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調研:防止攀比,學生統一購買600元的鞋子,這調研啥意義

蘇南流 2024-05-10 13:32:25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爲了防止學生攀比,家長花錢,學校統一溝通600元一雙的健康鞋,這個提議是否支持?

這是一份學校的調查問卷,家長收到這份分卷以後,不少人都打電話投訴,還有人發到了網上,瞬間就引發了關注。

當地教育局給出回應了,並不是真的要讓家長掏錢買,是有人提議了(人大代表議案),此次調研是爲了回複個人議案,提供數據支撐,采集了一些樣本學校和樣本班級。

這件事引發的深思

當地教育局回複之後,這事也就過去了,畢竟沒有真的讓家長拿出600元統一購買健康鞋。

但是這個事情,還是引人深思的。

引發深思的第一點:600元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是什麽概念,對提議者來說是什麽概念。

引發深思的第二點:統一購買600元的鞋子,就能從根本上消除攀比心理嗎?

引發深思的第三點:這種提議的意義何在?

事實上,從評論區、從家長投訴的內容上來看,600元買一雙鞋,對于提議者可能不算什麽,但是對于一些普通家長來說,就是奢侈品了。

那麽這個邏輯就是,對普通家庭來說,爲了防止孩子們的攀比心理,那就每個人都買一個昂貴的鞋子。

這是教育者的邏輯嗎?這算邏輯嗎?這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顯然不能。

這就有了第二個深思點,每個孩子都穿600元一雙的鞋子,就能消除個別學生的攀比心理嗎?鞋子、校服確實統一了,還有首飾、學習用品、課余活動、寒暑假研學等等,只要有攀比心理,那麽攀比就無處不在,這不是一雙600元鞋子就能消除的。

第三個深思點,沒有實施,只是因爲有議案存在,所以需要一些數據支撐,一次調研而已。

所以這件事存在的意義何在?還是說凡是有議案,就要有數據支撐,就要有調研?

當然了,也可以偷偷理解爲,調研之後,如果沒有這麽大的反響,也許就真的實施了,說是調研,不如說是試水,看看家長的反應,給自己留條後路。

關于個別學校盯著學生割韭菜的看法

學生放在學校,等于每個家庭把家庭命脈放到了學校,孩子是父母最關心的,其實只要不過分,父母遇到事情以後,基本上會妥協。

因爲絕大多數父母就有一個心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也就幾年的功夫,就過來的,吃點虧,多花幾百塊,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也值。

就是以爲什麽事情都把跟“孩子健康成長”挂鈎,最終就是吐槽幾句,還是默默交錢,默默妥協,配合學校。

也正是抓住了家長們的這種心態,過去那些年,才有那麽多學校的那麽多不良教師、領導,一茬一茬割韭菜。

現在的網絡開放了,什麽信息都可能全網曝光,尤其是和學校相關的信息更容易被關注,外加上這樣的信息對學校的負面影響,以及相關部門的管制,這種情況已經大大減少了,但是依然存在。

學校就應該是幹淨的地方,容不下一點汙垢。

而這樣的事情之所以一直存在,屢禁不止,就是因爲家長的軟肋是孩子,家長被學校拿捏了。

這些邊角一律不支持

消除孩子的攀比心,關鍵是從內而外,而不是從外向內,前者可以讓孩子保持清醒,後者不痛不癢,毫無意義,還給一些家長增加了負累,說白了就是爲了滿足個別人的利益而已。

統一校服是在接受的範圍之內的,在合理範圍之內統一校服,學生風貌更整齊,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可以少買幾套衣服了,也是好事)。

統一購買鞋子、統一使用電子筆、統一使用什麽高科技産品,統統不支持。

鞋子前面已經講的很清楚了,講一講所謂的高科技産品“電子筆”,帶攝像頭的電子筆,一支筆400多元,筆奧妙所在是,每支筆上有一個攝像頭,孩子寫作業的全過程中,另一邊的老師都能看到。

不少學校推崇這種筆,說和高科技看齊。

就有兩個疑問:第一這種高科技筆,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第二,老師有時間去查看每個孩子寫作業的全貌?可別再給老師增加負擔了,而且這根本就 不可能的事情。

說白了,這支筆進入課堂以後,除了相關人員能夠獲得一大筆中間費用外,對學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對于教學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是啊,科技發達了,時代不同了,種草的東西價格都翻倍了,我們小時候統一購置幾十元的輔導材料已經上是上限了,現在動不動就幾百元。

結語

拒絕讓孩子們當韭菜,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幹淨的校園環境,就是我們的希望。

希望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摒除一切私利想法,既然進入到這個行業,就有義務給孩子們提供純淨的教育,爲實現這種畫面貢獻一分力氣,而不是整天把一群活潑的孩子當成韭菜,一茬一茬割下去。

0 阅读:0

蘇南流

簡介:定期分享教育動態,專注學習、關注就業,提升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