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失眠科門診,看見深圳人失眠的100個原因

微光看社會 2024-05-15 18:42:34

那天,我去寶安中醫院看病,無意中看到還有一個失眠科,門口等待的病人熙熙攘攘。

深圳,失眠的人有這麽多嗎?

我搜了一下深圳失眠科挂號的信息,發現幾乎每個大醫院都有睡眠相關門診:不僅康甯醫院有睡眠障礙門診,北大、港大、深大、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都有專門的睡眠門診。

最新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民衆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爲7.37小時,根據往年數據,深圳人均睡眠時長只有6.45小時,爲全國最短。

因此,我咨詢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腦病科的周超醫生,他解釋:深圳人睡眠時間短,並不全是因爲失眠,也有可能是主動熬夜,但深圳失眠的人確實很多。

俗話說,前三十年睡不夠,後三十年睡不著,在深圳卻並非如此。周醫生提到:相較于其他大部分城市,深圳失眠患者更加年輕化,大部分集中在20-35歲,他們白天在單位當“牛馬”,回到家中卻無法安眠。

在周醫生看來,每一個失眠的深圳人背後,都有一個有迹可循的社會問題。改變大環境不容易,改善失眠卻有很多方法,其中最重要是正確看待自己、看待失眠。

“不要內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是非做不可的,讓自己過得舒適是最重要的事情。”以下是周醫生的自述:

01

深圳失眠人

年輕人多,女比男多

就我接觸的患者來說,深圳失眠的人裏面,年輕人的占比是最大的。按中位數來說,20-35歲打工人的比例最大。

一般來說,睡眠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減少,但老年人失眠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其他疾病引起,例如帕金森病、高血壓等,常常需要治療原發疾病,才能緩解失眠。而正處于生命旺盛階段的年輕人出現失眠,主要還是跟情緒壓力相關。

失眠人群總體上來說,不會特別集中在某一個行業,近年來看的話,和社會上的行業發展關系比較密切。

像我前段時間就連續接診了幾位銀行的職員,他們感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匹配。以前金融行業發展得很好,大家都賺錢。現在大家業績壓力大了,賺到的錢沒那麽多了,但是付出的精力更多,來自領導的壓力更大,自然而然就出現了失眠的問題。

很多人好奇,在深圳大量行業都遍布的程序員,會不會是失眠的主力軍?在這裏我想解釋一下,幾乎沒有程序員向我咨詢過睡眠問題。

程序員大多是男生,思維比較理性,雖然長時間在工作,強度也大,但是正因爲這樣,社交時間明顯減少,除了上班就是在睡覺,與人接觸的壓力降低了,失眠的情況也就不常見了。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但總體來說,失眠確實與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不能單一地以行業來論。

失眠的人雖然在行業集中上沒有什麽趨勢,但是在性別上的特征很突出:在失眠的人裏,女性的占比會比男性多得多,大約10名就診的患者中,有8名是女性。

前段時間,我面診了一個女性患者。她29歲,是一個很努力的女孩。雖然學曆一般,但是來深圳三年,就在一家私立醫院從一個小運營升職爲主管,年收入也非常可觀。

雖然工作上漸入佳境,但是她卻反反複複失眠了半年多,主要的苦惱是特別想成家。

但她生活圈子小,沒有認識異性的機會。她很羨慕已婚的同事,哪怕同事的家庭條件再差,住在破舊的出租屋裏,但是有老公有小孩,一家人其樂融融,就是她觸摸不到的幸福了。

她本來想在相親市場上找一個和自己100%匹配的人,但現實情況卻是步步妥協,最後連一個在身高、長相、收入上和她50%匹配的人都找不到。所以她很苦惱,調整不好自己的狀態,焦慮到失眠。

從思維方式的角度來講,女性較于男性,考慮的事情會更多更雜,更加內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個社會加諸于女性的壓力更大。這是一個非常長久的過程,時代在向前發展,女性在面臨絲毫不減的工作壓力的同時,還需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給家庭。

每個人這一生都會面臨不少的壓力:學業、工作、家庭等等,但女性還會額外面臨更多婚戀、生育、外貌的壓力。

大部分男性到了30歲,還會感覺很好找對象,而女性到了30歲,就會開始焦慮,感覺在婚戀市場上找到合適的人的概率變得越來越小。

女性到了30歲,也會有生育的壓力。雖然現在大家都在提倡晚婚晚育,生育隨緣,但是讓一個女性在尚有生育能力的時候,完全斷絕做母親這個想法,其實還是挺困難的。

我是覺得,這個社會對女性來說,其實挺不友好的,應該要給女性更多自由和關愛。

02

失眠的深圳年輕人

自救無效,無奈尋醫

精神疲倦、面色萎黃、眼下烏青、唉聲歎氣、有氣無力......

