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世界“收稅權”的爭奪

荊棘阿 2024-04-01 03:30:41

⎡中央王朝要穩固,就需要充足的稅收,稅收也分兩種:人頭稅和資産稅,只收人頭稅,就無法消除貧富分化,收資産稅,又會和既得利益集團産生嚴重的沖突。⎦

⎡國內需要用長期低利率的方式把資産稅征收變成人頭稅的征收,實現降杠杆的目標⎦

⎡現在美國逐漸無法在全世界收取人頭稅,資産稅更不好收,沒有全世界的供給,美國的財政狀況根本就無法得到解決。⎦

⎡曆史性的大繁榮近在眼前⎦

古代打仗爲什麽要土地?

因爲古代所有的資源都可以換算成糧食,有了糧食就可以生兒育女,而土地就是糧食的載體,所以土地在古代就是資源的總和。上到皇親國戚,下到村落鄉紳,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在爭奪土地。

清代張英說的四句箴言: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善者不傾,擇交者不敗。他把土地看成是和讀書積善擇交一樣重要的事情。

民衆有了土地,就有了收入來源,國家也就可以收稅,因此,土地收成就和國家財富直接挂鈎,在帝國開始的時候,土地收成按比例上繳國家的稅費就是人頭稅,此時不需要收資産稅也沒問題。

國家發展了一些年以後,土地就開始兼並,導致國家稅收萎縮。在現代人的想象中,土地兼並就是強買強賣,一定有很多“白毛女”那樣的事情發生。

其實真實的兼並並非是那樣,富家大戶的土地之所以越來越多,是稅收制度出了問題,導致很多農民心甘情願地把土地廉價賣給士紳。

海瑞出名以後被任命爲應天巡撫,應天就是現在的南京。他上任之後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拯救江南的賦稅。

江南富甲天下,按道理稅收也應該占全國的大頭,可是現實並非如此。

徭役繁重,很多農民爲了躲避徭役,就把土地以低廉的價格賣給當地士紳權貴,而他們自己化身爲士紳的佃農或者家仆。士紳大戶因爲有科舉功名,可以不納糧,結果便是膏腴之地江南的賦稅有時候還不如一些落後地方。

上海在明朝時期是松江府,嘉靖時期當地最有權勢的是首輔徐階家族,整個松江府的賦稅幾乎都進了他家,朋友王畿規勸他減少一些土地,20萬畝實在是太多了。

可是徐階說他家只有三五萬畝,其他的大多是別人寄在他家的,他家只是收點費用而已。

也就是說松江的農民爲了躲避徭役,就把土地寄養在徐階家,每年給他家一些費用,如此一來,徐階家有了好處,而農民在名義上沒有了土地,也就不需要承擔繁重的徭役,真可謂一事兩利。

最終的結果是明朝賦稅總是收不上去,這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明軍不滿饷,滿饷不可敵,這句話可不是戲言。

土地在古代是資源的載體,也是稅收的工具。曆史上的收稅,要麽就是收人頭稅,要麽就是收土地稅,土地稅就是現代所說的資源稅,明朝這兩個稅都收不上來,怎麽能不滅亡呢?

明朝滅亡以後,這種情況依然存在,康熙時期雖然說是盛世,可是地主圈地現象非常猖獗,一直到康熙24年下诏“嗣後永不許圈”之後才安甯下來,可是很多地已經圈了,不用交人頭稅了。

康熙沒有勇氣改革,把問題都留給了他兒子,雍正實行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意思就是在徭役和繳稅的事情上沒人有特權,再配合“攤丁入畝”的政策,促使擁有很多土地的士紳階層必須要多納糧,充實國庫。如果不是這個政策,那雍正和乾隆連續半個世紀對西北的用兵就沒有財政支撐,也就無法收付新疆。

