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孩子可以被“設計”出來,父母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做營養溝通

內驅力談家教 2024-04-14 05:23:28

孩子拖拉不自律,內收不自信,應付學習沒動力,很多父母無法“根治”……其實!

我是一名內驅力教練,用“五感內驅力”,將內驅力落地,消除“只知道但做不到”的通病,使孩子自主自信有動力。驗證有效!()

聽到“設計”一詞,有人會覺得怪:“難道你把小孩當産品了嗎?”,“你這不是要控制孩子嗎”……

不是這樣,其實我只想講:父母的日常言行可以大程度影響孩子成長。

看完這篇,相信你會更認真對待和孩子的日常溝通。

01

孩子行爲如何被養成?

對這個點有感觸和思考,是因爲多年之前的一件小事。

有一天帶老婆孩子去公園玩,距離不遠,我們走路過去。按正常速度,七八分鍾就能到,但那天卻走了近20分鍾!我當時是有些生氣的,我覺得挺浪費時間了,而導致這種結果沒有其他原因,就是一路太磨唧。

我向來是一個很講求效率的人,對事情一般都保持著高效完成的習慣。但孩子媽媽不是,幾乎跟我相反,總有些慢悠的樣子,而孩子跟她一起的時候,基本都隨她了。

因爲這個事,我不禁想起孩子很多過往行爲,我越發地發現,孩子的很多表現跟我們倆的很像,幾乎每一個行爲的背後都能找到我們的夫妻倆的影子。

于是我一路在思考:我們到底是在什麽時候,在哪些事情上影響孩子的?又是怎麽影響孩子思想行爲的?

最後我得出的結論你知道是什麽嗎?是隨時隨地,是所有言行。

具體怎麽講,繼續往下細看。

02

環境塑造人

先看一個問題:一個人,從一個小小的受精卵開始,逐步長大直至成人,過程中如此大的巨變,這麽多的能量從哪來(人的本質就是能量)?

很明顯,只有來自外界,也就是常說的“環境”(包含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孩子成長本質就是所看到、聽到、吃到、摸到、聞到、感受到的……一切經曆和接收的總和。

而能量有“好壞”和“高低”之分,所以對于組成這個人的能量,其質量的好壞和頻率的高低,必然會對這個人本身有直接的影響,沒錯吧!

那你想一想,小時候,孩子日常的能量輸入誰在決定?

是誰決定了孩子每天要吃什麽東西,吃幾種樣式,什麽時候吃,吃多少?

是誰決定了每天要帶孩子去哪裏,要走哪條路,過哪個路口,看到什麽風景?

又是誰決定了孩子每天要觸摸到什麽東西,見什麽樣的人,進入什麽圈子,做什麽樣的事?

……

沒錯,就是你!幾乎所有能量和信息的來源都被父母給“操控”著,一切都由父母決定的。

也就是說,你決定著孩子的經曆和環境,你決定著孩子接收到的能量,同時也意味著,你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環境塑造人”就是這麽來的,孩子的日常、平凡、普通的日常“經曆”,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傳遞能量和信息,在塑造孩子,直到形成孩子今天這個樣子。

“孩子是被‘設計’出來的”也是因爲此(差別只在于父母有沒有意識到)。在這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關系最緊密,接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是孩子初期的最大成長外環境,自然就成了這裏面最大的“設計師”。

03

父母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

根本就沒有完全的“順其自然”,只要人需要被照料,需要從外界環境的支撐,就不存在絕對的順其自然,一定存在人爲幹涉(比如父母給你的關心和支持)。

換句話說,不管大人想不想幹涉孩子成長,都已經參與了幹涉,差別只是在于你有沒有意識到而已。

而且你會發現:父母給孩子的影響,不是只存在某些特別的事,而是在所有的言行上!

爲什麽?

我們說“教育如生長”,如果把人的成長比作一棵樹,那你的一言一行所傳遞的出來的感覺,就好比空氣、陽光、水分一般構成了營養體系,滋養著孩子的心理成長。

只不過,你能說是哪一絲空氣,哪一縷陽光,哪一滴水分把樹木滋養長大的嗎?不能。就像我們每一天都吃飯,你能說是哪一口飯把你餵大嗎?也不能,但每一口飯都很重要,都在助力人的成長。

孩子的心理培養和精神成長同樣如此,是持續在接受外界的影響。父母的每一言行,包括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以及每一份發心,時刻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影響著孩子成長!

所以,如果你想給孩子更好地影響,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颦一笑,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都要注意(至少要有意識)!因爲我們時刻都在傳遞給孩子某些東西,並影響著他,把不准哪一句話或一個舉動就在孩子心裏留下了烙印,種下了種子。

這其實就是爲什麽一定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的內在機理!

可能你想問:如何給孩子好的影響呢?

但這是個系統的大話題,沒有三言兩語的標准答案。有本書《父母的語言》,你可以去看一下,你會深刻意識到,父母不同話對孩子可以産生很大的不同影響。

同時,我一直提倡、實踐並分享“營養溝通”,就是爲了助力更多父母,讓日常親子溝通成爲補充孩子心理營養的最佳場地,給到孩子好感覺,讓孩子愉快,自信和有動力!關鍵是,這已經經過了實踐檢驗和非常多家庭的有效驗證。

最後一個溫馨提醒!(非常重要)

千萬注意,孩子的成長,我們可以有意識參與,可以做些“設計”,但是這裏面有非常重要的“度”的把握,弄不好就成了“控制”!而這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提倡的。如果你感覺自我意識不那麽到位,與其自以爲是地給引導,還不如讓更多讓他“自然生長”。

--

更多內驅力落地辦法,請讀下面文章,針對性地幫你教育落地和“做到”(不只是“知道”)

【這2篇必讀】

1.內驅力培養三步驟,我是"過來人":

2.“五感內驅力”落地型方案:

/ END /

原創 | 一點老師

內驅力咨詢師,健心教練。愛看本質、喜講系統、力求實效。點個關注,一起共修。

0 阅读:2

內驅力談家教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