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官邸秘聞

大肥肥文史說 2024-05-03 06:39:07

在重慶成爲中國陪都的那段曆史時期,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工作、生活的重心,位于重慶南山的黃山官邸——雲岫樓。那時,國民政府的最高指令幾乎都在此醞釀和産生。黃山的蔣介石官邸,成爲中國八年抗戰征途中最有力的見證。推開重慶黃山官邸神秘的大門,走進那一段金戈鐵馬的抗戰歲月。

這裏如人間仙境

有別于安徽“黃山”,重慶的“黃山”位于長江以南,是目前重慶市南山風景區的一個小山頭,占地面積280畝。因其風景秀麗,在20世紀20年代,被一位名叫黃雲階的重慶富商買下修建了私家別墅和高檔會所,在重慶小有名氣,此山也因人得名,叫作“黃山”。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日本開始對重慶進行了“無差別大轟炸”。出于安全和環境考慮,國民政府選中黃山作爲蔣介石的官邸,以5000大洋從黃姓富商手中征購而來。1938年12月,蔣介石從桂林乘飛機抵達重慶,把黃山雲岫樓設爲日常辦公的官邸。

黃山處于奇峰幽谷之間,遍山松柏簇擁,風景極佳。對自然山水情有獨鍾的蔣介石對這個辦公和居住場所感到相當滿意。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館長錢鋒介紹說:“當時四川軍界人物王陵基出面做中間人,跟黃雲階商談,把這個地方作以征購方式讓給國民政府。

後來考證,實際上當時國民政府出價5000大洋,黃家最後也沒有收這個錢,等于說讓給了蔣介石居住。1938年12月8日,蔣介石舉行了南嶽軍事會議,從衡陽先到桂林,再飛抵重慶。當天晚上就到了黃山。按照我們現在搜集的蔣介石日記資料和台灣地區出版的《蔣中正總統五記》中的記載,提到他對黃山有特殊的感情,他認爲這個地方是他修身養性的一個場所,相對于其他地方,他覺得黃山有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他在日記中不止一次的提到,這也是他選擇黃山,鍾情于黃山官邸的重要原因。”

黃山雲岫樓官邸外景

抗戰時期,蔣介石和宋美齡大多數時間都在此地工作和生活。在黃山官邸,蔣介石住雲岫樓,宋美齡則住在不遠處的松廳。錢鋒說:“蔣介石和宋美齡在黃山居住的房間叫作松廳,距離雲岫樓只有幾百步的距離。選擇這個地方主要是這個地方比較幽靜,而且周圍都是松樹環繞。‘松’又跟宋美齡的‘宋’字相諧音,所以蔣介石選此地作爲居住場所也是別有用心的。

在黃山的生活中,宋美齡盡心盡職做好第一夫人的角色,比如她每天會把從英文報紙裏搜集的相關信息翻譯給蔣介石。他們吃飯的餐桌也很有趣,一些當事人回憶,宋美齡喜歡吃西餐,蔣介石喜歡吃中餐,兩人同時在一個餐桌上中西餐並用。蔣介石本人生活非常簡單,四菜一湯,甯波菜,很清淡的。宋美齡則對西餐點心情有獨鍾,兩人互不妨礙。這是黃山生活的一個很有趣的小細節。

在黃山,宋美齡也經常利用閑暇之余舉行一些家庭聚會。比如過生日的時候,宋氏三姐妹都會齊聚在黃山,一起慶祝。按照《陳布雷日記》的記載,1943年,宋美齡過生日,宋霭齡和宋慶齡都到黃山一起來慶祝。”

蔣介石剛到重慶黃山官邸時,還發生了一段與汪精衛的小插曲。1938年12月9日,蔣介石到黃山的第二天就召開了一次黨務會。參加者有當時負責黨務的一些國民黨高層,包括葉楚伧、朱家骅、陳公博和汪精衛。

錢鋒說:“陳布雷在回憶錄中提到,汪精衛實際上是當年已經准備出逃,因爲蔣介石的提前到來打亂了他的計劃。他被迫參加這個會議,也算是一種拖延。汪精衛和蔣介石的爭論由來已久,據蔣的日記講,他跟汪精衛的爭論至少在1938年底前就有13次之多。

汪精衛一直強調這場戰爭無法進行,要跟日本謀求和平。蔣介石的態度最開始從抗戰爆發前的‘犧牲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和平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和平’這個觀點,到抗戰中期武漢失守後,堅定抗戰決心是有一個過程的,蔣介石是越來越堅定。所以汪精衛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專門提到,這時候沒辦法再跟蔣介石去談和平,所以他決定‘棄蔣而去’,來表明自己的姿態。