中國曆史上很多王朝都是死于土地兼並之後流民太多引發的農民起義,但是清朝的滅亡主要是帝國主義的入侵導致國內資源流出引發的極度貧困化。

說簡單一點就是被洋人收了稅,《辛醜條約》賠償4億兩白銀,全國4億人一人賠償1兩,這就是被洋人收了人頭稅。

資本入侵,培植買辦,摧毀國內的民族工商業,隨後引發經濟大起大落,這就是被洋人收了“土地稅”,因爲這是在資産端實行的收割。

科技是人頭稅

當民衆財富相差不大的時候,收人頭稅是比較簡單的辦法,這個很好計算,有幾個人就交幾個人的稅。

現在社會其實也是,世界上大部分稅種都是人頭稅,只不過是通過買賣商品和服務的方式征收。

這種征稅方式在民衆財富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沒什麽問題。一旦財富被少數人集中,很多人淪爲赤貧,那再收人頭稅就不好了,其實也是收不到了。

現在不就是這樣嗎,財富分化嚴重,導致普通人消費能力被抑制,消費下滑,就導致稅收也下滑,人頭稅成了問題。

我們以2022年的稅收分類來看,全部都是人頭稅,沒有一個是針對資産而征收的“土地稅”。

現代社會貧富越拉越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收人頭稅,而不是土地稅。

比如說張三月收入1萬,買個5000塊的手機,李四月收入10萬,也買個5000塊的手機,他們兩個交的“手機稅”是一樣的,以此類推到其他商品,那自然張三越來越窮,李四越來越富。

假如說針對張三和李四的資産收稅,那就會大大消除貧富差距,資産稅也就是古代的土地稅。

那新時代用什麽方式來收土地稅呢?

上洋人當的土地稅

一個好的體制,一定要有土地稅,如果沒有土地稅,就必然無法逃脫明朝那樣的結局。因爲無法阻止貧富分化,資源向少數人集中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打個比方,經濟危機來了,有人廉價買了大量房子,後面經濟放水,房價大漲時期賣出,這就讓少數人收割了大部分人的財富,這個財富是沉澱層,不流通,要麽躺在銀行賬戶上,要麽躺在某個不知道的金融産品上。

對這種情況怎麽收稅?

這就好像漢代的地主,兼並了大量土地,沒有持有成本,只有收益,最終就是農民起義。

其實學習雍正那種辦法是最好的,可是我們卻學習了英國人在香港的辦法:一錘子買賣。

香港賣地,內地也學習賣地,結果便是把土地稅一次收完,後面貨幣超發,資産價格大漲,導致以前賣地的錢在後面看來是杯水車薪,財富沒有變成賦稅,反而重蹈了曆代王朝土地兼並的覆轍。

早期買房子的人就成了地主,後面買房的人成了新時期的佃農和家仆,學習香港的房地産模式,不就是上了洋人的當嗎?

英國人在香港本來就不知道能經營多久,所以在香港用一錘子買賣的方式把很多年的土地稅收完,這是正常的,這是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在英國本土就不是這麽做的,而是每年收。

我們當年居然學習了殖民地的土地稅模式,這是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和房地産土地買賣類似的就是對于資産的處理,比如說存在銀行的存款怎麽辦?

收的利息稅比例太低了,完全沒有意義,如果針對資産進行收稅,又有很多弊端,阻力非常大。要是不采取措施讓這些財富流動起來,整個經濟就會陷入停滯。

就好比現在的M2數據非常高,可是在流通市場的M1數據又比較低。

自從經濟危機放水以後,M1的增速常年低于M2,最近幾年甚至連一半都不到,巨額的財富都堆積在銀行吃利息。

張三有100萬,每個月花銷3000塊,李四銀行存款1萬塊,每個月花銷也是3000塊。張三空有財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和李四是一樣的,這就是新時代的“土地兼並”。

現在征收資産稅已經很難了,阻力太大,最後只有一個辦法:降息。

如果銀行存款利息是3%,很多人會存在銀行,如果銀行存款只有0.3%呢?

