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12歲前,父親帶孩子做兩項訓練,關鍵時刻能救命

凝媽悟語 2024-04-12 16:07:38

文|凝媽悟語

接孩子的時候,常和幾位家長聊天,了解到孩子們的課外學習和活動情況。

放學以後和周末的時間,孩子們大多都被興趣班塞滿了。有英語、編程、美術、鋼琴、書法等等,戶外活動時間都非常少。

家長們感歎,現在孩子真累,才幼兒園大班,就每天卷學習,到小學更不敢想。但是也沒辦法,大家都學,你不學,就落後。

是啊,一方面看著孩子累,一方面又無奈把孩子關在房間裏。但是,作爲一個家有高三生的媽媽,考慮問題就有很大不同。

養第一個孩子,摸著石頭過河,在智力培養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也沒取得多麽喜人的結果,對孩子的期望值逐年下降。還導致孩子排斥運動,青春期出現各種問題,現在得專門去健身,又累又費錢,欠下的債還都還不完。

現在想通了,培養第二個孩子,就不會再把孩子困在興趣班,而是讓他花更多時間去運動。二寶只是報了一個美術班,沒啥作業,放學後和周末有大把自由活動時間。

這幾年受李玫瑾教授影響很大,特別認可她說過的一個觀點,孩子在12歲前,尤其是4-10歲之間,要由父親帶著進行兩項訓練,一個是跑步,一個是遊泳,能救命,當然還有更多好處。

兩項訓練,關鍵時刻能救命

李玫瑾教授說,有危機的時候,凡是跑得快的人,絕對活的幾率大。遇到水情,也能知道怎麽把自己浮在水面上。

一下子想到了霸淩問題,如果在學校或者在外面眼看要被人欺負,寡不敵衆,不能戀戰,走爲上計。趕緊撒開腿跑啊,如果平時就練習跑步,跑起來又輕松又快速。

那些壞人追不上,追了一陣氣喘籲籲,自然會放棄,那不就逃過一劫了嗎?事後再想穩妥的方法,及時告知學校、家長,擺脫下次被欺負的可能性。

遇到其他人爲或自然災害,也是如此,跑得快,就能早一些到達安全之地。

這幾年,溺水的孩子非常多,水利萬物而不爭,卻成了奪走孩子生命的定時炸彈。很多水域都緊急拉起了警戒線,提醒水邊危險,請勿靠近。

如果會遊泳,就能更好的保護自己,遇到意外也能安全處置。知道應該到專業的遊泳館遊泳,而不能去野遊。在特殊災害來臨的時候,會憋氣讓自己浮起來遊到安全的地方。如果遇到同伴落水,能用正確的方法實施救助,而不是冒然下水。

所以,跑步和遊泳,都是在關鍵時刻能救命的訓練,非常重要。

兩項訓練,能鍛煉耐力和膽量

從小學開始,跑步就是體育測試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有50米跑、有800米跑、1000米跑,就是以考促學,引起孩子對跑步的重視,鍛煉孩子的耐力。

很多孩子在跑步時上氣不接下氣,肺部壓力非常大,厭跑、棄跑,堅持不下來,成爲操場上的逃兵。但是爲了考試及格,又不得不應付。一旦考試結束,就再也不想跑一步,因爲實在太累了,想想都害怕。

如果孩子早早養成跑步的習慣,每天跑,有了很強的耐力,不管短跑還是長跑,就完全沒有壓力。即使考試結束,跑步還會繼續。這不僅僅是體力上的耐力,也是一種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其他運動、學習方面也會體現出來。

現在也有很多學校把遊泳作爲一項重要測試,有條件的學校也開展起了遊泳課,對遊泳的重視程度水漲船高。

遊泳特別考驗人的膽量,不會遊泳的人,即使面對有安全保障的遊泳池也會害怕。害怕喘不上氣、害怕被水倒灌、害怕沉入池底、害怕水的壓力。學遊泳的時候,就需要克服這些困難,敢于挑戰,嘗試吸氣、憋氣,才能學會遊泳。

膽量大當然也一種良好的品格,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連遊泳這樣的困難都克服了,還能怕其他困難嗎!

兩項訓練,能保持身心健康

經常跑步和遊泳的人,身體健壯,肺活量大,承受相同強度的運動,心髒承受能力會更強。

看那些運動員就知道了,身材都非常勻稱,沒有松松垮垮的贅肉全是肌肉,都是標准的衣服架子。而且看上去特別陽光,精神炯炯,有一種青春洋溢的氣息,男的帥、女的漂亮,呈現出不需要修飾的逼人美感。

有身體才有大腦,大腦在身體的帶動下會被激活。如果堅持跑步和遊泳,大腦針對運動的區域就會變大變靈活,相對于坐著不動,大腦會更有幹勁。

伊利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調查,發現接受研究的兒童在跑步機上跑步20分鍾,數學測試和閱讀理解中的表現更好,粗心問題減少,自控力也更強。

《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提到,運動會促使身體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能釋放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升情緒狀態,改善心理狀態。

現在很多孩子因爲心理失衡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早讓孩子養成跑步、遊泳的運動習慣,防患于未然。

寫在最後:孩子12歲前,讓父親帶孩子做兩項訓練,不僅在關鍵時刻能救命,還能培養品質、促進身體健康,對孩子來說比多上幾個興趣班強多了。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啓蒙、科學啓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5 阅读:411

凝媽悟語

簡介:兩寶媽媽,專注育兒經驗分享,歡迎關注!