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姑娘寨,中庸而不平庸。

閃宏恺 2024-04-17 03:30:43

南糯山姑娘寨,隸屬于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格朗和鄉南糯山村委會行政村,位于南糯山腰腳,這裏是一個未被深度開發的世外桃園。

雲南普洱古茶園每一個都有其獨特的名字,初讀姑娘寨這個名字難免讓大家想到:寨子裏面都是年輕漂亮的姑娘嗎?

其實不是的,反正我們當時前往村寨,年輕的婦女就沒見到幾個,其實姑娘寨的名頭是有考究的。

經網上查閱資料,“姑娘寨”原名舊寨,因寨子裏有位叫“阿批玉樂”的姑娘,性格堅強,年過15卻不談婚論嫁。

給大家科普一下,在以往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女孩子結婚的年紀都比較早,隨著普洱茶的大熱,姑娘寨也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外界交往增多,這邊的哈尼族人們也慢慢改變了這些習俗。

阿批玉樂選擇了不嫁人,舞刀弄槍,像個男孩子一樣,爲村莊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地村民爲了紀念她,寨子的名字便改爲了姑娘寨。

我們從昆明出發前往西雙版納,去遊茶山首選的就是南糯山,因爲其距離景洪市最近,只有33公裏,爲柏油路。但進村後,村裏戶與戶間的路是土石路,晚上沒有路燈。

姑娘寨的風景不用我過多描述大家都能想象,雲南是一個風水宜人的地方,在這片未被深度開發的寨子也不例外。

快到寨子,便是郁郁蔥蔥的竹林,帶有版納特色的建築掩與其中,風景自然是好極了。

一入寨門,感覺涼嗖嗖的,超過三分之二的林道都被綠樹覆蓋著。

行駛了長時間的柏油路,看到這個寨子讓我頗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心中豁然開朗。

沿著盤山公路上行,半山腰上,我們看見了一個城堡般的八角樓,有點偏向歐式建築,氣派又好看,這個是作家馬原的康養基地。

看過我那篇關于姑娘寨村落雜談的茶友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

著名先鋒派作家馬原以這裏爲原型,寫了一本名叫《姑娘寨》的書。

一場身體的變故,促使馬原告別平靜的書齋,從上海逃離,遠走海南、雲南,最終定居在西雙版納的南糯山。

這裏的空氣、陽光和水,讓馬原完成了身體上的複蘇,而疫病亦讓他追問生命的本質。這本書就是他隱居南糯山的靈感閃現之作。

初來時,馬原說,“我一直不知道普洱茶有什麽好,泡出來像藥湯。”但這藥湯神奇,讓他在姑娘寨住了10年,身體也康複了不少。

馬原終于承認:茶湯有奇效,茶樹皆神明。

馬原這個傳奇作家就不談了,我們接著回到姑娘寨。

姑娘寨相比其他茶山,真的算風景特別好的了。近幾年,像我們一樣走訪的茶客絡繹不絕,當然來旅遊的也不少,我們在寨口倒是遇到了好幾輛車。

令我驚訝的是,這裏最近還修建了民宿,餐館倒是沒見著。

值得一提的是,姑娘寨不僅景美,這裏的人特別好客淳樸。我們在寨口閑逛時,正打算找一家歇息,一個哈尼族小夥子熱情的邀請我們去他家品茶,把自己珍藏的古樹茶葉種拿出來請我們喝。

我們幾個人圍著爐火,他去取泉水,說是這樣才能把茶葉的茶香茶味發揮到極致。 哈尼人的禮節是客人到家,一定要把上好的茶葉拿出來品鑒。客人喝得越多,他們越高興。

和茶相伴千年,哈尼族人的性格也如茶一樣質樸、醇厚。茶被他們賦予了文化的意義,那就是仁義。

古茶園離寨子不遠,走幾步路就能到。聽哈尼族小夥介紹到,這裏已經好久沒下雨了,持續的幹旱讓小樹茶和台地茶減産了許多。

我還感到奇怪,明明進入寨子的時候涼嗖嗖的,仿佛是剛下過雨一般,來到茶園卻發現幹旱好久了。

不過古樹茶受天氣的影響沒那麽大,他們根系發達,能夠往地表最深處汲取地下水,所以,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他們也能形成保護機制,來幾場雨後,又會恢複如初。

簡單走訪了茶園,我們又回到了住的地方,熱情的哈尼族小夥甚至做了他們這的招牌菜——瓦罐土雞招待我們,直接是有點受寵若驚了。

臨行前,又給了我一包散茶,說是和我們比較投緣,送我們的。我心裏有點過意不去,想著給他塞幾百塊錢,幾番搪塞,他是堅決不要!

真是性格豪爽而又熱情好客的哈尼族人!

我寫這一篇文章,除了向各位茶友介紹姑娘寨的概述,也希望大家有時間去版納的時候也可以多去支持支持南糯山這裏的旅遊業。這裏的風景、民俗都是非常值得體驗的。

奇怪的是姑娘寨的茶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無論是價格還是口碑,布朗山、勐宋茶山都勝過它,甚至相鄰的帕沙都比它火。

人們對山頭茶的推崇,更多的是尋找每種茶葉的個性特點,如果優點突出如老班章和老曼峨都容易被人記住,那姑娘寨的豐富和平衡也應該被茶人欣賞。

姑娘寨的茶比較中庸,可姑娘寨卻不是!

0 阅读:1

閃宏恺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