因此,從長期來看,最好的征收資産稅的辦法就是降息,讓銀行存款流出來,進入流通環節,這樣一來就可以征收人頭稅。

把資産稅變成人頭稅來征收,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

低利率情況下讓大量沉澱資金買入固定資産,正好解除一些高杠杆企業的負擔,打到去杠杆的目的。

去年A股持續下跌,我在知識星球裏面堅定的說一定是大通脹,短暫的通縮是大通脹開啓的初始階段,我知道很多人動搖了,害怕股災的出現,但是我從未動搖過,我和大家說一定不要懷疑。

去年因爲這個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但是現在局勢慢慢開始明顯化了,去年虧損的部分經過這兩個月的拉升,已經基本回來了。

再過半年,我相信這個結論就會用財富增長的方式完全地顯現出來。

美國向全世界雙重征稅

工業革命以後,土地不再是資源的總和,反而有可能成爲累贅,那再去爭奪土地就變得不劃算了。

當年英國人之所以放棄印度,就是因爲從印度掠奪的資源已經無法維持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入不敷出,放棄印度就是節約英國的資源。

在現代社會,通過擴張土地達到搶劫資源的目的,會被全世界譴責,比如說以色列現在對加沙采取的行動,還有霸占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土地,這些都造成了巨大的國際影響,除了美國,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反對以色列,連美國最忠實的跟班英國都不支持以色列,由此可見領土的爭奪在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不太劃算的買賣。

占有土地,對很多國家來說都是麻煩,以前有些國家想加入美國,結果被美國拒絕了,這個邏輯很簡單,如果並入了美國,美國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就算不並入美國,也不影響那些國家的財富流入美國。

那幹嘛要土地?所以美國拒絕了波多黎各成爲美國第51個州的請求。

其實向全世界征收土地稅也很簡單,就是用金融的手段。

某個國家有10萬億美元的資産,然後通過貨幣貶值升值,股市和債市的走高走低,美國資本一進一出,這個國家的資産可能就只有5萬億了。

這不就是交了資産稅嘛,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這樣的,財富被收割多次。

看下面這張圖,很多人會說阿根廷的儲蓄不是創新高了嗎,其實這裏面很多都是外國人的錢,真正阿根廷人的錢其實很少。如果只是通過科技手段去收阿根廷的人頭稅,阿根廷不會像現在這樣,這就好比讓富二代奢侈消費一輩子,到死也不會窮到哪裏去。

歐美收割世界,美國自己內部也在收割,下面這張圖是美國1%的富人財富在2021年超過了占人口比例60%的中産階級財富總和。

在2008年以後,經過兩次大規模放水,富人財富迅猛增長。

放水的本質就是富人向中産階級收資産稅。比如說富人資産100億,絕大多數是固定資産和金融資産,中産階級100萬,其中很多是現金。

放水之後,資産大幅升值,富人的資産在整個社會資産中的占比就提升了,這就是收資産稅了。

左手用科技收人頭稅,右手用金融收資産稅,那美國自然非常滋潤。

世界收稅權的爭奪

相比于金融,科技領域的潰敗讓美國更難受,因爲科技不行,那就相當于在全球範圍內收人頭稅的權力轉交給我們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就能理解華爲對美國的威脅有多大了。只要用到手機,就需要向華爲交稅,而原本這個稅是要交給美國的。

大部分外國人要麽買中國手機,要麽買西方手機,二選一,也就是要麽把稅交給我們,要麽把稅交給西方。

西方國家說我們太霸道了,什麽都要做,把他們逼得無路可走,其實本質意思就是我們把全世界的收稅權都拿在手裏,他們只能喝西北風了。

美國要把這個收稅權搶回去,辦法有兩個:第一是打壓我們科技企業,第二就是發動新一輪的科技革命。

打壓我們的措施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是我們越來越強,越打壓,我們的凝聚力越好,這麽搞是贏不了的。一個華爲已經讓美國絕望了,還有比亞迪,甯德時代,隆基綠能,055,殲20,登月,醫療,等等一大堆數不勝數的突破都讓美國頭大。

更關鍵的是打壓制裁根本就沒有效果,反而更加激發了我們科技突破的潛能。

因此,美國唯一的辦法就是科技革命。

如果人工智能和當年互聯網一樣,拉開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序幕,那美國又擁有了向世界征稅的權力;