你一問他們是混哪個圈的,這些患者基本都會回複“黑眼圈”。帶著亞健康狀態走進診室,是大部分年輕失眠患者的共同點。

有的時候,有些患者爲了睡眠,做出的努力比上班還多。

吃褪黑素、針灸、睡前泡腳、睡前“數羊”、聽輕音樂、早起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中午不午休、晚上還去健身房,結果還是到淩晨都睡不著。

失眠到一定程度,以上這些方法對他們也不起作用了,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甚至掙紮到天亮也難以入睡,但是白天還得去上班,爲了打起精神,咖啡一杯接一杯,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晚上的睡眠。

失眠的人很痛苦。在每一個怎麽躺都不對的夜裏,在每一刻害怕又渴望天亮的困頓裏,他們抓不住內心的秩序,失落在日夜無章的作息裏。

曾經有一個患者,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身體已經非常疲乏了,但一閉上眼睛,腦子就變得非常活躍,枕頭就像是一個開關,只要頭一觸碰到枕頭,漫無邊際的思緒就開始作祟。

每天晚上難以入睡,睡著後易驚醒,醒來心髒怦怦地亂跳,白天偶爾還會有心髒疼痛的感覺,每天都在懷疑自己會不會猝死。

有一些女性患者則因爲長期失眠,氣血不足,導致經期混亂,內分泌也失調,感覺自己的相貌變得越來越醜。

沒有失眠過的人,認爲失眠就是一種想太多的後遺症。“失眠是因爲窮,世界上只有一種窮病”、“失眠證明白天的工作量還不夠大”,這些其實都是很絕對的評價。

正常來說,不是每個睡不著的深圳人都能被定義爲失眠。失眠本身的話就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入睡困難,第二個是早醒,第三個是醒後再難入睡。每天入睡4至10個小時都是正常的時間範圍,具體要以第二天起床後是否精力充沛爲標准。

我們醫學上判定“睡眠障礙”,一般遵循“五個三”的原則。

一是從躺上床開始到睡著入睡超過30分鍾。二是早于預期覺醒時間提前至少30分鍾。三是一般情況下,中途醒來後30分鍾內應該重新睡著,如果超過30分鍾也算失眠。最重要的是,需要以上其中一種,至少持續3個月,每周失眠次數大于3次才算睡眠障礙。

長期失眠,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基本上,到找醫生這個程度的失眠人,都是自尋辦法無果,已經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

他們晚上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沒有精力應付工作,當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和工作不匹配時,産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反過來又影響睡眠,以此形成惡性循環。

時間久了,還會讓人産生肢體症狀,導致頭暈、頭痛、肚子脹氣、消化不良、容易出汗等等問題。

我面診過一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病人,他僅有16歲,但是長期的失眠造成的情緒壓力,讓他變成了一個非常焦慮的人。他很害怕跟人交流,甚至還有被迫害妄想,經常坐立難安。根本就沒有辦法正常學習和生活。

像這樣症狀比較重的年輕人,一般治療起來也比較有難度,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如果出現失眠和情緒問題,需盡早就醫。

03

和失眠和解

其實是和自己和解

雖然我是一名睡眠科醫生,但是有的時候,我也會睡不著,比如出差或者旅遊時,換了個不熟悉的睡眠環境,我也會失眠。

我通常都會備一些短效的助眠藥物,喝咖啡的時間比較晚或者其他導致入睡困難的問題發生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吃一點安眠藥,因爲藥效快,維持時間相對短,身體能很快代謝掉。藥物幫助我快速入睡,入睡了之後我會有自己的睡眠節律,不用擔心失眠的問題。

有的時候不想吃藥,我就會把問題歸結到外因上,比如床不舒服、枕頭不舒服、燈太亮,我把這些小問題解決了,睡眠上的障礙也清除了,這個辦法也很有效。

很多人失眠的起因,就是擔心自己會失眠。

不要總想著我失眠了,明天會怎麽樣,我吃了睡眠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眼睛一閉上就開始放電影,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其實沒有必要。

長期失眠的人,常常伴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甚至出現很多軀體症狀,這些情緒問題和軀體症狀,又會成爲失眠的原因。

所以,我們在治療患者的時候,一般是中西藥結合的方式,讓患者能夠借助藥物先獲取一些睡眠,再輔助認知行爲療法,改變他們的對失眠認知,再進一步舒緩情緒上的問題。

因爲我是年輕人,我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麽,他們的煩惱我也經曆過,戀愛、分手、催婚、老師很討厭、領導的PUA等等,大家都是過來人。

認知行爲療法,其實是改變一個人對事情的認知。

爲什麽會想不通?因爲對事情的認知出現了偏差。你看問題的角度,讓你産生了這些不好的情緒,這個角度不行,咱們就換一個角度。

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變得正面一些,積極一些。

因爲,人都是趨利避害的,20歲到35歲這個年齡段很好。失眠,如果是因爲工作的問題,把工作辭了,問題就會好很多。如果是因爲情感的問題,時間也會治愈,投入到下一段感情就可以,沒有什麽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在傳統社會觀念的熏陶下,中國人的每一歲,都是很關鍵的一歲,每一個階段,都在卯足了勁地往前沖,尤其是深圳人,所以面臨的情緒問題會更加地強烈。

所有的病人就診的時候,如果他産生執念的話,我經常會跟他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你這樣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現在的結局就是生病來看醫生,我希望你能從讓自己健康起來的角度出發,先愛自己,才能真正睡好覺。

在接待了這麽多失眠患者之後,我作爲年輕人和醫生,有一個非常誠摯的建議:

不要內耗,可以適度“發瘋”,讓不好的情緒跑出去,內心的甯靜留給自己,讓自己每天能睡個好覺。

人生沒有什麽是一定要做,或者一定不要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好好愛自己,好好珍視睡眠。

文丨白粥

部分圖片來源ShenzhenWeekly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0 阅读:0

微光看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