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風寨:走最爛的路,喝最好的茶。

閃宏恺 2024-04-20 08:13:27

有人言:有錢不入金山角,落難必闖刮風寨。

爲什麽這麽比喻呢?刮風寨以前算是易武地區最難走的邊境路線,道路懸崖峭壁,山路崎岖,隨處可見的落石與山體滑坡,要想去刮風寨車子必須有四驅才行。

路最爛,最難走,也最危險,要想喝好茶真是不容易,確實是走最爛的路,喝最好的茶!

刮風寨位于雲南省西雙版納勐臘縣的易武鎮麻黑村委會,作爲一個瑤族寨,且緊鄰老撾國界,生活方式較爲原始。

該地地處風口,四面環山,水自寨而流,風穿寨而過,因而得名“刮風寨”。

我2018年的時候和朋友從易武鎮驅車約10公裏到達麻黑地區,然後再開車約23公裏抵達刮風寨,當時道路遠不及現在完善。

前往刮風寨的途中,塵土飛揚,黃沙彌漫,實在難走。對于沒有開過山區路的司機或者新手司機,建議不要盲目開車進入刮風寨。

近幾年,刮風寨的道路鋪上了水泥,應該是比之前好很多了。

很多茶友可能還不太了解刮風寨,我給大家簡單說一下。

刮風寨古樹有五個地塊,一個非國有林,市場上就叫刮風寨古樹,還有四個國有林:茶王樹、茶坪、冷水河、白沙河,但市場上都以國有林名稱單獨出現。

雖然他們都屬于刮風寨,但是價格卻千差萬別。

我們此行是爲了跑山,在寨子裏找到我們的聯系人,收拾好裝備帶好幹糧便趕緊前往茶坪。

由于那天坐太久的車了,是來雲南跑山多次後的第一次暈車,山路幾百拐顛簸吐了一路,腦袋也是昏昏沉沉的。

從寨子去茶坪約15公裏,有11公裏左右是騎摩托車上去的,最後4公裏車實在騎不上去,而且一路上的植物打得車身噼噼啪啪作響。

越往裏走,感覺路和車一樣寬,沒有多余的寬度,只好放棄騎行,徒步進山。

走了許久,突然聽到有水的聲響,流水潺潺,山風習習,我大腦瞬間清醒了很多。

我們提議先在河谷附近休息一下,走太久實在是走不動了。森林裏有各種鳥叫,大自然如此神奇靜谧,連風的聲響都聽得一清二楚。

我們站在河邊大聲的喊叫,回聲透過山谷傳響,驚動了一群鳥群,從林子裏四處散飛,一直以來緊繃的心情放松了許多。

因爲太累了需要補充能量,來之前預料到會在這片山林花很長時間,背包裏帶了不少食材,我們直接在這裏搞了個野炊。

柴火是從這裏就地取材的,生上火,把我們帶的生牛肉、雞腿肉、火腿腸、土豆等拿到河邊洗淨,穿在竹簽上,便立刻開烤。

袅袅炊煙升起,食物香氣四溢,烤熟之後放點單山蘸水簡直人間美味,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口齒留香。

之前看貝爺荒野求生好生羨慕,現在也終于到我了,哈哈!現在想起那一幕,忍不住口水直流。

我們一邊吃著,一邊聽茶農小哥講述這裏的故事,好不惬意,人生確實應該浪費在這種地方!

原來2008年通公路以前,刮風寨過的是原始生活,全村沒有一棟瓦房,所有人都在寨子裏不出去,勉強能靠種植和養殖自給自足,但是溫飽的問題並不能完全解決。

上世紀70年代前後,他的上一代人爲了填飽肚子,砍樹開荒種糧。好在古茶園區離寨子遠,位于原始森林中,才免于破壞。而現在這些茶樹是這個寨子的“搖錢樹”!

吃飽喝足後,又得加快趕路了,後面行走感覺輕松了許多。抵達古茶園區後,周圍的茶樹都分布得很散,中間還有著高大的喬木,樹幹上布滿了綠色的苔藓。

茶人給我們指了一棵這片區最古老的茶樹,曆經歲月風霜,它已經把高高的枝丫伸向了天空,就連它落下了的種子,都已經長成了斑駁的古樹,那些先人種植的痕迹,被青苔包裹,安穩地留在茶樹周邊,靜等茶人。

茶坪新茶芽頭纖細,如同柳葉,色澤油綠,香氣特別。

在整個古六大茶山中,像茶坪這樣生態原貌保持完整、植被覆蓋率高、完全沒有小樹的茶地極爲少見。同時,這裏的古茶園相對集中,采摘難度對比其他幾個茶園相對較小。

遊覽完茶園後,我們開始了返程的路,天已經微微黑了,我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走森林確實很耗時間,沒過一會兒已經伸手不見五指了,只得打開手電筒照明。

走了一會兒,突然聽到同行小麗傳來“啊”的叫聲,我們趕緊跟隨她的聲音查看情況。原來有蛇!差不多有一米多長,顔色是青偏黑,手電筒一照上去,它立馬就逃竄走了。

還好沒咬到人,但大夥都驚魂未定,互相攙扶著,心裏擔憂後面的路程會不會遇到毒蛇。

好在最後我們也算順利回到寨子裏了,抵達時接近夜晚12點左右了,這時大家都疲憊不堪

簡單洗漱後立馬就去歇息,今天這趟旅行實在太累了。

第二天清晨,太陽從三公裏外的老撾照進山寨,簡單過早後,我們幾個便在寨裏四處逛逛。

放眼望過去,寨子裏有好幾家在新居建設,建設成本之高令人瞠目結舌。水泥是700多一噸的,砂石料是從西雙版納運過來的,運距遠、路況差、運費高,擋不住瑤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上一代受罪,這一代趕上好日子,下一代會更幸福!

0 阅读:0

閃宏恺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