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廣東省委書記,曾拒絕王光美到家中探望,三個兒子無一爲官

茶閱史記 2024-04-22 12:44:56

2012年10月7日,廣東省促老會會長林若在“羊城”廣州溘然長逝。回顧林若的一生,許多人都會不約而同豎起大拇指。即便晚年退休以後,林若也專注于老區建設,提攜後輩……

舍棄學業鬧革命

林若,是地道的廣東潮安人,他出生較晚,1924年生人。林家家資充盈,是潮安有名的大家族。因此,林若從來就沒有爲生計發愁過。

廣州潮安,地處沿海地區,受外來文化較深,林若也就生性自由,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

十幾歲時,林若考上了梅縣東山中學。在學校,林若更見識到了另一番天地,閱讀了所能見到的一切進步書籍,向往新社會的光明未來。

在學校,林若成績遙遙領先,熱愛幫助窮苦同學,無償贈送同學許多書籍。比如《海國圖志》、《共産黨宣言》等。憑借著在同學間的良好聲譽,林若自然而然被同窗推選爲學生會學習幹事。

1945年7月,林若考上了廣東中山大學文學院。時值抗日戰爭前景明朗,日軍敗局已定,國民黨借此功績,重返世界民族之林,蔣介石也成爲大多數人共推的領袖。

可林若卻獨具慧眼,認爲國民黨看似是一顆參天大樹,實則內部早已被蛀蟲腐蝕。于是,他加入了廣東地下黨,舍棄了學業,轉入遊擊,參加粵贛湘縱隊的武裝鬥爭。

因對于馬克思理論爛熟于心,林若走馬上任團政治處主任,負責軍隊的思想建設工作。

林若投身革命的經曆,讓他和老區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也知道,老區人民爲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了多麽大的貢獻。

多年以後,有記者采訪林若,詢問他是否爲了革命而中途放棄學業感到後悔?

林若堅定地搖了搖頭,說:“入了黨,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不再考慮個人的安危和志趣。再說,我也不是一個後悔的人,那樣我覺得沒出息。”

新中國成立後,土地改革是重中之重,林若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前往中山縣任土改工作隊隊長。

那段時期,他和農民同吃同住,絲毫不覺得工農群衆低人一等。對此,他在給老友的信中說:“我對廣闊的田野,淳樸的農民兄弟,仍然懷有熱烈的感情。”

高風亮節的林若

可惜的是,林若因出身而榮,也因出身而衰。特殊時期,林若自然是“小將們”盯上的主要對象。

1967年,羸弱的林若受到了迫害,不過他革命意志堅定,始終保持了骨氣。改革開放後,林若重新出山,任廣東省委書記,還兼任著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再次走上領導崗位,林若迫切要幹一番大事。中央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口號,這讓林若抓住了工作重點,那就是要搞好經濟,作爲政權合法性的來源。

林若知道,中國經濟的根本在農民,只要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恰好林若有土改工作的經驗,就跟隨安徽等地,搞起了包産到戶。

在城市,林若則實施了國有企業改革,在全國率先放開物價,保護和扶植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讓廣東率先進入了“黃金發展時期”。

同時,林若也不忘廣東的山區農戶。廣東是“七山一水兩分田”,林若重視調查研究,走遍了全省所有的山區縣,和基層幹部商談山區治理大計。

林若告誡基層幹部:不要忘了群衆路線,他們比我們了解農村的情況,凡事多聽聽他們的意見,總沒有壞事。只有山區農民都富起來了,廣東才稱得上富裕。

林若爲人樸素,不搞特殊。1988年,王光美走訪廣東,來到了林若的家中。

可林若卻直言道:“我家沒什麽好看的,你還是不要來了。”但王光美還是不打招呼便來了,看到林若家中幾乎沒有裝飾,沙發也破了好幾個洞,她大爲感動。

對子女的教育,林若很上心,他知道三個兒子不是走仕途之路的材料。也不給他們開後門,讓他們自己發展。在父親的教導下,一個兒子讀了工科,當了工程師;一個則從商,在東莞一家企業任職,另一個則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退休後,林若當了促老會會長,改造了3888所學校,修建了3萬多公裏鄉村路。爲廣東山區人民盡了最後一份力量。

48 阅读:31665
评论列表
  • 2024-04-24 13:49

    林若書記對廣東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點贊]

  • 浩良 20
    2024-04-24 14:17

    林老正直[點贊][點贊]

  • 2024-04-24 16:09

    荒山變綠,林省長的傑作,造福千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