如果人工智能沒有想的那麽好,可是我們投入了大量資金,以至于延緩了我們在半導體等領域對美國發起的沖擊,對美國來說,也是利好。

人頭稅是土地稅的前提,一旦美國不能征人頭稅,那就沒辦法征土地稅,這就好比雍正如果不能征江南的人頭稅,就不用想著去讓士紳交土地稅,因爲他連政權都無法掌握了。

只要美國開啓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就代表著美國可以重新在全世界搜刮一次。但是,僅僅如此還不行,因爲還有一個我們。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很牛,可是我們也不落後,另外人工智能沒有影響我們在半導體等領域對美國發起的沖擊,那美國就完蛋了。

因此,唯一的辦法是美國發生科技革命,而我們沒有發生。以如今的情況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前段時間,OpenAI的CEO說要融資7萬億美元發展人工智能,他首選的融資對象是中東的土豪,無獨有偶,想著征服火星的馬斯克融資的對象也是中東土豪。

在去年4月星艦發射失敗之前,沙特主權基金和阿聯酋阿布紮比向spaceX注資了10億美元。

如果美國這兩個科技的的標杆沒做起來,那就徹底完蛋了。僧格林沁死了,大清就完了,剩下的時間只是苟延殘喘而已。如果人工智能和馬斯克的星艦無法讓美國甩開我們單獨進入第四次科技革命,那美國也完了。

一旦我們拿到了世界人頭稅的收稅權,再配合國內低利率降杠杆周期的深入,曆史最大的繁榮就近在眼前。

不畏浮雲遮望眼,我們要做的事業是在底層邏輯,是在底層制度設計,是從最長遠的考量上做出的全盤規劃。短期看不出效果,只要給予一點時間,等全盤聯動起來,就會展現出史無前例的巨大能量,那是讓西方絕望而放棄努力的磅礴之力。

END

請關注並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238 阅读:28826
评论列表
  • 2024-04-03 15:36

    深度好文![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4-03 15:22

    獨立思考放光芒

  • 2024-04-04 04:41

    UC難得一見的深度好文,必須要頂上熱搜

  • 2024-04-03 22:55

    每一個文字都是智慧的閃光

  • 郤诜 35
    2024-04-02 19:01

    [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4-05 07:09

    絕對是看過的最好文章,絕無僅有,分析透徹,觀點獨到、精辟絕倫!

  • 2024-04-05 12:51

    理性探討一下,一個強勢國家可不可以不收任何稅負,只需要每年發行一定比例的貨幣,用新增的貨幣來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從而帶動經濟快速運轉起來。[笑著哭]

    用戶10xxx08 回覆:
    發行新貨幣稀釋全社會的財富是現在最主流的征稅方式[笑著哭]
    福晨語夢 回覆:
    超市老板爲什麽不一直印發100元優惠劵給顧客呢?因爲hold不住啊,超市老板不掌握生産資源,控制不住商品價格年年漲,沒有價格穩定的足夠貨源,100元優惠劵的價值只會年年縮水[笑著哭]
  • 2024-04-03 21:30

    不知道說的對不對,但是敢想敢說敢做就值得點贊。

  • 2024-04-05 10:30

    日本存款利率0.01%好多年了,中國確實也要降息,逼著富人的錢從銀行進入社會流通起來,征收他們的資産稅[笑著哭]

    用戶12xxx28 回覆: 王老三
    國內換有什麽用,每年5萬[笑著哭]
    王老三 回覆:
    那你可以在國內換呀。
  • 2024-04-05 06:14

    獨立思考,深度好文

  • 2024-04-05 11:53

    這篇文章能過審真是不可思議![點贊]

  • 2024-04-04 07:30

    寫得不錯,作爲我的小說知識點非常好[點贊]

