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劄記:保持專注專一有多難、如何計算自己的收益率、宇宙第一股

閑來一坐 2024-02-24 10:57:02

【保持“專注”“專一”有多難】一個人也好,一家企業也好,一輩子做成功一件事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然而保持“專注”、“專一”有多難呢?

據吳曉波《茅台傳》記載,在“一業爲主,多業經營”的戰略指導下,茅台1992年5月,曾成立礦泉水有限公司;1992年8月,茅台酒廠又與一家香港公司合資成立茅台威士忌有限公司;1996年7月,在貴陽市投資生産猕猴桃飲料公司;1997年辦了保健品飲品開發公司;1998年收購了一家啤酒廠,生産茅台啤酒;2001年在河北昌黎收購了一個葡萄酒基地,推出茅台葡萄酒。據季克良回憶,茅台酒廠還曾參與投資了一家半導體企業,幾年下來,兩億多元打了水漂。

可見,茅台今天的成功也有它的曆史隨機性與必然性。一個人也好,一家企業也好,爲什麽保持“專注”、“專一”如此之難呢?

從生物進化的自然設計來分析,或許都是多巴胺惹得禍(貪婪的多巴胺總是“要更多”),因爲我們人類的本性總是想要幹點什麽!

【如何計算自己的收益率】近日雪球“今日話題”發表了一篇很給人啓發的文章,題目爲《簡析巴菲特、張堯的透視盈余思維!》,作者煉金女王。該文介紹了一位名叫張堯的投資者,20年投資複合收益40%,現爲陝西煤業十大流通股東。據該公司2023年第三季報,其持有8632.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9%,名列前第五大流通股東。

張堯稱:“用持股數乘以每股利潤作爲自己的利潤,以收到的股息作爲自己的現金流,構成自己的利潤、現金流體系。通過關注自己的總利潤和總現金流,這個核心要回到關注擁有企業的股份數量,這就是一種認知的升華,這種認知可以減緩短期股價波動對自己的心理沖擊。回到了投資的本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既然是買公司你當然希望同樣的錢多擁有公司的份額了。”

這個觀點是不是很令人震撼呢?我認爲,說震撼也震撼,說不震撼也不震撼。

說它震撼,是因爲很多股市中人缺少這種認知,他們多是以股價的漲跌論英雄,是以股價的多少來計算自己的收益率的;

說它不震撼,是因爲說穿越了,這種計算方法僅僅是商業上的常識。比如,我們在現實中與他人合夥經營一家公司,是不是會這樣計算自己的收益率呢?我想一定是的,只是到了股市中,很多人就忘記或者就不明白這個常識了。

其實讀過巴菲特有關書籍的人知道,這種計算方法,就是巴菲特所說的“透視盈余”。

巴菲特1990年信(同樣引自于煉金女王的這篇文章):

“我相信,評估我們真實盈利狀況的一個最好方式是使用‘透視盈余’這個概念,具體計算方式如下:先計入2.5億美元——這是我們在被投資公司那裏按持股比例應占的利潤;然後減去0.3億美元——這是我們一旦收到上述2.5億美元後必須交的股利所得稅;最後再將剩余的2.2億美元加上我們報告利潤3.71億美元,從而可得出我們1990年的‘透視盈余’爲5.91億美元。”

如實說,我這些年自己就是“私下”這麽計算投資收益率的(是不是也有朋友經常這樣“私下”進行計算呢?畢竟我們持有多少股,持有成本是多少只有自己知道),爲此幾年前我還曾經寫過一篇《如何計算自己的收益率》的劄記。

依我公開分享的女兒賬戶爲例:

現持有茅台1150股,持倉成本338.694元/股。

據公司2023年12月29日發布的經營生産情況公告,2023年淨利潤約735億元,依其目前股本12.56億計算,折合每股收益58.52元。

如此,女兒賬戶年可實現淨利潤1150*58.52=67298元。依總持倉成本(1150*338.694=389498)計算,年可實現投資收益率17.28%。按公司分紅率52%計算,每股分紅30.43元,可得分紅現金收入34994.5元,按持倉總成本計算,年分紅收益率8.98%。

想想看,年投資收益率17.28%,其中年分紅收益率8.98%,自己家有這麽個好生意(且以後還會增長,看不到天花板),是不是做夢也會笑醒?!

回答說是的!

也誠如散戶乙所說,我已經沉入海底,海面上的波濤與我無關了!

