充滿喜悅、目標和向往的時候,一般會起床比較早,而且往往是自然醒,並且起來後精力充沛,頭腦清晰。

相反,如果最近一段時間,更多是壓力或焦慮,沒有什麽特別的好感覺,往往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起床時就會有“懶惰”的迹象。

前者就是心理能量相對充足帶來的體驗,後者則是不足的表現……我那天不想起床,主要就是因爲後者。

其實,“心理能量”的外化體現,就是俗話說的“心情”。一個人心理能量高的時候,他一般是開心、喜悅和振奮的,心理能量低的時候,往往是低迷、消沉和退縮的。

所以一個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壓力、責備、憤怒、害怕等負面情緒,他的整個人的心情狀態就是萎靡和消極的,做事的時候,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副拖拉懶散的樣子(尤其是不太感興趣的事)。

現象背後的本質,就是心理能量。

02

孩子拖拉磨蹭,你就催促講理

當孩子起不了床,懶散磨叽,啥都不想幹等,你是怎麽辦的呢?

多數家長本能做法可能都是:不停催促或講道理。

是的,這是一個本能反應,只不過是一個錯誤的做法。而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是因爲父母內心只把它當作一個行爲問題——認爲只要指出來,孩子完全可以憑意志,從行爲上做出改變,甚至還認爲,做到這點理所當然地很容易!

正因爲這樣的想法,才導致日常溝通中有那麽多催促、說教、講習慣,而且,孩子一旦說不聽,父母就會開始埋怨、生氣和無奈!

但其實,是我們不了解孩子心理,把這個問題看得過于粗淺、過于表象了。如果我們順著孩子“懶惰”的行爲表象深入下去,你肯定能摸到一條深根。

這條根就在心理:如果一個人內心沒有好的感覺,缺乏對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心中沒有力量,他的外在行爲就很容易呈現懶散和拖拉。

一句話:你看到的是“懶惰”的外在的行爲,其實根源是內心的無力。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03

正確做法的兩個方面

問題根源找到了,方法也就出來了。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著手點和關鍵點,一定不是使勁地催促,更不是責罵,那樣只會帶來負能量,要麽麻木應對,要麽叛逆對抗!

正確做法是:提升孩子的心理能量和內在力量。

具體怎麽做呢?

第一方面,給你5個方法。具體請閱讀“讓孩子快速開心門的5個方法”(點擊),這幾個方法不光對孩子有用,其實對成人也適用。

第二方面,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親子相處和溝通中,給到孩子歸屬感、信任感、成就感、價值感等“好感覺”(這往往也是前面5個方法能夠落地的保障),可閱讀“你必須懂得‘有熱度’的溝通”更進一步了解。更落地的,請參與“內驅力營養溝通”咨詢,一對一給你進行落地指導。

事實上,一切看得見的行爲問題,都是表象,背後的主導者一定對應著某種看不見的心理和能量。我們需要去覺察它、找到它,才能從根本上有底氣、有方法,去面對它與解決它。

--

更多內驅力落地辦法,請讀下面文章,針對性地幫你“教育落地”和“做到”(不只是“知道”)

【這2篇必讀】

1.內驅力培養三步驟,我是"過來人":

2.“五感內驅力”落地型方案:

/ END /

原創 | 一點老師

內驅力咨詢師,健心教練。愛看本質、喜講系統、力求實效。點個關注,一起共修。

1 阅读:318
评论列表
  • 2024-05-23 23:35

    從哪裏抄來的?五個方法呢?

內驅力談家教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