  • 2024-04-04 14:25

    好文章[點贊][點贊][點贊]通俗易懂

  • 2024-04-04 11:33

    比內力階段大家都很傷,誰堅持到最後沒崩誰就贏。

  • 2024-04-04 20:52

    說得好通透

  • 2024-04-05 19:47

    清的滅亡,洋人是外因,內因是什麽明白人不知道?還怪洋人入侵

    程盛 回覆:
    自己的孩子自己打,自己家事自己理,別人過來搶劫又是另一回事。朝代更替會有新的繁榮,異族侵從來都低人一等。
  • 現在的代表都是富人階層,怎麽可能減少自己財富增補窮人。

  • 2024-04-08 16:53

    印鈔的副作用太大,還是降息的手段,逼著銀行裏大量的錢(存款)出來流通,推動消費投資,循環往複收稅[點贊][點贊][點贊]

    陳晨臣辰塵沉宸 回覆: 舉人
    日本實行了好多年零利率,爲什麽日本人的錢沒存到美國去
    舉人 回覆:
    美元利息更高,直接存美國
  • 2024-05-13 17:00

    標新立異,思路大開,收世界人頭稅的前提是強軍,別人不怕你,你能收誰的稅,思路是好的,不錯的好文章[點贊]。

  •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但是降息這塊兒不敢苟同,有點懷疑你是不懷好意

  • 2024-05-07 08:23

    現在的國企相當于古代的什麽?

  • 2024-04-25 18:18

    軍事鬥爭會顛覆你的

  • 2024-04-04 11:55

    難得有人還懂這個

  • 2024-04-06 13:47

    黴國佬美元貨幣依托軍事霸權才能向全世界征印花稅

  • 2024-04-07 16:12

    這也算好文。無知者真多。

  • 2024-04-10 19:29

    降息理論上有2個好處,實體能有更多的錢去擴大再生産,可以降低房貸刺激消費。現在黃金大漲就是因爲大量閑散資金的投入,原來是房子,現在是黃金而已。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只是想存錢保值,所以消費端並沒有像期望的那樣。沒有消費端,生産企業還是得完蛋[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 I am 2
    2024-04-05 17:21

    [吃瓜]

  • 2024-04-06 06:24

    降息和印鈔票有多大的不同??你覺得哪個更好?現在兩種方式不都是在使用麽??

  • 2024-04-05 13:15

    它在想啥,要加稅麽

  • 2024-04-07 20:08

    牛逼

  • 2024-04-08 22:59

    [鼓掌]

  • 2024-04-09 00:08

    寫的很深,也很易懂

  • 123 2
    2024-04-11 22:00

    [點贊]

  • 2024-04-13 16:49

    我覺得1000字以內就能說明白

  • 2024-04-14 11:38

    好文,點贊收藏了

  • he 2
    2024-04-14 19:14

    外國人[得瑟]

  • 2024-04-16 22:26

    好文[點贊]

  • 2024-04-28 17:52

    [點贊]

  • 2024-05-06 16:28

    還有一個鑄幣稅

  • 2024-05-07 20:20

    好文章[呲牙笑]

  • 2024-05-08 09:13

    別吹了

  • lic 1
    2024-04-05 14:46

  • 2024-04-05 15:20

    也算自圓其說

  • 2024-04-05 17:04

    好文章[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4-05 10:08

    [點贊]

  • 2024-04-05 14:01

    [鼓掌][鼓掌][鼓掌][鼓掌]

  • 2024-04-06 21:14

    深度好文

  • 2024-04-10 15:33

    胡說八道

  • 2024-04-14 20:34

    說的不錯,實現有難度,關鍵在于美國人不蠢,中國也有蠢人,兩兩相加,大概率就是平局。

  • 2024-04-18 11:33

    受益良多[點贊]

  • 007 1
    2024-04-25 18:38

    美的,說你那!你臉真大!

  • 2024-05-04 22:06

    雖然牽強附會,但引發思考

  • 2024-05-07 15:53

    經濟學就應該這樣學,學以致用,指導實踐。

  • 2024-05-12 15:59

    韭菜就是最重的稅

  • 2024-05-13 18:36

    扯淡的謬論

  • 2024-04-10 20:21

    [點贊]好文,我想我看明白了

  • 2024-04-16 07:52

    黃冊和魚鱗冊

荊棘阿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