這件事後,汪精衛于12月18日走了。在12月9日的這次會議中,蔣介石強調了一句話‘只要中國政府不與日本謀和,中國就不會亡,就有勝利的希望’。他在會上如此表態,日記中也記錄了。當時一度曾經追隨汪精衛要跟日本和談的,蔣介石的一個重要幕僚人員陶希聖,此後曾在給胡適的信中提到:‘提到蔣先生已經沒有堅持和談的觀點了,和以前的觀點大不一樣了。近年來,他的精力放在提攜共産黨。’我們考證,當時蔣介石謀求把共産黨納入國民黨的體系中。1938年至1939年,國共合作還是比較親密的,所以這時陶希聖決定‘追隨汪先生而去’。”

仙境成險境,蔣介石第二次臨近死亡

在黃山官邸,蔣介石還經曆了很多極富戲劇性的事情。1941年8月30日,蔣介石在黃山遭遇了一場生死之劫。

1941年8月30日,蔣介石正在黃山官邸召開軍事會議。日軍集合飛機205架次分八批對重慶、達縣、涪陵、雲陽、萬縣等地進行轟炸。其中175架分數批轟炸重慶市區。擊中雲岫樓一角,炸死衛士2人,4人受傷。蔣介石與參會人員慌忙躲入防空洞,幸免于難。

當年秋天,蔣介石與宋美齡故地重遊,巡視黃山,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

1941年,日軍對重慶的“無差別大轟炸”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當時,日本對中國實施了“102號作戰”,主要目標是摧毀重慶大後方的軍事、黨政辦公機構,尋找機會直接摧毀蔣介石的辦公生活地點。1941年8月30日,蔣介石正在黃山官邸召開一次軍事會議,突然遇到日機空襲。呼嘯而至的炸彈在雲岫樓及其附近爆炸,當場炸死了蔣介石的兩名侍衛,四人受傷。蔣介石與參會人員急忙躲入防空洞,才幸免于難。

這次轟炸爲何如此精確呢?錢鋒說:“蔣介石的日記中提到,那次空難是自抗戰爆發以來,他第二次臨近死亡,第一次是在桂林羊角堡,第二次就是在黃山官邸。根據日方檔案記載,1941年8月30日之前,有人向日方發出了秘密電報,說重慶這裏有大量的人員和車輛往黃山雲集,似乎是要召開一次重要的會議。按照推測,可能蔣介石會出席這次會議。

日本接到情報後,就由第三飛行團團長遠藤三郎少將親自率領27架飛機從山西、漢口等幾個機場一起向重慶進行轟炸。除了沿途有漢奸爲他們釋放地面的指示目標外,他們還以重慶渝中半島爲坐標,大致確定黃山的方向,對黃山進行精確轟炸。

當時,蔣介石正坐在黃山官邸的防空洞門口跟下面的人召開軍事會議。‘102號作戰’爆發以來,黃山附近也不斷遭到炸彈威脅。所以國民政府也在躲避空襲上做了提前准備。所以當日軍來轟炸時,蔣介石在盡量保持鎮靜的情況下被隨從人員推進了防空洞。蔣介石進了防空洞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詢問宋美齡在何方,他擔心宋美齡的安危。實際上宋美齡當時正在防空洞的另一端在做她自己的事情。兩個人是從防空洞的兩個不同進口進入的,當時都不知道對方的生死,但都在牽挂對方的安危。這是曆史上很戲劇性的一幕。防空洞全長僅260米,兩頭對親人的牽挂,確實能看出當時環境的險惡。”

1942年秋,蔣介石、宋美齡前往黃山轟炸防空洞,攜手走在小徑上

如今,在黃山雲岫樓裏珍藏著兩張曆史照片,是1941年秋天,蔣介石和宋美齡故地重遊,在被轟炸的防空洞門口,留下劫後余生的合影。錢鋒說:“兩人站在防空洞門口合影,洞口全是被炸毀的斷壁殘垣,從他們的表情來看還有一種劫後余生的吃驚表情;另一張照片是蔣、宋攜手在黃山的小路上正去防空洞路上拍的,表現了他們倆在戰爭和危機時刻生死與共的形象。”

幫助與沖擊

黃山官邸不僅是蔣介石處理軍國事務的地方,還是他重要的外交場所。據考證,蔣介石在黃山上曾先後接待過美國特使、英國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蒙巴頓、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等人。其中,來往黃山與蔣介石打交道最多的人當屬美國陸軍上將史迪威。兩人在黃山上有過多次博弈。