爲什麽我以前作文總是說茅台是非賣品、收藏品呢?

這不僅僅是有投資理念上的“理論支撐”,更是有著詳實的“數據支撐”的!

同樣的例子還有格力電器:

女兒賬戶現持有8700股,持倉成本41.554元/股。

據公司12月21日公告,2023年淨利潤270-293億元之間。取最低值270億元計算,按總股東56.31億計算,則每股收益4.79元。

如此,本賬戶可實現淨利潤8700*4.79=41673元。依總持倉成本(8700*41.554=361520元)計算,年可實現投資收益11.53%。按分紅2元/股計算,年可實現分紅現金收入17400元,按持倉總成本計算,年分紅收益率4.81%。

想想看,年投資收益率11.53%,其中年分紅收益率4.81%,自己家有這麽個好生意,是不是也可以接受呢?

當然是可以接受的!——如實說,如果讓我本人去創業,自己還真沒有本事去創辦這麽一家給自己帶來如此回報的實體企業!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就是買入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然後是句號”,投資的這一根本性邏輯(根本公理),或者叫第一性原理,還需要更多的闡釋嗎?

回答是不用了,關鍵是我們自己是否能夠理解到位,並知行合一地去執行。

說明一下:

這種計算投資收益率的方法,我個人認爲,更適合于投資“價值股”(或者是價值兼具成長的標的),而對于“成長股”,如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恒瑞醫藥這樣的標的,標准可以適當放寬(可以計算一下投資收益率,分紅率不要求太高,甚至可以不分紅),因爲從長期來講,成長才是永恒的主題,才是一家企業內在價值的最大化。

這裏我多說一句:別看當下我大A股高股息股、“中特估”正在風頭上,然而風水輪流轉,我相信,真正的成長股一定會重新迎來自己的春天!

另:這種計算投資收益率的方法,也進一步告訴我們,要投資于那些自由現金流持續增多、受限制盈余少的“賺錢機器”(我的“五性”標准),而規避那些賬面利潤看起來很好看,但實際上受限制盈余多的“燒錢機器”。

【宇宙第一股】先上圖:

是的,這就是截至2024年2月21日(美國時間)收市時的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股價年K線、日K線走勢圖。

我認爲,稱之爲“宇宙第一股”並不過份!

這裏,可以計算一下:

1964年,伯克希爾的股價爲16美元,60年的時間上漲至617011美元,上漲38563.19倍,年複合收益率19.24%。

這是個什麽概念呢?

就是說,如果在1964年,有個某某某,投資巴菲特的伯克希爾1萬美元,至今天則爲近3.86億美元。這就是複利的魔力,而且這個複利水平僅僅是19.24%。——注意:這個複利水平已經是世界頂尖投資大師的水平了,而且這種複利奇迹也只有在巴菲特這樣的“複利魔仗”之下才會“點化”成如此奇迹。

巴菲特說,投資就像滾雪球,要有長長的坡和厚厚的雪,巴菲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自己的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诠釋。

有人說,巴菲特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爲他創造了多少多少財富,而是因爲他從年輕的時候起(19歲讀到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就豁然明白了價值投資的道理),就明白了投資的道理,並且用一身的行動去踐行之。這話,可謂說到了點子上。

據人類進化學家研究,我們人類頭腦中天生沒有複利的概念,我們平時做出各種決定多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行事(比如貪婪、恐懼、喜歡、厭惡等等),所以,我們做投資的,平時應該多動手進行一下複利計算,比如,利用自己賬戶的本金,依照某個複利水平去計算,這樣複利的概念或許就會慢慢地種在自己腦袋裏,進而可以讓自己在風雨飄搖的股市中,保持那麽一種慢慢變富的悠然心態。

對巴菲特有點研究的人還應該知道,巴菲特的大部分財富是在50歲以後賺到的,再請看圖:

以上圖片,轉載自微博“財經贏家周掌門”。

怎麽樣?看到這幅圖片,年輕的投資者是不是會感覺到有些許興奮?而對于像我這些年紀較大的投資者是不是更有些許安慰?

當然,其間最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破壞自己財富的複利軌迹,而且要盡可能地注意養生、鍛練,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比如,一想到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至今仍讓自己的伯克希爾在複利的軌迹上奔跑,我感覺到自己就像是渾身有使不完勁的“年輕人”,呵呵!

0 阅读:30

閑來一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