1942年3月9日晚,蔣介石和宋美齡在黃山官邸舉行宴會,宴請剛剛抵達的“二戰”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初次會面雙方都很友好。此後,史迪威曾數次上黃山,與蔣介石商議中國戰區和遠征軍入緬作戰事宜,在工作中,兩人逐漸産生了摩擦。

其中,關于遠征軍在緬甸作戰的指揮問題是造成兩人關系産生裂痕的重要原因。

錢鋒說:“按照已發現的資料推斷,蔣介石在史迪威來華,特別是入緬甸作戰的時候,還是給予了史迪威充分的指揮權限。但是在中國軍隊的調度問題上,中國將領更樂于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比如在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杜聿明就率領剩下的遠征軍主力不是按照史迪威的命令,而是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穿越野人山進入中國,當然損失非常慘重。

史迪威本人來到中國,頭銜是中國戰區參謀長,但實際上他的一個重要職責是擔負美國援華物資的分配。某種意義上說,史迪威認爲自己也有指揮中國軍隊作戰的權限。美軍是作爲強大的盟國,中國是弱小國家。按照盟軍作戰模式,美軍在歐洲戰場,比如艾森豪威爾擔任盟軍總司令,整個在歐洲戰場作戰的英軍、法國軍隊都歸艾森豪威爾統一指揮,同樣在亞太戰場,史迪威似乎也可以擔當這個角色。

但事實上,史迪威這種職能的發揮受到了蔣介石和諸多國民黨將領的一致質疑。當然這種質疑就是統帥權歸屬于誰的問題。所以當出現這個矛盾時,史迪威認爲問題關鍵是中國軍隊體制,包括舊中國軍隊軍官,他們不服從指揮,只爲個人利益著想,或者是某個人的軍隊,而不是按照美國軍隊的‘級級服從’的制度。史迪威對這個指揮方式提出了巨大的質疑。

由此,他認爲蔣介石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是一個幹預下級指揮的人,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指揮家。而蔣介石認爲史迪威此舉有殖民主義者的傾向。因爲蔣介石本人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他對傳統西方殖民者持有戒心的。”

1942年中秋節,在宋美齡的努力下,宋家六兄妹在重慶黃山官邸賞月,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團圓。圖爲蔣介石與宋氏三姐妹的合影

1943年,在制定緬甸反攻計劃時,蔣、史之間再次發生沖突,地點依然是在黃山。隨後,雙方在關于對中國共産黨進行軍援的問題上再次鬧僵。錢鋒說:“史迪威是美國援華物資的分配者和決策者。在援華物資到了中國後,史迪威有很大權限來決定它的分配。他在考察中國國內的抗戰力量後,認爲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也應該獲得美國援華物資,這觸犯了蔣介石的禁忌。

1940年皖南事變後,國共關系已經非常僵,史迪威重提此事,使蔣介石不得不産生了想法,史迪威是否別有打算?是否有意要限制蔣介石的權威?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蔣介石堅決不同意,與史迪威産生了激烈的爭執。”

蔣介石曾多次向羅斯福提出撤換史迪威的請求,但遭到拒絕。1944年8月,史迪威與蔣介石的沖突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美國政府對蔣介石施壓,要求給予史迪威更大權限。蔣介石在日記中寫到,這是他一生中的奇恥大辱。他甚至下定決心,甯可不要美國援助也不要史迪威成爲事實上中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

錢鋒說:“蔣緯國在回憶他父親在重慶黃山的時候提到,曾聽到過蔣介石在浴室裏面發出歇斯底裏的叫聲。這也許是蔣介石在抗戰比較艱苦的關頭,釋放壓力的一種表現。日常的蔣介石是一種不苟言笑的形象,殊不知他生活的另一面,在黃山充分地表現出來。”

最後,美國政府還是向蔣介石作出了讓步,史迪威最終被撤換。就史迪威本人而言,他對蔣介石的這種態度,雖然美國國內有些人支持他,但是也有人認爲他不妥,有人認爲他在公開或私下場合稱蔣介石爲“花生米”,而不稱呼其名,帶有一種蔑視性。

他認爲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很多高級將領都是腐敗無能的,從而對國民政府持全盤否定的態度。這不符合羅斯福當時在整個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地區的政治考量。基于此,美國政府派出魏德邁,來接替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和美國的全權代表。

蔣介石與史迪威的博弈,沒有真正的勝利者。有學者說:“史迪威帶給蔣介石政府的既是巨大的幫助,也是動搖根基的沖擊。”

1946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離開重慶,還都南京,黃山官邸由中國福利院正式接管。如今,黃山蔣介石官邸已成爲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將有關抗戰烽火的記憶永久保存。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